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关系》2006,(6):1-1
去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推出了一系列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与措施,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形势出现了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然而,台湾当局却逆潮流而动,不断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并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坚决反对和制止台湾当局进行“法理台独”活动,是当前我们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法理台独”就是台湾当局试图通过法律程序以法律形式,实现“台湾独立”,也就是通过修改“宪法”或制定“新宪法”,完成“台湾国”的法律层面的建构。今年以来,台湾当局继续有计划地推进“法理…  相似文献   

2.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的第一位记者。1987年11月中旬,《台湾时报》副总编张自强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的第一位艺人。1987年11月中旬,曾获得台湾电视广播最高奖——金星奖,被戏称为“台湾最丑陋的男歌星”凌峰,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他在大陆拍摄了探亲片  相似文献   

3.
戎文 《两岸关系》2000,(3):9-11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以发展军事实力为“偏安拒统”政策服务。李登辉当政后,更是不遗余力地加快整军备战步伐,军费开支逐年上升。由于台湾本身的军事科技水平和能力有限,台湾当局于是将对外采购先进武器装备作为军需主要来源,并视之为提高军力的重要手段。台湾军费预算中的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对外军购。据台湾报纸报道,1999年10月1日到2000年9月30日的年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台湾当局肆行“去中国化”的“本土化”政策,妄图从根本上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从而达到“超越族群、血缘、语言、文化的局限,迈向一个新的国家共同体”的目的。针对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我们必须从历史、法理和人文精神等角度来审视台湾本土化运动,以揭穿台湾当局“本土化”政策的欺骗性,从而阐明台湾本土化运动的真谛即为“愈是本土化就愈是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正>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台湾,成为25年来第一位窜访台湾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和最高级别政治人物。长期以来,为推动美国国会议员窜访台湾,台湾当局常以“高昂的出场费”为手段,对美国政客“拉拢”与“收买”。佩洛西窜台也不例外,背后暗藏了一条以“金钱换取政治利益”的游说产业链,是蔡英文当局重金游说后的结果。台湾当局对美政治游说传统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6.
越东 《两岸关系》2002,(8):10-10
台湾当局为阻挠两岸直接“三通”,以“三通”威胁台湾安全、直接冲击台湾的经济为借口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从两岸试点直航五年情况看,并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也没有出现一起商务纠纷。两岸直航会威胁台湾安全的借口不攻自破。如果台湾  相似文献   

7.
丁小 《两岸关系》2001,(9):22-23
临渴掘井回顾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台湾经济“插水式”下滑,已成为台湾当局一个摆不脱的噩梦。今年5月,台湾当局领导人发表就职周年演说,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并提出了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的设想。台湾当局领导人说“朝野”的团结与和谐,是解决经济问题的第一要素,呼吁超越党派歧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一起为台湾经济发展拼下去。“经发会”就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为“拼经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台声》2007,(6):27-29
台湾曾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成就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为台湾当局以经济实力作后盾输出“台湾经验”与以经贸力量加强国际双边关系与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以台湾的倍数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在超越台湾后双方差距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也即将超越台湾。  相似文献   

9.
唐金权 《传承》2009,(18):60-61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美国企图使台湾成为遏制新中国的基地。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向台湾当局提供军援和经援。朝鲜战争爆发前,台湾当局意在继续维持国民党政权。战争爆发后,台湾当局想利用战争爆发的机遇,要求出兵朝鲜,寻求美援,反攻大陆。朝鲜战争结束后,台湾当局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借此与大陆相抗衡。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推行“穷兵牍武”政策,企图以武拒统。每年的军备采购更是纳入台湾当局的建军重点。而台湾当局的军购只能加剧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加深两岸的不信任感,对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不利,同时,军购也日益使台湾经济背上沉重的包袱。巨额的军费开支据统计,20多年来台湾的军备采购累计高达480多亿美元,这还不包括那些军事技术引进、军事武器装备合作研发与生产、武器装备许可证生产、军事工程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美国企图使台湾成为遏制新中国的基地.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向台湾当局提供军援和经援.朝鲜战争爆发前,台湾当局意在继续维持国民党政权.战争爆发后,台湾当局想利用战争爆发的机遇,要求出兵朝鲜,寻求美援,反攻大陆.朝鲜战争结束后,台湾当局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借此与大陆相抗衡.  相似文献   

