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粮食安全看湖南粮食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之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一、国家粮食安全不容忽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4年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把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世界粮食安全的库存应达到消费量的17%—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均能从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的、安全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他们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指“国家满…  相似文献   

2.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与内涵粮食安全的概念被广泛接受,是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中对粮食安全所作的阐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不同于"世界粮食安全",它是在立足本国粮食资源基础上,既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资源,分享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福利,又要充分估计可能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黄世贤孙家驹一粮食安全问题是在1972-1974年世界上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的。世界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为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安全的和富有的营养的食物,以维持一种健康、活跃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粮食安全与实现粮食安全应坚持的原则什么是粮食安全?大致有以下三种理解:第一,粮食安全就是保持很高的粮食自给水平。第二,粮食安全就是期末库存的粮食足以维持新粮上市前的社会消费需求。第三,粮食安全就是社会上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足够的粮食。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  相似文献   

5.
陈亮  郭建平 《当代贵州》2023,(24):66-67
<正>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能够更好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发展优质粮食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决定》第四部分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第一条政策措施提出来,而且提出"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首位",是基于对当前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但粮食供需形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求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进入新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应在确保粮食供给总量充裕基础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但粮食供需形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求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进入新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应在确保粮食供给总量充裕基础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面贯彻落实新粮食安全观做大做强国家级制种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旺泽 《党建》2021,(3):20-22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明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林爱民  江敏  王来国 《世纪风采》2006,(12):I0004-I0004
“十五”期间,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粮食干部职工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发展粮食购销,稳定粮食市场;推进粮食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依法管理粮政,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王宪魁 《奋斗》2022,(5):16-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相似文献   

12.
BOT投资方式     
BOT投资方式沈苏一、什么是BOT?BOT有哪些特点?所谓BOT,是指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类方式,有时也被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通常所说的BOT至少包括以下三具体的建设方式:1.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  相似文献   

13.
正从种植端到仓储端,贵州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做好粮食种植和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提升粮食储备能力。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硬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经济界委员时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成为2020年贵州农业生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16):22-28
中国人正越来越养活不了自己:城镇化促进了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种粮利润低,使得粮食主产区追求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GDP冲动”从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都直接危及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粮食是社会经济生话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粮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中国粮食问题的背景和基本思路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当前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1、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9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基本上处于徘徊局面,世界粮食危机已露明显征兆。有三个重要标志:之一粮食库存降到20年来最低点。1994一1995粮食年度的世界谷物库存水平降到了16.6%(指期末结转库存量占消费量的比例),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最低库存安全线,为近20年来谷…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21,(7)
正"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十五”计划的建议当中提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是“粮食安全”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当中。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我国在粮食工作问题上的一次观念更新,而且对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刚毅  赵常娥 《奋斗》2022,(3):37-3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全省经济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强调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近年来,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牢牢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超过75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9.
韩俊 《新长征》2008,(4):33-33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必须加强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确保粮食继续稳定增产,确保主要依靠增加国内生产解决粮食供需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希良 《奋斗》2004,(7):30-32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6%左右。黑龙江的粮食生产形势如何,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我国粮食已经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人们的粮食消费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用市场规律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全面理解和把握“粮食安全”的内涵,用科学的思路和对策来探索和解决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做到既符国情,又合省情;既能增粮,又能增收,这对我们黑龙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