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游击区之一的闽中,存在一些容易使人混淆的名称,现列举如下:1、闽北地区的“闽中特委”和闽中地区的“闽中特委”。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闽赣省委下设的分区委中有个分区委名曰“闽中分区委”①或“闽西北分区委”,又叫“第二分区委”②,亦有相应的“闽中军分区”③,而这一分区委又被简称为“闽中特委”④,但这一“闽中特委”在闽北地区,与闽中游击区的“闽中特委”毫不相干。2.作为福建中部的“闽中”与南方三年游击区之一的“闽中”。历史上习惯把夹在福建南部和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闽中地区反动派采取“特务和武装配合”的恶毒手段,对福清游击区加紧“围剿”和封锁。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黄国璋于1947年初在尚千夏淑琼交通站召开闽中特委会议,传达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决定举行福、长、平三县武装暴动,发展武装队伍,开展爱国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有关著述几乎都说南方游击战争是在八个省十四个地区内坚持和开展。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新研究。是十四块还是十五块游击区的争论焦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否应包括闽中游击区?换言之,按照以往所确认的十四块游击区的标准来衡量闽中,闽中能否作为独立的一块游击区而存在?据参加过闽中地区三年游击战争的许多老同志的回忆,以及当时《福建民报》、《莆田日报》、《新福  相似文献   

4.
1986年第二期《党史研究》发表的阎景堂《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从“游击区”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党的领导、武装力量、游击根据地、国共和谈和编入新四军等)论证了闽中与其他十四块游击区并驾齐驱,提出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八省十五个地区”的新  相似文献   

5.
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是闽中游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坚持闽中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略作论述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42.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游击队建立了相对独立的15块游击区。其中福建有5块,它们是: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游击区。43.1935年4月,闽西南地区党政军领导干部在永定县赤寨村召开会议.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推选张鼎丞为主席。44.我党卓越的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瞿秋白同志,于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  相似文献   

7.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南方各苏区都有一个实行战略转变的问题,即由苏区变为游击区,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①但闽中游击区的形成与其它14块游击区的形成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本文试作探讨,以请教于党史界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8.
1935—1938年初,闽中党和红军游击队在闽侯、长乐,莆田、永泰、仙游、惠安等县边界的山林地带胜利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直至最后把部队编入新四军开赴皖南前线抗日。过去,由于档案资料和复杂的历史原因,闽中游击区未被确认。直到1988  相似文献   

9.
“闽中”是指福建中部。早在大革命时期,闽中地区就建立了党的组织,经过艰苦反复的斗争,在一九三○年十月和一九三五年五月,先后成立了中共莆属特委和中共闽中特委。在闽中特委的领导下,形成了常太为中心的莆(田)仙(游)边区和罗汉里为中心的福(清)莆(田)边区游击根据地,游击区遍及莆田、福清、仙游、惠安、永泰、闽侯等县。党领导下的红军游击队在这块区域内浴血奋战,屡挫强敌。到了一九三  相似文献   

10.
一、苏区、游击区妇女踊跃参加革命斗争。红军进漳点燃起革命的熊熊烈火,闽南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也把妇女运动推向新的斗争高潮。随着武装斗争的风起云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断“围剿”和进攻,男子参军到前方打仗,保卫苏维埃、保卫胜利果实,因而动员广大妇女参加土地革命,保卫、建设根据地就成为苏区、游击区妇女运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1928年3月的平和暴动,平和长乐乡妇女打草鞋、筹粮食,替起义农军送饭、缝补衣服支持暴动,那1932年以后广大农村妇女就不仅仅做这些,而是直接参加革命斗争了。她们不怕杀  相似文献   

