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发展是以民生问题为基础的,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国存在的与民生有关的社会问题迫切要求以民生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我国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表明,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注民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关注民生,就是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各种利益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我…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是一切文明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要解决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必须把握正确的政府责任导向,建设一个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亲民政府、民主政府、自律政府、和谐政府、服务政府综合交叉的善治政府。  相似文献   

4.
民生论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民生状况也有很大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民生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生理论,形成了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并以此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活动,重点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存在许多社会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新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加强民生建设,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民生建设层次低、速度慢、情况复杂多变等深层次问题,致使农民工在城市依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挤压式农民工市民化方式是农民工民生建设滞后的原因;加强农民工的民生建设关键是要坚持社会公正,加大相关投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资金困难与分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使所有农民工与市民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进步成果。  相似文献   

7.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民生问题,更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推进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景下,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重点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卫生与健康事业、老龄化工作、三农问题、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关键领域回应了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做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战略性的重要调整。新一轮机构改革带来了民生改善的新契机,但要充分释放新政利好还需要在依法有序落实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渐进式实现机构深度融合,职能优化进一步高效,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党和国家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本文对十七大报告中围绕社会建设六大任务提出的具有创新性亮点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抓民生根本 促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开始进入“关键发展期”,新旧体制交织,社会群体利益分化加快,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矛盾尖锐,为此必须抓住民生根本,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无疑是这次党的十七大的一大亮点。关注民  相似文献   

12.
刍议民生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当下执政党日益重视的民生新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无疑都是应予充分肯定的。它表征着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转换。但不管是理论抑或我们既有的实践,它们都告诉我们,问题的关键或难点却在于实践,在于实现民生目标的具体路径选择。对此,文章认为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培育和提升社会之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乐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践行"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两会的关键是民生.据报道,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共收到5762件提案,立案5408件,而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提案就有1800余件.媒体认为,两会最大的亮点在于"注重民生,这次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领域,单列一章详细阐述,首次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为我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改善民生,作为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强烈的诉求和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施政的主旋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旺发达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始终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相似文献   

18.
治理邪教问题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实行依法管理;另一方面,应当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地方民生立法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转化法律话语,就是权利问题,尤其是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的社会权的尊重、保护和实现问题。改善民生,立法先行。地方民生立法是相对于中央民生立法而言的一种立法权的运用,为当地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在当前中国社会领域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地方民生立法不仅有着法理和现实的依据,也是宪政理念的体现。在民生法治化的视野中,对地方民生立法的现状进行批判性审思,探索地方民生立法理性建构的路径,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众认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要看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为了有效地推动民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严格界定民生的基本内容。民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包括了所有的同民生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事情。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等任一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