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5月13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拒绝了少数国家提出的有关“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问题列入本届大会议程的提案。至此,台湾已是连续6年妄图挤进“世界卫生组织”阴谋遭到挫败。自1997年起,台湾当局每年都要收买和唆使其所谓“邦交国”,演出一场企图使台湾挤进世界卫生组织(WHO)成为其“观察员”的闹剧。今年,台湾当局面对目前台湾难以直接进入联合国的客观形势,逐步开始把目光转向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下属的经济、环保、卫生等组织。因此,台湾当局把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2.
6月7日到6月12日,台湾“总统”李登辉在美国某些政治势力的支持下,前往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进行了一次所谓“私人访问”。李登辉访美作为近年来台湾当局倾力推行的“务实外交”的典型案例,集中暴露了台湾当局在台湾  相似文献   

3.
钟兴 《两岸关系》2001,(7):50-51
5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各种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  相似文献   

4.
近期,毫无政绩、弊案频出的台湾当局不仅决定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而且还抛出了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积极管理”政策。这些违背台湾主流民意的行径激起了台湾民众的_愤怒。3月12日,数万台湾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拼生活、救台湾”游行,抗议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陈立宇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的第一位记者。1987年11月中旬,《台湾时报》副总编张自强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的第一位艺人。1987年11月中旬,曾获得台湾电视广播最高奖——金星奖,被戏称为“台湾最丑陋的男歌星”凌峰,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他在大陆拍摄了探亲片  相似文献   

6.
▲1988年 台湾当局决定两岸通信通过红十字总会转投。1988年4月13日,台湾“行政院”决定,台湾民众与大陆亲人通信可通过红十字会总会转投。 台湾拍摄第一部探亲片。1988年春,台湾由郭南宏导演的第一部探亲片《大陆行》,经台“新闻局”获准发行。  相似文献   

7.
<正>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台湾,成为25年来第一位窜访台湾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和最高级别政治人物。长期以来,为推动美国国会议员窜访台湾,台湾当局常以“高昂的出场费”为手段,对美国政客“拉拢”与“收买”。佩洛西窜台也不例外,背后暗藏了一条以“金钱换取政治利益”的游说产业链,是蔡英文当局重金游说后的结果。台湾当局对美政治游说传统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8.
陈立宇 《两岸关系》2006,(4):F0002-F0002
近期,毫无政绩,弊案频出的台湾当局不仅决定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而且还抛出了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积极管理”政策。这些违背台湾主流民意的行径激起了台湾民众的愤怒。3月12日,数万台湾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拼生活、救台湾”游行,抗议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  相似文献   

9.
“中央银行”于1928年12月在大陆成立,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迁台,1961年7月1日在台湾正式复业。复业本身,不光是重新开张恢复对外营业,而是标志着银行职权上的急剧变化。复业的前后,反映着台湾不同的经济背景。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期间,台湾当局选择了走内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根据这种内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台湾“中央银行”通过委托代管、代办等办法间接地调节金融。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台湾当局为了适  相似文献   

10.
丁小 《两岸关系》2001,(9):22-23
临渴掘井回顾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台湾经济“插水式”下滑,已成为台湾当局一个摆不脱的噩梦。今年5月,台湾当局领导人发表就职周年演说,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并提出了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的设想。台湾当局领导人说“朝野”的团结与和谐,是解决经济问题的第一要素,呼吁超越党派歧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一起为台湾经济发展拼下去。“经发会”就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为“拼经  相似文献   

11.
1987年 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1987年9月15日凌晨一时,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到达北京国际机场,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9月15日该报登出38年来台湾记者第一次从中国大陆发回的报道。 台湾当局首次作出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决定。1987年10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中常委通过“五人专案小组”关于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问题  相似文献   

12.
9月15日,第54届联大总务委员会,拒绝了“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这是台湾当局企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又一次失败,也是台湾当局自1993年发动“重返联合国”连续第7年遭到惨败。今年台湾当局企图藉“台湾问题提案”,向国际社会宣扬李登辉的“两国论”,增加联署国的支持。结果“末蒙其利,先受其害”,“两国论”在国际上不但没有市场,反遭到沉重打击。引人注目的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反对讨论“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几个大国,7年来首次不寻常地明确表达了反对立场,向台湾传递出…  相似文献   

