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邢骅 《国际问题研究》2007,(2):32-36,43
冷战后美欧关系从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对抗到布什总统连任后的和解经历了令人瞩目的波动.但波动因美欧关系的特质而上下有限,造成波动的三个变数是总体国际形势演变、各自内部政治生态的变化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对策.2003年布什总统访欧开始的美欧关系的改善几年来持续巩固与发展,标明双方关系进入一个以合作为主调的新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内凝聚双方的因素将超过分裂因素,美欧关系的新阶段在较长时期可望延续.  相似文献   

2.
此文从美欧之间谁更需要对方、美欧关系中的假象、美欧关系的实质、美欧关系的前景等四个方面作了分析,认为美欧之间存在着宗教、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密切关系,在经济上它们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地交识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损俱损的地步。可以认为,美欧关系不可能发生突变,只会时好时坏,在某些问题上合,在另一问题上吵的漫长过程中逐渐转化。  相似文献   

3.
拜登政府上任后积极恢复美欧关系,推进跨大西洋合作进程取得阶段性进展,建立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贸易和技术领域合作协调机制,并成立了核心机构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活动和进展表明,技术已超越传统贸易成为本轮美欧协调的焦点。新一轮美欧技术经贸协调具有规格较高、欧盟话语权提升、聚焦战略新兴与颠覆性技术议题,以及明显的对华指向性等新特征。然而,美欧技术经贸协调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还在于美欧能否有效弥合二者在战略、利益、对华认知等方面的分歧。美欧技术经贸协调都为推进跨大西洋合作进程创造了一次新的机遇,并将对国际秩序和格局演变产生显著影响,在技术创新、供应链、标准规则制定以及贸易投资等领域对中国科技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这是欧盟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和美欧同盟原有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同双方外交政策思想与战略文化的差异及历史经验的不同有关。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5.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在军控领域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频频挑战国际多边军控条约 。这 一立场使美欧在军控问题上的分歧暴露无疑, 严重影响了大西洋两岸的关系 。 今后美欧安全关系 在继续维持的同时, 同盟内部的不信任感也将不断加剧 。美国在军控领域的单边主义, 不利于美国 的长期利益。  相似文献   

6.
美欧之间的东亚对话主要针对中国崛起相关话题。21世纪初该对话的启动标志着以应对中国崛起为核心的美欧东亚战略与对华政策协调被正式纳入跨大西洋议程之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欧东亚对话趋于深化,议题范围扩大且讨论日益深入,就安全、经贸等领域的协调机制和协调内容提出了更具针对性、更富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欧东亚战略与对华政策协调。然而,美欧对话也存在矛盾和分歧,对华战略的差异和在东亚的利益分歧限制了双方互动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今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美国和欧盟在经济制裁问题上协作对目标国甚至第三方有重要影响。从1993—2018年制裁数据可以发现,美欧经济制裁协作总体水平趋于提高,但也随美国总统任期有所波动。美欧经济制裁协作在定向制裁理念兴起、欧盟实施制裁意愿和能力提高、美国游说施压影响下增强的同时,也受到双方对制裁认知差异、制度差异和利益冲突三个方面限制。在美国调整对外政策、"英国脱欧"以及美欧对伊核协议的分歧影响下,未来美欧经济制裁协作走向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8.
欧盟和美国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最重要的行为体,双方气变政策取向以及竞合态势对全球气变治理趋势有重要影响。拜登执政以来,美国在气候政策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美欧在气候政策上趋于协调与合作,有望给全球气变治理注入更多动力。然而,美欧长期以来在气候变化相关经济利益、国内政治环境以及外交与安全层面认知上具有结构性差异,因此双方在气候变化的治理方式、目标、决心、意愿方面分歧明显,这将限制双方合作程度,双方气变政策趋同性也面临不确定性。中国应积极谋求气候合作机遇,同时妥善应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地缘政治和发展权益挑战。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 美国的战略分析家就预言, 由美国和欧洲组成的西方将主宰整个世界。然 而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和愿望发展, 后冷战时期, 国际格局的确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美欧同 盟关系的调整有可能超过其他矛盾, 成为这场变革的最主要内容。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 来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派别。关于它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观点国内学者以多有论述。本文试图从建 构主义的认同视角, 对比冷战时期的美欧认同, 探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欧矛盾中的深层问题, 并以此为基点, 试窥美欧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今年初,美国、英国提出议案,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伊拉克动武,而法国、德国则联合俄罗斯等国对此坚决反对。特别是法国不仅威胁要否决美、英议案,而且多方做工作使该议案在安理会得不到法定的九票多数支持。美英被迫收回议案,并绕过联合国的授权对伊拉克发动了先发制人的战争。这场战争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关系史上最严重的冲突,其实质是单极与多极、一超与多种力量之争。这标志着欧美矛盾由经贸等方面的一  相似文献   

12.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 tension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 in public opinion, which began in 2006 and climaxed in 2008 when the Tibet riots and the Beijing Olympics put China under the global spotlight. Europeans and Chinese view each other more negatively than in "the good old days" and there is a growing perception gap regard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media (including the Internet) and public opinion leaders (scholars, human rights activists, dissidents, politicians and diplomats) have played a part in causing this both in Europe and in China, an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ir roles. This paper also identifies three reasons behind the clash of viewpoints: First, lack of common values has exacerbated Europe's fear of a rising China; second, both Europe and China use this hostility to help redefine their self-identity; third, different development needs in China and Europe have nurtured very different mindsets. In the future, the European public's interest in China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Europe's and China's perceptions of each other will gradually stabilize. In the long run, whether Europe will accept a rising China depends on China's ability to develop a "Chinese thinking" which suits both China's and the world's development needs.  相似文献   

13.
14.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s essentially the conflict among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Individuals struggle for access to survival resources, and the scarcity of resources is the fundamental issue. When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access resources alone, individuals tend to organize themselves in certain ways, and civilization could be one of these ways. However, the conflicts among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do not arise as easily as Huntington imagines, and the existence of buffer zones between civilizations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constrain conflict. Buffer zones appear with the emergence of civilization boundaries and are clearly visible in macro-and micro- cross-sections. The buffer zones are the concrete expression of knowledge shared by civilizations, and their formation is driven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economy and trade, cultural exchange, interracial neighborhoods, mixed marriages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5.
自小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实行了从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接触战略"向以新保守主义为基础的追求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转型.它对盟国的要求也从"领导与合作"向"跟从或晾在一边"转变,使美国与主要盟国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与主要盟国之间有着共同利益,但是,美国是沉湎于"帝国梦"还是做一个"开明的霸权",将决定同盟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北约东扩的历史由来--1985~1991年苏联、美国与东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3月和2004年3月,喧嚷一时的北约东扩已实施了两轮,其新增成员国已覆盖了原华约大多数国家。本文试图详细梳理和分析1985~1991年间苏联和美国对东欧的政策,阐述在东欧国家政治剧变的同时,其安全政策的根本性转向,从而揭示北约东扩的历史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