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佐人 《现代领导》2009,(2):35-35
二百年前的清代文学巨子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记载了一则他年轻时为庸医所苦的轶事,情节大致如此:有一回,袁枚生疟疾,本来他患的是阳明经疟,却被一位姓吕的医生误作太阳经来治,结果袁枚“觉血气自胸偾起,性命在呼吸间”,幸亏同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应试的朋友赵藜村能解医理.才挽救了袁枚。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梅花     
北宋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娶,在杭州西湖孤山下隐居20多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爱梅花的冷香滋味,缟素襟怀。每年梅花即将开放之时,他便不再外出,从早到晚盘桓在梅树之间。或在梅下饮茶,或在花间饮酒。细察梅花的品性,揣摩梅花的风骨,长吟短咏,临风捉笔,终于写上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为后人千古传诵。南宋诗人陆游是一位酷爱梅花的诗人。在陆游的诗集中,咏梅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阑干,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爱梅之深真是令人叹绝。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诗坛佳话。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喜欢王成喜的中国画。王成喜的中国画多次受到知名人士的称赞。比如,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新加坡总统黄金辉在他的府邸兴致勃勃地会见了正在这里举办个人画展的王成喜。黄总统对王氏作品,特别是他作的梅花非常欣赏。他说:“你画的梅花生机勃勃,看了令人振奋,感到有力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不少文人受孔孟之道的义利观影响,重读书科举之途,而轻赚钱营生之道,清代诗人袁枚则属例外.他在壮年之际,毅然退出仕途,靠文化发财,过起了逍遥快乐的日子. 袁枚在24岁时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力挺,才使其免于落榜.袁枚在翰林院为官3年后,又先后在江苏溧水、沭阳、江宁等地当了7年县令.  相似文献   

5.
李春桃 《求索》2007,(1):186-187
袁枚《续诗品》标写苦心,实则展示性灵,他序中提到的“表圣二十四品”“标妙境”,这随着袁枚性灵说,流传甚广。《续诗品》和《二十四诗品》是标妙境与写苦心两种不同的类型。后来在诗、词、文、书、画、琴等方面都有续《二十四诗品》者。  相似文献   

6.
陈公馆上世纪30年代的广州梅花村遍植梅花。冬天的时候,风把梅花吹落在深巷里,空气里飘逸着悠然的清香。在风起云涌的民国时代,“南天王”陈济棠和他的太太莫秀英,在梅花村的陈公馆里究竟度过了怎样的岁月?这一切现在已经无从得知。像那些在春天来临前凋零的梅花,秘密永远藏入了历史的泥土之下。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人们对梅花就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关于梅花,历代文人留下了无数佳章妙句,许多咏梅的诗词赏心悦目,情长意深。唐代韩偓《梅花》诗:“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说是人要像梅花那样不依势,在患难时刻献赤诚。唐张籍有《梅溪》一首:“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看得出诗人对梅花是如何地痴迷与热爱。唐裴休的“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用梅花的耐寒、坚贞与顽强,比喻人要不断经受苦难,才会取得非凡成就,让人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意。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则侧重于对梅花的追忆与思念。元代杨铁崖的诗句“万花  相似文献   

8.
花卉的拟人化是中国花文化的鲜明特色。以花比人,借花言志,是文人墨客的习惯。梅花也被人们赋予了许多高尚的品质。为什么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为什么“坚贞不屈”?为什么“冰清玉洁”?这么多美好的词汇集于梅花一身,就是传达了一种“梅花精神”。  相似文献   

9.
臧天朔为人朴实、谦和,他是圈内的“老憨子”,正因此他拥有许多的朋友。他说,听过他的《朋友》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因《朋友》而一举成名。《朋友》之后又有一首首浓情质朴的《老玉米》、《梦蝶》……他以他的真诚、执著,温情、朴实,感动着“朋友们”,并用他的音乐弥合着世界的惆怅,护卫着善良与尊严。  相似文献   

10.
凌寒溢梅香     
潘春华 《前进》2015,(1):64
梅花,情贞雅逸,幽峭超然,冰肌玉骨,气韵清香,高标独秀,寒而愈香,且花期最早,凛然开放于风雪之中,为百花之首.“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古人认为,梅花是一种品位高尚的花卉,又是幸福吉祥之物,素有四德之称:“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太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其花语:“凌霜斗雪,迎春开放,风骨俊傲,不趋荣利”.  相似文献   

11.
守望绿色     
曾小榕 《人民政坛》2013,(11):33-33
一位在乌龙江边创业的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北方朋友因公事来到他公司,见面第一句话是“你生活得太奢侈了”,说得他许久没回神。但北方朋友事后的解释,让他也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2.
电影开演前,一位朋友心安理得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过道上,一位迟来一步的姑娘冲着他微笑。电影开演了,这位朋友感到姑娘的目光还在冲着自己。他不自然起来,借着银幕上的反光又对了一次座号,这才发现自己“雀占凤巢”。他站起来,连说“对不起!”“没关系,”姑娘莞尔一笑:“怪我来迟了。”  相似文献   

13.
讽刺与幽默     
《今日广西》2010,(11):62-62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去的?”同事:“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14.
刘道伟 《今日广西》2007,(16):20-23
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良 友益友可以带来帮助,恶友侫友却会带来麻烦,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仁”,后者叫“知”(智)。 与朋友相处,应当注意分寸,朋友之间要保持尊重。 要成功越过人生的三道坎:少年、壮年、老年,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文献   

15.
马杰  龚建平 《求索》2005,(12):164-166
袁宏道和袁枚是“性灵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都崇尚独抒性灵,但前者强调任情而发,后者有着鲜明的诗艺追求,主张诗文贵曲,独出灵机,对艺术表现方法进行了许多总结探索,使诗艺追求成为他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是由他的个性思想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一位朋友自驾去江西婺源,途经一条偏僻山路时,车后面“轰”一声响,后窗玻璃全部掉下来了,正好砸在了他娄子身上,鲜血直流。朋友知道被人追尾了,他停车查看,只见撞他车的是辆越野车。越野车油门直轰,“呼”一声从他身边驶过,逃之天天了。越野车全车是泥,车牌被涂污,他连对方是辆什么牌子的车都没看清。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笑笑说:“不需要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去移民局,果然获得批准。他的朋友知道后,十分不解:“你年龄比我大,钱没有我多,申请比我晚,凭什么比我先拿绿卡?”他微微一笑,说:“因为钱。”“你来美国带了多少钱?”“10万美元。”“可是我带了100万美元,为什么不给我批反而给你批呢?”“我的10万美元,在我到美国的三个月…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四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四年也是44岁啊!”他想了想,瞬间领悟了,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的船突遇风浪翻了,他们所有的财产和梦想也随之坠入了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遇变故的人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就去问他。那人对他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  相似文献   

19.
朋友自远方来,说办完事想聚一聚.可第二天又来电话说,事情办不完,没办法,交通太拥堵了,本以为一天能办完的事,看来三天也跑不完.他感叹说,都近在咫尺了,见一面却难,真没想到.朋友抱怨交通不畅,其实他所在的城市也好不了多少,只不过他已习以为常,神经麻木了.  相似文献   

20.
张晔 《春秋》2012,(2):30-31
于希宁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家,他笔下的梅花以奇逸纵横、格调清奇、冷艳出尘、气韵丰沛而享有盛誉。作为我国近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传统的君子文化赋予了梅花,将花鸟画的人文境界拓宽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