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正式建省始于一八八五年,第一任台湾巡抚便是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人——刘铭传。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生于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1836年6月7日),卒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96年1月12日)。刘铭传的一生,曾做过三件较大事情。早年,他闯荡乡里,杀土豪,劫富户,“扦法网”,成为官府追捕的  相似文献   

2.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0月,刘铭传领导的抗清保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台湾建省,清廷命刘铭传担任台湾首任巡抚。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5月离开台湾,刘铭传任台湾巡抚7年,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亦云 《两岸关系》2005,(12):51-52
凡是在历史上对祖国统一和富强有过贡献的人,人们总不会忘记他。刘铭传(1836—1895)过世已经100多年了,但他的名字和业绩却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人们不时以各种方式来纪念他。在台湾,出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设施,如铭传路、铭传大学、中学、小学等,公园里有他的塑像供人瞻仰。在大陆,刘铭传的遗迹得到保护,而且在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刘铭传研究热。相传他一生做过三件事: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抗击法国侵略者进犯台湾;开发并建设台湾,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和睦。其中后两件事则以其不可辩驳的事实令后人倍加敬仰与赞颂。宝岛台湾的忠实捍卫者…  相似文献   

4.
刘建林 《台声》2014,(2):54-55
<正>在安徽合肥西乡岗峦起伏、草木葱茏的大潜山脚下,有一座规模宏阔的圩堡。遥望深巷,粉墙矗矗、鸳瓦鳞鳞;置身其中,庭院深深、鳞次栉比,透着森严的气概。院内,那百年古柏、400年的榆树、100年的香椿树,至今枝繁叶茂,好像守护着这座圩堡,见证着它的兴衰。这座建筑虽然斑驳破落,透着历史的沧桑,但是它却留下了刘铭传弥足珍贵的印迹。这座建筑成为了海峡两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19)
<正>刘铭传,1836年9月7日(道光十六年生),1896年1月12日(光绪二十二年)逝世。安徽肥西人,字省三,号大潜山人。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大清帝国重新启用淮军将领刘铭传,派其以福建巡抚身份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到台后积极整备岸防,曾一度击退登陆基隆的法军。中法战争落幕后,大清帝国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命为台湾首任巡抚。在台期间,他除建设多处炮台、兵工厂等近代化军备外,还推行多项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最初的台湾铁路(初期仅大稻埕到锡口段完工通车)、福州和沪尾(今新北市淡水区)间的海底电缆,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22)
正今年是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诞辰180周年,又一项两岸民间交流活动登场。11月6日,"两岸一家亲,铭传故里行——海峡两岸铭传情交流周"在刘铭传故乡安徽肥西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知名书画家、刘铭传后人和淮军后裔等百余人相聚安徽参加纪念活动,共同缅怀这位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建设台湾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先贤志士。  相似文献   

7.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热播已结束。这段时间以来,这部电视连续剧被街谈巷议,关于刘铭传的各种评说也不断见诸各类媒体。在此,我们特意邀请乔还田先生撰文,从历史学的角度解读刘铭传。  相似文献   

8.
正3月2日,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书画名家作品展——纪念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诞辰180周年开幕式在安徽芜湖举行,展览共展出了160余幅作品,涵盖了书法与绘画两种形式。此次书画作品展由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主办,是继台湾首展的延续。"此次书画展以刘铭传的事迹、著作和精神为主体创作,希望通过此次画展,让民众认识了解刘铭传,刘  相似文献   

9.
刘铭传与林维源,一位是台湾首任巡抚,一位是台湾士绅兼巨富。刘铭传在莅台任职期间,曾任用了一批台湾士绅,得到了他们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林维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刘铭传为何重用林维源?他采取了何种措施来争取其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对于台湾建省起了什么作用?本文仅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一刘铭传在吏治方面一向以赏罚分明见称。无论在大陆或在台湾,一些曾被清廷革职并且宣布永不叙用的官员,只要是有才干的,他都不拘一格、不分派系,大胆启用。这突出地表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13)
<正>6月16日,四集高清纪录片《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开机仪式在安徽省肥西县刘铭传故居举行。该片总导演王振涛介绍,《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将从世界和历史的大背景上来准确定位刘铭传的历史功绩,并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引用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史料,尤其是搜集、考证欧洲国家关于中法战争的研究成果,包括一些新视角、新观点,最大程度地  相似文献   

11.
刘铭传抚台7年,全面推行自强新政,为台湾海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将自给自足自强这一战略方针作为主政台湾的首要目标,走出了立国—爱民—经商—致富—自强的道路,其言论与大陆洋务派求强必求富的思想竞不谋而合,后起的台湾洋务运动最终与大陆洋务运动并轨而行。  相似文献   

12.
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建省,刘铭传作为首任巡抚,担负着台湾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建设的繁重任务,而这些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支出。台湾建省前每年财政收入只有九十万两,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谋求财政自立,刘铭传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13.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又称刘老圩,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大潜山下,系刘铭传功成名就后于1868年回乡择址兴建的一所圩堡式庄园。刘铭传故居于1998年被安徽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经国务院台办批准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读到马英九发表在台湾媒体上的章《刘铭传——台湾向前走的历史反思》,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5.
刘铭传在台湾巡抚任内,致力于台湾建设,提出办防、练兵、清赋、抚番等为治台四大施政方针。当时台湾“南北七百里,番社都八百有奇。光绪间,众且二十万。”“番地多犬牙厅县间,非搜濯不治。公始莅台,览形势,深感地孤险,非财足自守,不能以为,非辟地广耕桑,则财无自出。”刘铭传富有改革精神,为了促进台湾及高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19)
<正>"英豪垂万古,勋业足千秋。"这是台湾学者陈延厚对刘铭传的评价。9月24日至26日,"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学院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合肥市委副书记凌云及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蓝博洲、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创会会长林光辉、台湾铭传大学校长李铨等出席研讨会。数百名大陆和台湾研究刘铭传专家学者、刘氏宗亲和学生代表参  相似文献   

17.
近来,国内研究刘铭传的论文逐渐增多,但对刘铭传的思想及其性质的研究则不多见。笔者以为刘铭传思想有两个突出的内容,一是御侮,一是商战,这两个思想代表了刚刚从地主阶级转化而来的上层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19)
<正>碧水常围青山转,遍地珍品是台湾。9月24日至27日,作为"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重要一环——2015海峡两岸(合肥)台商名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台博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台博会共设置900多个标准展位,56个特装展位,有550多家台企参展。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室内2万平方米,室外1万平方米。分设"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纪念展区""安徽台商风采展示区""台湾文创产品展示区""台湾电子产品展示区""台湾老龄产业展示区""台湾生物科技产品展示区""台湾特色  相似文献   

19.
郭锋 《传承》2009,(18):68-69
有关刘铭传基隆退兵之得失,褒贬不一。从军事战略角度出发,认为从全局上考虑来说,基隆退兵利大于弊;从分析刘铭传的心理因素论述基隆退兵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有关刘铭传基隆退兵之得失,褒贬不一.从军事战略角度出发,认为从全局上考虑来说,基隆退兵利大于弊;从分析刘铭传的心理因素论述基隆退兵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