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6日晚,由全国政协主办的"祖国在我心中"全国政协委员艺术家走进厦门慰问演出在厦门人民会堂隆重举行。福建省和厦门市领导出席并观看演出。 "祖国在我心中"全国政协委员艺术家走进厦门慰问演出,不仅给厦门人民带来高品位的艺术享受,也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厦门人民的深切关怀,更为厦门打好"五大战役"、抓实"五个着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海坛、崇武一带福建沿海岛屿与港湾,系厦门的北部屏藩。清初郑成功父子据守厦门期间,成为清郑双方水师进攻或捍卫厦门的海防重镇。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进攻厦门,亦以水师进攻海坛(今平潭)发其端,并以崇武洋面为决战之所,为攻取厦门  相似文献   

3.
孙玉平 《两岸关系》2005,(11):59-61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日,今年正值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在台湾光复那段历史中,厦门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环,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台湾光复前夕,第一条台湾船抵达厦门据1945年10月12日重庆《大公报》称:当日有一条台湾货船抵达厦门港,要求厦门以国货进口待遇。这件事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表明乘船来厦台湾同胞已经自认是中国人,而非如此前在厦门台胞属日本籍,在厦门的一切待遇按照日本人处置,它首度为厦门传来了台湾光复的喜讯。台湾光复前后,厦门是散居大陆各地台胞返乡的集中地由于厦门特殊的地缘关系,从抗战前到抗战胜利,直至台湾光复,厦门一直…  相似文献   

4.
我于去年5月28日—30日,随福建省残联两位同志到厦门调研聋人工作。厦门聋人工作做得很好,1997年曾获中央颁发的:“优秀残疾人之家“称号(全国仅此一家)。他们工作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1.厦门聋人工作情况厦门位于福建南部,本是海岛,五十年代鹰厦铁路建成,火车穿过海堤直通市区,成为半岛。现在它是福建省经济特区。全岛环境优美,工业生产发达(外资、合资企业大多集中在湖里开发区),曾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厦门(包括同安)聋人约有1000余人,岛内160多人,聋人主要在两处福利厂工作,即厦门毕升印刷厂与厦门福利印刷厂,约有七八十人;其他人散处厦门各单位。厦门聋人就业工作做得比较好,下岗、待业的少,就业聋人一般每月工资400元—600元上下,在厦  相似文献   

5.
夏门印象     
早些时候读过易中天教授<读城记>一书中的厦门篇,起首就称赞厦门很美很美,从此便一直对厦门这座城市心生向往.最近终于有机会去厦门考察,让我亲身感受了厦门的美,厦门的纯,厦门的舒适和温馨,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吴钧尧 《台声》2014,(7):58-59
<正>二○○七年夏天,我与妻儿,通过"小三通"到厦门。初抵码头,讶异厦门闽南口音与金门无异。少小离家,我的闽南音混融台湾南北调,厦门腔比我更像金门调。搭艇,经海路到厦门,我伫守栏杆,金厦海峡间小岛散布,风景绮丽,媲美地中海。过去五十年,从此岛到彼岛,仅水鬼暗潜,而今浮现,可空航、可水径,我想起"厦门富、金门贵"俗谚,意指厦门商多,富居者众;金门读书  相似文献   

7.
<正>"我对厦门的最初印象,更多是来自两岸合拍电视剧《厦门新娘》。对我来说,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到厦门来。"来自台湾新北的王欲荷,2012年1个人带3个小孩来到厦门,那是她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养儿育女的同时,她重拾"故事妈妈"的"老本行",融入当地生活,如今在厦门生活得有声有色。53岁的王欲荷说,厦门与台湾不仅地理位置近,心理上的距离更近,语言、习俗相近,跟在家里一样,"台湾是老家,厦门是新家。我是新厦门人,我愿意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从硬体设施来看,厦门这些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则是从‘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厦门印象     
早些时候读过易中天教授《读城记》一书中的厦门篇,起首就称赞厦门很美很美,从此便一直对厦门这座城市心生向往。最近终于有机会去厦门考察,让我亲身感受了厦门的美,厦门的纯,厦门的舒适和温馨,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陈茜 《两岸关系》2010,(11):26-27
<正>继2010年6月,国务院批示同意在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之后,10月9日,保监会与厦门市政府签署《关于建设厦门保险改革发展试验区合作备忘录》,厦门在大陆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率先成为全国保险改革发展试验区。总览《备忘录》所阐述的厦门保险业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厦门这一保险改革发展试验区具有浓厚的两岸色彩,这与改革开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名片】谢苍发,厦门华信混凝土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厦门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人物心语】心存永续经营,事必精益求精。处处以人为本,时时以客为尊。"我来厦门26年了,可以说见证和参与了厦门的发展。人生有多少个26年啊……"说这话时,谢苍发语气中更多的是一种自豪感。这个来厦门奋斗多年的台商,跟厦门很多标志性工程联系在一起:海沧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2日上午,厦门市台联"相聚厦门"台湾陆配创业研学营开营式在厦门帝元维多利亚酒店举行,来自台湾的40名陆配参加了活动。厦门市台联党组书记、会长苏甦作开班仪式动员致辞。他表示,厦门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城市,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前沿平台。去年以来,厦门率先落实中央"31条惠台措施"和省"66条惠台政策",出台了60条惠台政策,为广大台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  相似文献   