13.
5月25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CI-6011航班在由台湾飞往香港的途中,在澎湖海域发生空难,使机上206名乘客和1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华航”空难发生后,台湾媒体对台湾当局迟迟不与祖国大陆实现直航“三通”的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当前万事莫如“三通”急。笔者也认为要确保旅客的生命安全,两岸“三通”已经是台湾当局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议题。  相似文献   

14.
11月12日,台湾高雄市忠烈祠内,76岁的李起余老人向孙中山铜像默默致敬,突然他用头猛撞灯柱,并用巨型美工刀割腕、割喉,最终鲜血流尽身亡。对此,台湾媒体指出,近期台湾当局宣布修改历史教科书等"台独"举动,对岛内民众形成巨大冲击,大家痛心疾首。这位老人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性命,表达的是对台湾当局最强烈的抗议。陈水扁当局近年来逐渐将"台独"触角伸向教育领域,11月9日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0月27日,台湾当局“行政院长”张俊雄,秉承台湾领导人的意旨,宣布立即停建在贡寮己兴建多年,投资达900亿新台币的台湾第四座原子能发电厂(简称“核四”);137天后的2001年2月14日,同一个张俊雄,也是秉承台湾领导人的意旨,宜布恢复执行“立法院”已通过的有关“核四”的预算,复工续建。不到五个月,决策180度大转弯,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6.
继2011年4月马英九召开“人才赤字”会议之后,2012年8月,台湾“国科会科技发展咨议会”讨论“如何面对台湾的科技人才危机”,台湾的人才问题再次成为新闻焦点。11月2日,台北市日本工商会发表2012年白皮书,特别提醒台湾当局大量高级人才已经流失。台湾政界和商界的高度重视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台湾面临的“人才赤字”已极度堪忧。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4,(2):68-69
<正>(1980年4月20日)各位台湾同胞、各位同志:今天,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和在京台湾同胞在这里集会,反对台湾当局镇压"高雄事件"的有关人士、迫害台湾同胞。刚才各位同志的发言,谴责了台湾当局的例行逆施,表达了我们在大陆的台湾同胞对受到迫害的台湾各界人士和乡亲们的慰问。对台湾人民的爱国民主斗争表示热烈的支持。我完全同意。去年十二月十日,台湾各界人士在高雄市举行一次群众集会,台湾当局经过事先周密策划,竟然出动早已准备好的大批军警维度袭击群众,进行血腥镇压,殴伤了几百人,抓了一百多人,并且一连几个月动员舆论,制造恐怖。然后,对黄信介、姚嘉文、张俊宏、施明德、  相似文献   

18.
杨瀚 《统一论坛》2003,(4):31-31
2003年7月12日,台湾当局宣布将在所谓新版“护照”封面上加注“台湾”的英文拼写“TAIWAN”字样,并于9月1日起发行。此举意欲何为?又会引起多少反响呢?我看不外乎这么几种:作为不了解,不关心中国特别是台湾问题的广大世人会认为台湾这个地方太小了,他们的官员一定吃饱了没事,要找点事情来表现一下;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局自今年元旦讲话提出“统合 论”表示要“共同寻求两岸永久和平、政治统合新架构”后,2月15日在接见美国前亚太助理国务卿罗斯时又声称,台方“有心改善两岸关系,完成两岸关系正常化”;2月17日在接见美国前联邦众议员索拉兹时又称“台湾希望重启两岸协商大门”“已经作好与大陆复谈的准备”。台湾当局的这些讲话似乎显示了台湾当局对打破两岸僵局、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很“积极主动”的。但2月 23日,在台湾方面规划两岸关系的重要文件“国家统一纲领”届满10周年之际,国民党、新党、亲民党等在野党都纷纷举办纪念活…  相似文献   

20.
对外政策在台湾当局的各项基本政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且也取决于台湾当局面对海峡两岸关系变化而做出的政治抉择。对外政策影响到台湾社会的稳定。1979年以来,由于岛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台湾当局的“总体外交”政策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对外关系体制也基本形成。当前,虽然台湾当局官方的对外活动空间已极为有限,但非官方的活动却相当活跃,并且带有不同以往的政治目的。本文拟就1979年以来台湾当局“总体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台湾对外关系的影响,作一概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