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 《求实》2009,(Z2)
支配和影响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和有关心理因素被称为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生成的前提,也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犯罪心理的产生应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它是个体在与客观环境交融过程中,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互相融合,互相诱导,互相作用的结果,这种交融的方式是立体的、多维的,其转化的机制和结果也是复杂多变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韧性,通常是指个体在经历困境或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发展现象。它不仅有利于个体从危机中迅速恢复身心健康、适应生活,也能促进个体在维持正常心理状态下逐渐完成心智成熟。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普及的潮流下,心理韧性理念逐渐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式,通过贯穿在危机干预前后各个阶段的针对性措施,最终帮助个体形成稳定的心理韧性积极品质,提升日常生活抗挫力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龚卫东 《探索》2007,(1):185-189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无论从人权保障角度,还是从国际发展趋势看,把罪犯与社会隔离开来,完全由国家机构进行改造的传统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应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功能。通过对罪犯分子适用社区矫正,消除他们继续犯罪的条件,使罪犯永久性地放弃犯罪意识,消除犯罪心理,有效地防止其重新犯罪,将其改造为守法公民。同时为了预防犯罪,用非监禁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惩罚性威慑社会上的不安定分子及潜在的犯罪人,防止他们走上犯罪之路。实践证明这不仅可以及时消除隐患,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司法的公信度,增强社会稳定,而且可以促使广大的市民对矫正对象的关心与支持,自觉营建起一种参与管理、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暴力现象中的青年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既是网络暴力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网络暴力的主要受害人群.青年参与网络暴力,是由去个体化心理、相对剥夺感和逆反心理、自我辩解与正当化心理和成就动机心理等共同引起的.同时,参与网络暴力也对青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发展健康的文化心理具有负面作用.要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网络技术建设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入手,消除网络暴力对青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7日,是陈瑞森勇斗图谋越狱的罪犯、壮烈牺牲一周年的祭日。连日来,干警们以各种形式悼念亲密的战友,往事一幕幕浮现在大家的眼前。 陈瑞森于1965年从部队复员来到劳改战线,先后在镇赉劳改总队、敦化监狱、延吉监狱工作,无论他当分队长、保管员,还是当指导员、看守员,他都一心扑在工作上,像默默吐丝的春蚕,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他当食堂管理员,为办好伙食,起早贪黑,和炊事员一起干,可吃饭  相似文献   

6.
汪娟  陈正良 《世纪桥》2009,(7):8-10
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和几十年来,改造罪犯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它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何改造罪犯,如何改造罪犯,改造的目的和方向,谁来改造等关于罪犯改造的本质性问题。作为改造罪犯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为我国改造罪犯工作指明了方向,引导我国的罪犯改造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也是改进和发展改造罪犯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大多数干部都是党员。作为党员干部本应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部分干部背离了这个原则,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违纪行为,甚至触犯刑律,滑向犯罪的深渊。 干部的违纪和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违纪或犯罪心理支配下发生的。这种心理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8.
韩轶 《唯实》2004,(11):57-59
一、对罪犯人权的认识与保护的必要性中国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 ,深厚的传统制度和文化积淀使得人权并没有一个得以自然生长的土壤 ,中国对人权的保障并没有如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经历一个自发呼吁形成的过程 ,对人权并没有形成一个社会性的认识 ,至今还往往受到国家本位的限制。人权意识的觉醒和保障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对罪犯权利保障发展的就更为缓慢。在对待罪犯权利来源这一问题上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至今仍有为数众多的人把“改造罪犯成为新人”当作罪犯享有权利的唯一原因或者首要原因。他们认为 ,“把罪犯当人看” ,是出于改造…  相似文献   

9.
武丰远 《学习论坛》2003,(11):47-48
青少年是一个从年龄上讲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他们既有青年人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他们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又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他们渴望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他们对世界好奇而不免有时盲从、盲动。外界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诱惑,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阴暗现象,常常使他们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描述 1.道德水准失调,守法心理结构不健全。少数青少年不学法,不懂法,没有健全的守法心理结构,缺乏起码的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0.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坤 《求实》2017,(5):55-65
腐败历来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各国始终严厉打击腐败,但腐败依然屡禁不绝。腐败的成因除了制度漏洞与市场经济诱因等一般因素以外,还有基于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心理结构所形成的特殊因素。人情因素是中国腐败的重要诱因,人情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对人情进行适当的矫正,那么即使形成了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也很难进一步构建不想腐的健康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在讲授公共心理学、青年心理学、参加心理咨询和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有机会接触了较多的大学生,并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过一些测试和考察,发现有不少学生,多为一、二年级学生,心理不够正常,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病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思想教育作为我党革命和建设的优良作风,不仅对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法制建设,尤其是罪犯改造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消除罪犯的主观犯罪构成、养成罪犯的感受能力和杜会适应能力乃监狱改造目标之所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是实现监狱改造目标的关键。由于我国在此领域的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因而探索研究其存在的意义,反思其现实问题的原因,对推动“罪犯改造为中心”的监狱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目前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环境中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也逐渐凸现。  相似文献   

14.
女性罪犯是自杀的高风险群体,未遂自杀率明显高于男性罪犯,对监狱的监管安全和社会形象会产生不良影响,加强对女性罪犯自杀的研究和防范具有重要意义。防范女性罪犯自杀,要根据其特殊的生理、心理机制和动机,科学预测、严密监控、心理矫治、社会支持等多措并举,切实提高防范成效。  相似文献   

15.
徐迁迁 《学习月刊》2009,(22):143-143
社区矫正就是指通过各种非监禁刑罚使罪犯得以留在社区中接受教育、改造,以免监禁刑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参与犯罪矫正的一种罪犯处置制度。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欧美国家更是发展迅猛。如美国.目前实际在社区服刑的罪犯。已占所有接受审判人员的3/4.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而加拿大.罪犯在监狱服刑与在社区服刑的比例为2:1……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国自2003年下半年也启动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思想教育作为我党革命和建设的优良作风,不仅对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在法制建设,尤其是罪犯改造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消除罪犯的主观犯罪构成、养成罪犯的感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乃监狱改造目标之所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是实现监狱改造目标的关键.由于我国在此领域的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因而探索研究其存在的意义,反思其现实问题的原因,对推动"罪犯改造为中心"的监狱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振兴,人才为本;人才强国,育才为先。高校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大学时代不仅是他们求知的黄金时代,也是心理逐渐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积极做好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使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通过一定的组织培养和教育程序发展成为共产党员,成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中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重要课题。一、新形势下发展大学生党员面临的新问题1…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作为国家一项刑罚执行措施与罪犯改造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矫正的特殊组成部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体现了行刑人性化。通过社区矫正与未成年人服刑工作的结合,可以矫正未成年人的行为及心理,解决未成年人服刑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环境中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社会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也逐渐凸现。  相似文献   

20.
崔民 《党史博采》2009,(5):40-40,43
青年始终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有着敏锐的社会感受力和惊人的社会创造力.这种蕴藏在青年身上的社会力量,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潜能,正确引导开发,可以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反之,也可能成为一种破坏力量、消极力量,成为一种不安定因素.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武装青年、凝聚青年,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思想基础,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党对共青团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