12.
厦门,背倚漳州、泉州,隔着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相望。厦门与台湾,历史关系源远流长。明朝初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明太祖朱元璋在泉州设永宁卫,分设左、右、中、前、后五所,中、左二所即在今天的厦门,此外还有福全、崇武、金门等三个千户所,厦门与金门同为永宁卫下属的所,唇齿相依,均为抵御倭寇侵袭的第一前线。明朝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三资企业电子百强厦门台协四家榜上有名 全国百家最大规模电子三资企业排序最近揭晓。在厦门市登上“龙虎榜”的8家企业中,厦门台协占了4家,他们是:厦门灿坤公司(26),厦门台和公司(48),厦门TDK(54),中日电热(厦门)公司(87)。 以上是中国电子统计学会企业评价中心根据1997年销售额评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1月,住建部在厦门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宣传推广厦门垃圾分类做法。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督查,厦门被列为免查城市。同年,厦门生活垃圾产生量实现"零增长"。2019年第一季度,住建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厦门市排名第一,这已是厦门连续4个季度总分排名全国第一。2019年7月,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厦门举行。如今,生活垃圾分类在厦门已经成为一种新时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厦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全市人民勾勒出一幅立足现实变化面向未来发展的厦门画卷。建设美丽厦门,人大如何作为?厦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积极投身到"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事业当中,努力在美丽厦门的建设浪潮中发出"人大好声音"。  相似文献   

16.
台商投资在厦门黄坤胜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历史上曾是同一个区划,其地缘相近、人缘同祖、语言同系、习俗同亲。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成为国家建立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实行一系列引进外资、台资的特殊政策,并建立了三个台商投资区。厦门在被国家定为与台湾“海上直航”...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地方都有着当地的特色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古至今沿袭下来的历史文化数不胜数。人人都说厦门是一座小资城市,连空气都充满了文艺调调。有人爱它的骑楼红砖,绿树红花,爱它的时光漫长,当然也爱藏匿在这座小岛上的美食美味。自唐代中原人移居厦门起,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外乡人"来厦门定居,他们来厦门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地的饮食文化。如郑成功扩大对外贸易、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乃至厦门沦陷,西方和周边国家、地区的饮食  相似文献   

18.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实施新一轮港口大发展战略我们要认真执行于今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国家《港口法》,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港立市"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厦门港口建设的关键期,遵循并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超常的措施和力度,做强厦门港口经济,实现厦门港口的跨越式发展。按照国家对厦门港的定位和厦门港口的实际,厦门港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设成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国家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和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21日,是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一周年。厦门自贸片区改革成效如何?近日,记者在赴厦门采访时了解到,一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已推出184项创新举措,出台了90项政策措施。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在福建省通报的126项创新举措和39项开放措施中,厦门片区分别有62项和28项,其中属全国首创达22项之多。制度创新的结果,是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一年前,厦门片区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是全球第30位。一年后,厦门片区的营商环境排名已提升至23位。一系列足够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表明,如今的厦门已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通过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这座昔日的海滨小城,正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厦门与金门相距仅1600多米,厦门海滨的鸡叫,金门的前沿岛屿都听得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条窄窄的海峡却使咫尺相望的“两门”相互隔绝了数十年。真可谓:“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自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解冻以来,大陆率先敞开大门,欢迎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目前,每年到“海上花园”厦门鼓浪屿观光的台胞游客近20万人,其中有不少是金门人。他们为来厦门,不惜绕道台湾、香港、广东,再到厦门。原本只需花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