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什新班子的调整和政策走向表明,美国的政策将继续趋向强硬。布什政府最近表示,在“反恐、反暴政和推进世界民主与自由”方面将寻求与欧州和北约组织盟友的合作,但美国的既定方针不会改变,他们的原则不会放弃;在反恐、伊拉克、伊朗及朝鲜核问题以及中东问题上将延续过去的政策。在对华问题上,布什政府将继续采取“一个中国,维持海峡两岸现状”的政策。但对台湾的军售不会减少,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戒心和防备不会放松,并在军事部署上对中国形成围堵压力。总之,美国对中国既合作又遏制的政策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4,(3):72-73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9·11”事件的教训.世界各国都开始了一场新的军事技术革命,引起了世人关注的目光。下面一组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军事技术进步的资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粮食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形成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因而也与法律密切相关。 近几年来,粮食问题,特别是中国的粮食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家》杂志9—10月号发表了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勒斯特·R·布朗的题为《中国未来的  相似文献   

4.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The Carnegie Endow- 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成立于1910年,总 部设在华盛顿,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和平问题研究 和推广世界事务知识的公众教育机构,更是美国历 史最为悠久的思想库、著名的外交与国际事务政策 研究所,对美国的国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海航行自由"虽然不是南海问题的核心,但已产生一定的舆论和政治效应。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一是东盟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以及对中国南海政策的疑虑,在美国等区外大国的煽动下,以此为议题向中国施压;二是美国为了使其在我国南海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侦察活动合法化,曲解和滥用"航行自由"原则,并由此引起中国的反对和抗议。这两个层面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含义:前者是一个信任赤字问题;后者则是一个合法性问题,同时也是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由于性质及含义不同,需要用不同的政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之后,美国由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牵头,对海外驻军和军事部署进行大规模调整,此举既是美国国防改革和新军事革命的重要一环,也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军事部署的最大调整,其目标是在美国利益攸关的每一个地区都有美国的军事存在,谋求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7.
独一无二的世界警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军事领域,目前唯有美国发号施令。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大国的兴亡》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阐述了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新地位及其对我们大家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凯歌前行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带领着中国人民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推翻三座大山,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经过长年战乱,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乱摊子。军事上,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负隅顽抗;经济上,物资匮乏,秩序混乱;外交上,美国拒绝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在重重困难面前没有退缩。1950年,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岛屿之外,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9.
4月1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曾任关贸总协定总干事经济政策顾问,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的美国学者贾格迪什·巴格瓦蒂的文章。指出,“目前反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理由都是荒唐而可笑的”。 文章说,美国“劳联产联”计划派工人抗议中国加入WTO的行动和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中国是世界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适宜作为国际机构的上层结构,它的目  相似文献   

10.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及在反恐旗号下进行的阿富汗战争,标志着冷战后过渡期或后冷战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美国新全球战略的全面推进。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冷战后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基本格局,美国以其政治、军事、经济的综合国力优势,奠定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9·11”事件打破了美国“本土安全”的神话,暴露出美国的脆弱之  相似文献   

11.
兰德公司是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它先以研究军事尖端科学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而著称于世,继而又扩展到内外政策各方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研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思想库,被誉为现代智囊的“大脑集中营”、“超级军事学院”,以及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和代言人。它可以说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兰德的由来兰德公司正式成立于1948年11月。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在华盛顿设有办事处,负责与政府联系。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军事工作,把运筹学…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研究中,国家利益是一个极其现实、极其敏感、极其复杂的热门话题。它涉及一个国家战略哲学的层面,直接规定了其对外战略的基本走向。美国《外交》杂志1997年10月号发表的哈佛大学教授。该校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塞浮尔·亨廷顿的《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的著名文章,围绕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引人注目的观点。有必要先概括亨氏的主要观点。他说,“要确定国家的利益必须首先对这个国家的性质取得共识”,并说美国的特性有两个主要成分,一是文化与信…  相似文献   

13.
<正>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空间活动非常频繁的一年,世界各航天大国更加重视对太空的开发,纷纷调整了空间发展政策,使空间力量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由于太空对未来战争的胜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日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中美国、俄罗斯、以色列、日本、韩国和欧洲等纷纷发射了军事卫星,使茫茫太空并非“西线无战事”。确立太空绝对优势正是看到航天系统的巨大军事价值,美国加速谋求发展军事航天能力,使其成为作战力量的“倍增器”,并推进军队的军事转型及部队编成的变革。如美国空军在2006年3月制订了小卫星使用计  相似文献   

14.
杜军 《传承》2011,(27):72-73,88
随着冷战序幕的打开,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以及政治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以冷战的方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艾森豪威尔已经意识到了中东在美苏对抗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丰富的石油资源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价值。因此,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中东政策核心便是阻止苏联染指中东其次便是排挤英法的势力,以期达到在中东地区独占鳌头的目的,这样也配合了美国全球战略行动。一个国家任何一项对外政策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美国的中东政策更是如此。所以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中东政策经历了由杜勒斯计划到艾森豪威尔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西方世界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创造潜力,我们自己则更要努力。我们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邓小平说的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创造性的真理。美国最近出台了一个对华高科技出口新管制清单,扩大限制可能涉及军事工业的技术出口,其潜台词也就是防止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对美国形成威胁。自西方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来,任何后发展国家的进步,对先进国家的既得利益都构成威胁。法国、德国、日本在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83;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应对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安全形势,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原有的军事战略,并对传统防务政策进行变革,全球军事力量部署开始新一轮的调整。 美国:全面提升军力 “9&#183;11”以来,保证本土安全成为美国军方最首要的目标。但是由于威胁来源不确定,因此美国防务力量的规划从“基于威胁”转向了“基  相似文献   

17.
李世安 《人权》2003,(1):49-50
2002年11月20日-23日,“世界人权研究会”下属“世界人权大会研究所”和“印度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人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在印度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全球化、发展和人权”国际学术研讨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瑞士、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印度的学者63人。大会围绕全球化与人权、全球化与政治制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继“9·11”事件美国对塔利班开战后,中亚地区逐渐成为美对阿采取军事行动的“前沿阵地”。目前,塔利班军事力量虽已覆灭,但阿富汗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继续增强。美俄在中、南亚的新一轮争夺已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庆芳根据世界银行《一九九五年世界发展报告》和联合国教科文献研究得出,中国现代化水平居世界七十三位。研究者用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阿力克斯·英克尔斯提出的十个  相似文献   

20.
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这是任何分裂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所不能动摇的。1996年春,中国以"船大好冲浪"的决心,面对台海军事危机。不打不相识,在经过太极拳式比划以后,美国开始认识到,"把中国变成21世纪的一个伙伴",比"创造一场新的冷战,面对另外一个对手",更为有利。于是,美国决定以对话代替对抗。美国对台政策,1982年原是"不干预、不介入、不施压"。1996年夏,经克卿修正为"强烈敦促台海双方,恢复去(95)年夏天中断的对话",并将美台关系,纳入中美关系议题之内。自克林顿强调"一国两制"是实际的,"台湾问题,必须解决","愈快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