11.
为解放事业战斗 中国的1949年,是天翻地覆的一年.厦大地下党员热烈响应上级党委关于开展农村武装斗争,向农村输送干部的决定,纷纷要求到农村去,决心在与工农结合的过程中,在与敌人拼死的战斗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力量.党组织考虑到长期活跃在学运斗争第一线的同志的安全,首先予以安排,于1949年1月至3月输送数批地下党员及进步学生,分别进入安(溪)、南(安)、永(春)游击区、闽粤边区和浙南游击区.先后撤到游击区的300名党团员和进步学生,分布在闽南、闽中、闽西、闽北及浙南、赣南、粤东等地,成为当地革命队伍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为解放事业战斗 中国的1949年,是天翻地覆的一年。厦大地下党员热烈响应上级党委关于开展农村武装斗争,向农村输送干部的决定,纷纷要求到农村去,决心在与工农结合的过程中,在与敌人拼死的战斗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力量。党组织考虑到长期活跃在学运斗争第一线的同志的安全.首先予以安排.于1949年1月至3月输送数批地下党员及进步学生,分别进入安(溪)、南(安)、永(春)游击区、闽粤边区和浙南游击区。先后撤到游击区的300名党团员和进步学生,分布在闽南、闽中、闽西、闽北及浙南、赣南、粤东等地,成为当地革命队伍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共山东地方党史》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1页)认定胶东暴动的月日是1935年11月29日即农历的“——·四”。其实,这一说法最初来源于1986年10月山东文登党史征委会创作的文章:《“——·四”暴动是阴历,不是阳历》,其主要论证如下:一、理淇同志首先提出的‘’——·四”不是阳历,而是阴历。据查,理棋同志于1936年1月,也就是“—一·四”暴动仅两个月后来到胶东从事革命活动。那么,他对两月前暴动的时间应该是能查得一清二楚的。事实上1936年理演与给胶东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有一句:“去年的‘——·四’(阳历…  相似文献   

14.
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邓子恢、张鼎丞、郭滴人、朱积垒等同志,于1928年3月至6月,分别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蛟洋、永定著名的闽西四大暴动,为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闽西四大暴动对长汀农民武装暴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从反囤积反饥饿斗争入手,广泛组织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15.
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福建省军区党史办在福州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闽西游击区册”审稿会。参加会议的有参加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同志,老首长,有全军、南京军区等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共22人。省军区张立清副政委主持会议,福建省征委主任伍祥洪到会讲话。这部丛书的编纂工作是中央书记处陈丕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和解放军总政冶部朱云谦等领导同志亲自抓的。丛书将与《红军长征》、《八路军》、《新四军》三部丛书一道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统一规划出版,向全世界公开发行。“闽西游击区册”又将作为南方八省十五决游击区册之首,率先于建军60周年前出书。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三支队改编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8、9月间,我在中共南方工委党训班学习。先是1936年冬,闽中特委受中共南方工委之命,设法同活动在闽东的叶飞红军游击队沟通关系。于是,闽中特委委员余长樾委托福州大众社进行此事,派大众社成员胡伯香携带《八一宣言》等文件赴闽东游击区。胡伯香找到闽东红军游击队部队,但以后就不见回来。事后,得悉胡伯香因被王助怀疑,轻率地被杀掉了。1937年春节之后,闽中特委遭到一次严重破坏:书记王于洁,委员王孝敏、潘涛、陈炳奎、余长樾等人被  相似文献   

17.
4月7日,福清市委隆重举行纪念龙高暴动52周年座谈会。市委领导宋克宁、朱健等与当年参加过龙高暴动、民主革命的部分老同志王贵轩(程序夫人)、陈振亮、沈祖夏、陈春炎、王命灿,及市里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1947年3月,为了配合我军粉碎蒋介石集团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并声援台湾“二二八”武装起义,中共闽中地委执行中共中央和闽浙赣区党委指示,决定在晋江安海和福清龙(田)高(山)举行武装暴动,由隐蔽斗争转为公开的革命武装斗争,以扩大革命影响。暴动尚未举行,就遭到国民党保安总队的“围剿”。敌众我寡。我游击武装只好突围.从海上转移到莆仙地区,继续战斗。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新四军建军70周年,也是红军坚持南方游击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省份。当年南方15块游击区,福建省闽西、闽南(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5块,占了三分之一。新四军组建时,将福建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4个团,占当时皖南整编新四军部队的一半以上。只要翻开新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叶飞来闽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料丛书第二次编审会议,对如何编好《闽西游击区册》作了重要指示。此后,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同福建省军区党史办密切配合,组织了由曾鸣、蒋伯英、林戬、连尹、邱文生、廖开助等同志参加的“概述”修改小组,在伍洪祥同志直接领导下,对原“概述”稿子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肯定优  相似文献   

20.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党中央和毛泽东在1937年12月就作出《中央政治局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认为南方游击区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成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南方游击区的同志是全党的模范。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却也是很科学、很客观、很有分寸的。本文旨在解读、诠释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南方游击区的这一科学评价,以加深认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进一步弘扬苏区精神,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