12.
曾涛 《台声》1997,(11)
近年来,台湾当局全方位地对外开展以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和“生存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务实外交”,作为其巩固邦交关系、发展与台无邦交国家的“实质关系”的主要手段,而在台湾当局名目繁多的“务实外交”活动中,“金钱外交”可以说是台湾当局在新的国际背景之下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的一大发明,也被其视为拓展对外关系的法宝。人们注意到,特别是近期以来,台湾当局在拓展对外关系上,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搞“金钱外交”上,其头面人物更是以金钱开路,加紧对其有邦交的中南美国家开展“首脑外交”,以稳定台湾的外交阵地,演出让世人…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总理李鹏,9月3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李鹏总理在招待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台湾当局及早同我们进行政治谈判。 李鹏总理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原则立场,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在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两反”斗争以来台湾政局的发展开明近年来,随着台湾政权进一步本土化及台湾当局加速推行分裂祖国的“两个中国”政策,台湾当局以各种手段提升其国际地位,“务实外交”的动作频频出现。1995年6月,李登辉与美国反华势力相互利用,以所谓“私人名义”访美,制造“...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经济体制台湾当局对经济干预较强,在台湾经济社会发展中起规划、决策、指导作用。50年代,在台湾当局的直接参与下,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日用轻工业,搞进口替代;实行单一汇率制,鼓励出口。60年代,制订《奖励投资条例》,以租税减免方...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东南亚女性嫁到中国台湾.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东南亚女性通过中介公司远嫁台湾.这种特殊的人口迁移现象源于台湾地区人口中的性别比失衡、台湾当局推行"南向"政策以及台湾与东南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等因素.这些跨区婚姻对于台湾解决适婚男女比例不平衡、提高人口出生率、增加劳动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为此,台湾当局与民间组织采取了相关的辅助措施,以帮助东南亚新娘尽快适应台湾生活,促进"新台湾之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近期,毫无政绩、弊案频出的台湾当局不仅决定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而且还抛出了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积极管理”政策。这些违背台湾主流民意的行径激起了台湾民众的_愤怒。3月12日,数万台湾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拼生活、救台湾”游行,抗议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陈立宇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两岸统一,既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民众.从1949年底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50余年的实际情况看,促动台湾当局开启两岸民间商贸、促动两岸民众往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遏制"台独"势力蔓延等,都是台湾民众力量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实现两岸统一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台湾民众这股力量.  相似文献   

19.
4月23日,每年一度的美台军售会议结束。会后,美方宣布向台湾出售价值60多亿美元的军火。这宗美台军火交易的特点是数量大、技术水平高、多属进攻型武器,是十年来台湾当局规模最大的军火采购,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性质上,都有重大的突破。 台湾当局为其如此大规模地采购军火编造了应付“大陆威胁”、确保“台湾安全”等借口。祖国大陆一再宣示将致力于和平统一,希望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两岸谈判,只要台湾当局放弃分裂立场,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双方就可以谈起来,根本谈不上大陆对台湾构成什么威胁。台湾当局如此  相似文献   

20.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邢慕寰在1994年2月27日的《联合报》上发表一篇题为《台湾经济发展经验——正面和反面的教训》的文章,认为台湾当局1962年以后“不但没有进一步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仍然都是着眼于进口代替(甚至特权维护),而与全面自由化政策背道而驰”.这些评论与以往台湾当局和一些学者宣传的“台湾经验”存在着根本分歧,很值得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