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1972年2月16日,周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杭州,在西湖畔的植物园参观结束后,周总理送别了尼克松。在返回招待所的路上,总理说:“去楼外楼饭庄看看,请你们在那里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对祖国、对人民有着强烈、执著、丰厚的感情。在处理同志、战友、夫妻关系方面,也是很值得称颂的。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为“金属块事件”赔礼道歉, 周恩来从飞机上拍电报给“楼外楼” 周恩来到杭州,只要时间允许,总要忙里偷闲到“楼外楼”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安排客人到“楼外楼”吃饭。三、四月间,草绿春深。周恩来、贺龙陪同外宾到杭州,在“楼外楼”举行宴会。菜肴上过“叫花童鸡”、“葵花迎宾”后,又上来了周恩来很喜欢的“双味脆梅”。周恩来照例站了起来,给在座的中外宾客一一夹菜,然后自己夹了一块慢慢咀嚼起来。  相似文献   

3.
冷月 《党史文苑》2002,(3):9-13
周恩来对祖国、对人民有着强烈、执著、深厚的感情。在处理同志、战友、夫妻关系方面,值得称颂。下面整理的是几则真实故事。为“金属块事件”赔礼道歉周恩来从飞机上拍电报给“楼外楼”周恩来到杭州,只要时间允许,总要忙里偷闲到“楼外楼”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安排客人到“楼外楼”吃饭。1957年三四月间,草绿春深,大雁南归。周恩来、贺龙陪同外宾到杭州,在“楼外楼”举行宴会。菜肴上过“叫花童鸡”、“葵花迎宾”后,又上来了周恩来很喜欢的“双味脆梅”,周恩来照例站了起来,给在座的中外宾客一一夹菜,然后自己夹了一块慢慢…  相似文献   

4.
杭州"楼外楼"菜馆,坐落在西子湖畔的孤山南麓,依山傍湖,秀丽幽雅. 说到杭州"楼外楼",人们自然会以为取自南宋诗人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其实不然.清代末年,这里曾住着一位名叫俞樾的大学问家,俞樾和李鸿章一样都做过曾国藩的幕僚,只是李鸿章拼命做官,而俞樾则一心一意做学问罢了.  相似文献   

5.
记者:丛老,请您谈谈周恩来晚年出访的情况和主要特点. 丛文滋:周总理晚年曾出访过七次,并且只访问了越南和朝鲜两国.周总理晚年出访有三个特点:一是要求随行人员要少.二是每次出访只去一个国家,而且访问时间很短.三是多次提出简化外交礼仪.  相似文献   

6.
1960年,周恩来和陈毅一起访问柬埔寨。 第二天,西哈努克带周恩来来到机场。机场上停着两架螺旋桨式的小飞机。西哈努克亲王陪着周恩来上了第一架飞机。谁知,西哈努克亲王突然说:“今天我要亲自给周总理开飞机。”周恩来的随行人员见状都大吃一惊,谁也没听说过西哈努克亲王会开飞机,而且上面还载着我们的总理。随行人员这时才想到,要是陈毅在就好了,他点子多,一定会巧妙地阻止。  相似文献   

7.
走近白求恩     
2004年8月,我们夫妇在加拿大参观了仰慕已久的白求恩故居。白求恩故居是一座很普通的独立小楼,双层木质结构。实际是白求恩生平事迹陈列室,而真正的故居是在左后方的另一座相似的小楼。两楼周围都用白色木栏栅围起来,楼外草地相连。纪念馆进门,在楼梯旁有个柜台,上面摆着"加拿大国家公园及国家历史名胜--白求恩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周恩来的故乡,周思来的根在绍兴。解放后,周恩来刀次到故里视察、工作和调查情况。他的清正廉洁,他的平易谦恭,他的克勤克俭,为美丽的江南故里锦上添花,更在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喀属块事件”,惊动公安。赔礼道歉,周思来方式独特。杭州“楼外楼”菜馆,坐落在西子湖畔的孤山南麓,依山傍湖,秀丽幽雅。周恩来每到杭州,只要时间允许,总会忙里偷闲到“楼外楼”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安排客人到这儿吃饭,并把这江南名楼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让外国友人在这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老的饮食文化,了解新中国的社会景象。三四月…  相似文献   

9.
殷石 《学习导报》2012,(20):55-57
在我们查阅的众多资料中,发现毛泽东只到过寥寥几个餐馆: 杭州楼外楼饭馆 就餐的饭菜:鱼头、叫花鸡 北京新街口陕西羊肉泡馍馆 就餐的饭菜:羊肉泡馍、牛肉片  相似文献   

10.
在位于贵州省赤水市丙安古镇"耿飚将军纪念馆"的二楼展厅,有一幅由耿飚孙女耿静提供的珍贵历史照片,记录了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接见外宾的情景。照片拍摄于1975年9月7日下午,当时住在305医院的周总理身体已经极度虚弱,本来不允许再进行接见外宾的紧张工作。但周总理为国家命运担忧。  相似文献   

