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十一月下旬,苏州市委宣传部、无锡市委宣传部、常州市委宣传部、苏南发展研究所和本社共同发起,在苏州市召开了“苏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农村的广大农民始终走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前列。他们创造了一份杰作,走出一条新路,这就是苏南模式。但是,苏南人从不满足于现状。他们的开放的思想使他们总是不断地  相似文献   

2.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南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改革开放历史洪流中,苏南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主动创新、大胆实践,成为中国发展乡镇企业经济、开放型经济的开路先锋。面对土地、生态瓶颈和产业调整"阵痛",苏南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掀起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新高潮,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南实践靓丽篇章。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群众杂志社和张家港市委、苏州、无锡、常州市委宣传部、苏南发展研究所在张家港市联合召开了苏南改革与发展新趋势研讨会。这次会议围绕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苏南改革与发展率先迈向现代化这样一个主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研讨。现将  相似文献   

4.
新机遇与新挑战作为苏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发祥地之一,苏锡常是我国乡镇企业萌芽起步、发展提高和外向开拓的一个重要地区。被誉为我国乡镇企业“领头雁”的苏南乡镇企业,自五六十年代初创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曾经几度风雨,几度辉煌。最后,终于冲破计划经济的一统天下,闯出了市场经济的崭新天地。如今,苏南乡镇企业,工  相似文献   

5.
年前,本社和省委宣传部,苏、锡、常三市的市委宣传部,以及苏南发展研究所,在常州联合召开了第三次苏南农村改革与发展趋势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总结过去,放眼未来,突出的主题是苏南农村现代化问题。其中,与会者最为关注的是:乡镇企业制度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市化,以及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我们拟从本期起陆续编发部分与会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6.
1997年12月1—3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群众》杂志社、苏州市委宣传部、无锡市委宣传部、常州市委宣传部、苏南发展研究所、《江南论坛》杂志社在无锡市联合召开了第六次苏南改革与发展新趋  相似文献   

7.
叶海波 《中国民政》2014,(12):47-47
<正>当前,泰州民政事业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改革"深水区"、各类矛盾"显现期"这样一种新形势,解放思想显得尤为迫切和必需。第一,解放思想的实质是敢于负责。我们的民政干部职工与发达地区、与苏南相比,文化基础、整体素质并不差,但我们有些工作,比如机构养老,与苏南的差距却越来越大,甚至在全省都处在后进水平。在实践中,往往苏南人敢做的,我们不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不敢去突破;即使想到了,也是纸上谈兵,导致我们总是不停地追赶,却总也追赶不上的局面。总觉得老路子好走、老经验好用、老  相似文献   

8.
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回顾与总结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渐进式的开放进程中,江苏开放型经济通过上世纪80年代的广度拓展和90年代的全面推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树立了两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苏南模式”,是我国地方经济改革发展以及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功典范。在70年代末农村改革的历史大背景下,苏南乡镇企业充分利用了与苏、锡、常和上海等大城市传统的亲缘型经济社会关系,发挥了人力资源的特质优势,实现了异军突起。80年代中期苏南被列入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后,乡镇企业更以适…  相似文献   

9.
范明 《群众》1999,(11)
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是我省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苏南苏北地区的联合和协作关键是要以科技为纽带,以发展科技产业为龙头,将苏南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推动苏南苏北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6,(12)
正浙江省嘉兴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创造性开展了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改革,以"亩均产出论英雄"为导向,以资源要素占用产出水平为核心,在土地腾退、亩均产出、新增税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嘉兴市的实践表明,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苏南各市与嘉兴市在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发展瓶颈等方面有着不少共同点,其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实践为苏南推进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前不久视察江苏乡镇企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了解在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乡镇企业改革过程中农村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便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前一段时间,我和江苏省公安厅办公室的有关同志;到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苏南和沿江地区部分市、县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5,(11)
<正>苏南是我国科教资源最丰富、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经过近年来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苏南自主创新成绩斐然,已成为国家高新区最密集的地区和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基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意味着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新苏南模式"正式开启,对破解苏南发展瓶颈、促进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全国首个  相似文献   

13.
历史性的转折关头经过10多年改革与发展,苏南农村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它主要表现在:“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初级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化,落后村镇向现代城镇转化。在这历史性的转折过程中,苏南农村发展中的多种矛盾和问题愈益显露出来。它比较突  相似文献   

14.
段羡菊  赵久龙 《群众》2022,(2):14-15
<正>苏南,狭义上指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设区市管辖的地区。这里是我国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当今中国制造业较为强劲、城乡融合走在前列的板块之一。行走在苏南各地,虽然城镇、城市之间的距离比中西部很多地区要短,但道路两旁却随处可见田野村庄、白墙青瓦,"鱼米之乡"的风采常见。苏南对农业的保护、对农村的投入、对农民的保障,正步步升级。"只会在农村搞工业不算本事。"这句话体现了苏南基层干部"重工"亦"重农"的观念升华。对于今天的苏南而言,农业不是盆景和点缀,而是推进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5,(11)
<正>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支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江阴、武进、镇江等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江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苏南发展的殷切期望,对破解苏南发展瓶颈、促进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实现区域现代化的路径,具有重  相似文献   

16.
杨学鹏 《群众》2014,(6):35-36
<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战略部署,两者有机联系、相得益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抓手,把活动成效反映到推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民生改善上来,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再闯改革新路,为奋力走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前列注入不竭动力。一、以群众利益为核心,明确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薛莉  叶玲飞  骆飞 《群众》2013,(7):23-26
开篇的话:南北园区共建是实现江苏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不仅利当代,而且利长远。通过打破行政藩篱,实现区域内地区间优势互补;通过确立"以苏南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实现苏南的优质要素向苏北地区无障碍输送;通过打造"飞地顺风车",让苏南的传统优势产业向苏北地区转移,加强转移产业在本区域的粘连性;通过苏南派驻主要领导干部,实现以人带项目、以人促发展的"以人为本"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9,(5)
<正>昆山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历经"火炬"起步、"星火"发展、"省批"振兴、"国批"腾飞以及"苏南"入围等过程,从闭门建设走向全面开放,从局部调整走向全面改革,从敢为人先走向步步争先,全面释放了改革开放的强大活力,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走出了一条追"高"逐"新"的改革开放之路。  相似文献   

19.
桂德祥 《群众》2018,(24):30-33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家农村经济改革,江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创造了全国瞩目的苏南模式,为江苏民营经济起步发展奠定了基础;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国家新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全省90%的乡镇和村办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转制为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到本世纪初,在省委、省政府“六放”(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方针引领下,民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5,(11)
<正>2014年11月,苏南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指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用好这些优势和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一年来,面对改革创新的难得机遇,肩负为全国探路的光荣使命,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冲破藩篱,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不断探索自主创新有效路径,持续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提供了良好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