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型社区服刑人员,是指流动人员中的社区服刑人员,即兼属于流动人口和社区服刑人员的那部分人。流动型社区服刑人员,不仅是社区服刑人员中一个特殊群体,而且也是关乎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重要群体。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社区服刑人员流动制度、规范的异地托管制度、全国化的社区服刑人员网络管理制度以及"流动之家"等四种管理模式实现流动型社区服刑人员的良性管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技术对近10年发表的涉及我国服刑人员SCL-90测查数据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监狱服刑人员。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的地理差异,除了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两个因子上表现出轻微恶化的迹象外,近10年来总体而言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3.
"南京饿死女童事件"引发人们对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权利保护法律制度的反思。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不仅需要物质层面的救助,更需要法律制度给予的人权保障。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权利保护法律制度应以"儿童利益最大原则"作为理论基础,架构国家监护机制,并借助于PPP模式来探寻应然的保护路径,以期使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4.
张凝  卢坤跃  郭同鼎 《人权》2007,(5):52-54
监狱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特殊场所。监狱中关押着各种各样的刑事犯罪人员,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还有一少部分更"特殊"的人—少数民族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5.
马腾 《传承》2014,(8):112-113
虽然服刑人员也有参与诉讼、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但由于法规政策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等现实原因,服刑人员诉讼权利的实现相比社会上的"自由人"更为困难。因此,应当以完善监狱法律援助制度为主,加强监狱法律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宣传,改变落后观念,充分保障服刑人员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6.
当前,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监控型"矫正模式相比,汲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矫正模式甚为缺乏。作为社会工作三大经典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中的作用值得探索。对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活动的开展应当以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呈现的需求为焦点,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特点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小组中注入接纳、经验的一般性、情绪宣泄、利他主义、社会化技巧的学习和赋能等治疗元素,通过消解认知障碍、情绪管理学习等间接治疗化解社区服刑人员的负面情绪,推动其自我认知的重新建构,进而提升社区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渗透以及对监狱管理行为性质认识的误区,导致监狱管理行为长期游离于司法审查范围之外,导致服刑人员权益得不到切实维护。将监狱管理行为纳入司法审查具有重要意义,但基于服刑人员的特殊地位,只有日常的、涉及到"重要事项"的监狱管理行为,且在服刑人员穷尽内部救济的情况下才能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8.
矫正质量评估是对服刑人员的悔改程度和达到"守法公民"状态程度的评价和测量.服刑人员的心理测评是指运用心理测评的方法对服刑人员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等进行系统的数量化评定.两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同时又相辅相成.基于360度考评的监狱心理测评系统将心理测评、人员素质测评、绩效考评的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考评主体的多元化,考评对象的多样化,以及考评内容的丰富化,可为实现将心理矫治作为服刑人员教育和改造的第四大手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外出经商务工是社区服刑人员的重要谋生途径,立法上应予以肯定并严格规范,我国多省市县对此进行了大量立法探索。《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13条的新规定实际上否认了该现象的可能性,不利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故必须予以修正。未来《社区矫正法》应肯定社区服刑人员的外出经商务工权,并制定分类管理、严格申请审批程序、委托监管、异地管理等规范细则以解决"脱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缺失状况以及上海市在重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方面的举措,笔者运用深度访谈与观察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缺失表现为经济条件下滑、心理压力剧增、学业或工作中断、家庭环境不良与社会处境恶化。上海市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实际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以及陪伴支持,并且开展了家庭辅导与社区关爱活动。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机制应当贯穿于判决前、入矫后、解矫前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应严格按照"首要标准"的要求,每个阶段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犯危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判决前矫正期内的再犯危险评估是基础,评估的重点在于社区风险的防范;入矫后的再犯危险评估是根本,以消除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危险性人格,不断提升矫正效果为目的;解矫前的再犯危险评估是关键,以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社会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服刑人员不良心理及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刑人员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我国监狱普遍开展了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本文根据我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监狱心理矫治工作,以促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提高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监狱的人权保障状况历来是透视社会发展与民主进程的重要标尺。服刑人员的医疗保障则是整个监狱人权保障的核心工作,而我国现行的服刑人员医疗保障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对此从多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服刑人员医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不仅是其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监管改造工作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对服刑人员实施“全额医保”模式并不能得到监狱、监狱民警以及服刑人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支持。规范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将服刑人员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监狱医院的社会化医疗管理模式是破解服刑人员医疗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读了《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17期《向被害人忏悔》一文,感触很深。服刑人员向被害人忏悔,给被害人心灵上的慰藉和补偿,是一种爱的传递。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却是被害人等待已久的心愿。被害人感受到了服刑人员真诚的忏悔,由此产生对服刑人员的谅解。这种谅解也是服刑人员盼望已久的爱。这种爱的互动让服刑人员真正享受到了爱,真正懂得了爱,从而增强了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可见,爱的互动是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的提出解决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问题。监狱学视野下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民警为本,依靠人民群众,以优异成绩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人为本的"人",是具体的人、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具体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包括监狱的服刑人员。所以,对服刑人员谈以人为本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改造是监狱纠正服刑人员不良习惯的治本之策,也是监狱人民警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但在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存在监狱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再犯率居高不下、再就业水平不高、与社会严重脱节,社会化程度偏低、监狱人民警察教育改造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式陈旧落后等问题,亟待通过贯彻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提升监狱服刑人员的社会化水平、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提升监狱人民警察教育改造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举措来完善监狱教育改造制度。以此,服刑人员才能转变为守法的社会公民,服刑人员的再犯率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服刑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必然性的问题。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服刑回归人员在社会上的主要问题,找准服刑回归人员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不和谐的原因、进一步探讨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所应具备的基本要件、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培养服刑人员回归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会有效预防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焦点解决小组工作是近年来在西方兴起并越来越为社会工作界所重视的小组工作新模式,它基于后现代建构主义哲学观及系统论的动态平衡观,以解决导向的谈话为中心,聚焦于组员的正向目标、资源与例外经验,探求问题改变的可能性。此模式因其目标导向、注重组员的正向力量、视组员为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介入过程简洁而高效等特点,非常契合可塑性较强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运用焦点解决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技术,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架构"问题描述、建立正向目标—寻找例外经验和发展假设性之解决方法—小改变带来大改变"的社会适应实务辅导流程,有助于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0.
赵松  张平 《人权》2006,(5):43-46
在当今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老年人、病人、残疾人处于弱势地位,实现尊重和保障他们的人权就更加重要。而老病残服刑人员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监狱中的人权能否得到保障?监狱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带着这些问题,2006年6月中旬,我们驱车来到长城脚下,对北京市延庆监狱进行了探访。通过观看监狱医院、监舍,和一线干警座谈,与服刑人员交谈,我们了解到,这座特殊的监狱在保障老病残服刑人员的人权方面有许多独特的做法。独特的管理体制延庆监狱关押着1000多名北京籍的男性服刑人员,其中老病残服刑人员900多名,健康的青壮年服刑人员200多名。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