11.
领袖轶闻(三则刘志刚罗瑞卿补站台票罗瑞卿在担任公安部长期间,有一次带随行人员去火车站接人,因为进站迟了,工作人员跟检票员说了声,未买站台票,就进去了。返回的路上,罗瑞卿才知道了这件事,感到很不安。他把接来的客人送到住处后,立即对随行人员说:『现在你坐...  相似文献   

12.
郑琦 《党课参考》2020,(1):86-91
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潭江和主干道双水大道交界处,坐落着一栋小巧精致的小楼,这是双水镇党委党校最新的样子。"目前,党校四楼、五楼正在进行升级改造。"站在小楼外,双水镇党委副书记、党校常务副校长梁志成说。从1959年双水公社管理委员会党校成立,到如今,办校已有60余年,虽六易其址,却始终未中断办学。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14,(5):62-62
周恩来总理有时会乘坐公交车出行。1954年冬天,一辆公交车开到北京图书馆站,乘客纷纷上年。正是下班时间,车上比较拥挤,忽然有一位乘客认出周总理也在车上,激动地叫起来,坐着的人也纷纷站起来,给站着的周总理让座。周总理让大家坐下,自己还是站着。乘客们感动地说:“总理的工作这么忙,还和我们一起坐公交车,我们过意不去啊!”周总理说:“我也应该和大家一样,乘坐公共汽车上下班。”  相似文献   

14.
吴钩 《廉政瞭望》2014,(10):47-47
今天的人们如果想表达意见,可以上网发帖。古人呢?可以写写“题壁诗”。宋朝的题壁诗繁荣昌盛,我们耳熟能洋的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相似文献   

15.
西花厅岁月     
和毛泽东主席一样,周总理习惯于晚上办公。周总理夜里办公结束的时间没准,最早也要到凌晨两三点,遇上事情多时,他就工作一个通宵。因为通常休息得很晚,所以周总理起床的时间也比较晚,正常是在上午八九点,有时睡得晚了要到中午才起床。为了让周总理休息好,西花厅的上午一般都是静悄悄的,大家说话走路都要尽量压低声音,更甭提大声喧哗了。  相似文献   

16.
西花厅岁月     
邓大姐和周总理的婚姻 我到邓大姐身边的时候,她和周总理已经结婚40年了,但在记忆里,她对和周总理结婚时的住事却还记得一清二楚。周总理去世后,大姐把对他的思念化作一片片的回忆,经常同我讲周总理年轻时的住事。那时,我们常在院子里散步,我随便想起什么就会问什么,每次邓大姐都会很耐心地回答我。  相似文献   

17.
情寄周总理     
2月29日,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心连心”大型文艺演出在江苏淮安举行。参加演出的有不少老艺术家。他们演唱的歌曲都是周总理生前十分喜爱的歌曲,有的还是在周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出来的。胡松华说:周总理在审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所,指示应有一支欢快的蒙古族歌曲,他连夜创作,一气呵成写成了《赞歌》,总理很满意;邓玉华说:我是煤矿文工团的演员,周总理对我说,煤矿工人很辛苦,终日不见阳光,你们要很好地为他们演唱;贾世骏说:周总理在病重时,就是哼着“革命理想高于天”同病魔作最后斗争的。怔唱周总理》,则唱了一半,韩芝…  相似文献   

18.
1965年春节前的一天,周总理老家所在生产队的社员们集中到队部,执行县委布置的一项特殊任务———平周总理家的祖坟,把所有棺材沉到地下一米以下。“什么?平总理家祖坟。”上了年纪的魏金成、李正东等老汉瞪起眼睛,胡须都抖了起来,大声地问道:“这是谁的主意?”“是周总理自己的嘱咐。”大队干部回答说。正当大伙议论纷纷时,周总理的侄媳孙桂云告诉大家:“总理说,我们周家祖坟在这许多年了,得到了你们的爱护,感谢大家。但是人死了,不做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平掉土坟,不但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是破旧…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27日阴今天下午,天空上虽然阴云密布,但我的心情却格外愉悦、轻松,历经23天的集体上访事件终于得以妥善解决。8月4日晚上8时40分左右,本溪市受台风"达维"外围云系影响,下起了瓢泼大雨,居住在社区37组的居民听到楼外"轰隆"一声响,原来是此楼楼前与相邻依山而建的楼房间一道偏墙坍塌了,56户居民见此惊慌不已,山体滑坡威胁着居民的安危,200多人准备冒雨堵路上访,要求解决问题。得知此事后,我感觉到事态的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1月5日,一位刚刚留美归来的年轻人被周总理邀进中南海勤政殿,殿内已坐着好几位客人,有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都是不久前国民党当局委派的和谈代表.是国民党政界、军界的显赫人物。周总理便招呼大家:“诸位请入席吧,今天,我邀请你们大家来,一是和你们聚聚,谈谈心,二是向大家公开一个秘密。”大家坐定后,周总理指指那青年,说:“他是1936年入党的中共党员,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你们一定猜不到: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泽东主席就先看到了。”说完,周恩来爽朗地大笑起来。周恩来的这番话不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