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涛  谢明 《党课》2014,(4):100-103
1945年10月初,当向东北进发的新四军第3师3万余人的部队路经山东临沂时,从延安刚刚回到山东的陈毅接见了该师营以上干部并传达了党的七大会议精神。会后,陈毅将洪学智单独叫去:“这次在延安,毛主席还委托我回来后要同你谈一次话,毛主席对你很关心。毛主席让我问你一下,你对现在的工作职务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毛主席说,可以考虑另作安排,而且马上就可以安排。”  相似文献   

2.
1945年10月,陈毅由延安来鲁南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当时我担任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山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主任。 到任不久,陈毅即组织进行了鲁南津浦线、淮北朝阳集和苏中等战役,  相似文献   

3.
陈毅同志革命的一生,功勋卓著,但他从不言功,也不要别人当面说好话。解放后,有一次开大会,一位领导同志向大家称颂道:“陈毅同志是一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陈毅同志立刻拍拍他的肩膀说:“同志哥,我陈毅曾几次反对过毛主席,你老兄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啊!”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我见到刚从延安回来的邵华。她高兴地告诉我:延安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感情是极深的;今天,许多人谈论起他老人家来,还都情不自禁地淌下热泪。 邵华讲的这种动人的情景,也许很多人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同延安人民结下了极其深厚的友情。 但以前我没有到过延安,对延安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不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缺乏亲身的感受。我渴望,将来有那么一天,走访延安,亲自领略一番时下延安人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可贵的情怀。 终于,在这个金秋时节,我踏上了延安的黄土地,我投向了延安人那翻滚的感情的波涛之中。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说:“敢给知识分子上政治课,你可算工农干部知识化了呀!” 1938年7月,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又名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由洛川开赴延安参加抗大学员毕业典礼。到延安住下后,张正光邀安征夫和我去看望毛主席。我和安有顾虑:毛主席工作那样忙,是否会接见我们?张说,听人讲毛主席很喜欢青年人到他那里玩耍、谈话,差不多每天都有三三两两的人去。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批准赵寿山入党范明1942年秋,我奉毛主席电召,回延安面见毛主席并汇报工作。当毛主席听了我关于三十八军统战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汇报,并作了精辟指示后,忽然把话题一转说:“那末当赵寿山接到我指名召你回延面谈电报后,有何表示?感觉突然吗?”我说:“不仅...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不久,新四军军长陈毅从延安来到山东临沂,秘密会见了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两位久经沙场的战将,讨论了当前的军事形势,研究了下步的作战方案……几天之后,罗荣桓率部去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陈毅则率野战军指挥部奔赴津浦前线,抗击国民党顽军的进攻。  相似文献   

8.
延安琐忆     
葛瑜 《广东党史》2000,(1):29-31
在八年抗战中,我有幸长期生活、工作在延安,在党中央首长周围。中央首长平易近人,与群众平等、友爱、和谐、一体的关系,桩桩件件,感人至深。 在主席家做客 1940年,19岁的我是延安女子大学的学员。一天,和我一起入党宣誓的同班同学黄肖潜(徐特立的外孙女)邀我说:咱们到毛主席家去玩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于是兴奋地随她就走。她和毛主席很熟,喊毛主席为“伯伯”,而在我心中,毛主席是领袖,是人民的救星。见到毛主席既兴奋又紧张,我只知瞪大眼睛望着毛主席,竟不知说什么好。主席用他巨大而温暖的手摸着我的头顶问:你是…  相似文献   

9.
经过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初的解放战争,我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共歼敌70万余人。国民党军陷入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困境,于是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改成所谓"重点进攻",并把进攻重点放在我革命圣地延安和山东两解放区,妄图以此维持其战略上的进攻态势。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方针是针锋相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诱敌深入,关门打狗"。于是陕甘宁边区在"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口号下,紧急动员起来,决心让敌人有来无回,誓死保卫革命圣地延安。  相似文献   

10.
到延安见毛主席 在史超到了延安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上哪儿去见?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他们说你向北边走.北城靠东的地方有个小教堂,去那里就能看到毛主席了。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94,(1)
最早发行的毛泽东形象邮票毛泽东形象第一次出现在邮票上是1944年。这一年3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毛主席领导下,鲁中、滨海、鲁南、渤海、胶东5个区域的形势大为改观,为了表达山东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山东战区邮局就向延安有关部门请示,要求发行一套有毛主席...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93,(Z1)
1954年春,陈毅从上海奉调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一天上午,新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将军去看望陈总并辞行。两人过去虽没有共过事,但王震对陈毅却十分尊敬。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开玩笑地对王震说过:你是陈毅的崇拜者。陈毅对王震就任新职,颇多勉励之语,并以“刻苦问学,变化气质”八  相似文献   

13.
1954年7月26日,我突然收到一封中央办公厅寄来的信.拆开一看,十分熟悉的刚劲、潇洒的毛笔字跳入眼帘:“沈阳,东北军区直属公安八十六团政治委员任寿武同志……”落款“毛泽东”.我一连看了几遍,热泪夺眶而出,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延安,回到了毛主席身边.我是1941年6月由延安中央军委总政警卫排警卫班长调往延安中央局毛主席警卫排任警卫班长的.后来,又当毛主席的特务员,跟随毛主席作警卫并兼收发文件、电报、报纸和其它事务.至1943年底调离,我在毛主席身边前后工作达3年多时间.其间,充分领略了这位与人民群众时刻心连心的时代伟人的风采,切身感受到了这个特殊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相似文献   

14.
一我见陈毅,是抗日战争刚胜利、解放战争正展开,在山东战场。我所在的鲁南老八师,戏说是"陈毅袖筒里的小老虎"。山东人爱用老虎形容强壮有力,我所听到关于"陈毅袖筒的小老虎"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这个部队和陈毅亲近,它每时每刻不离这位华东战场统帅的身;二是说关键时刻,陈毅把袖子一抖擞,就把这只"小老虎"放出去了。谁都说不准,最先发明这个说法的是哪位。不是我"本位主义"偏爱母军,总觉得这说法恰当得很。它点化了陈毅善于用兵,勾画出了这  相似文献   

15.
1942年春节后的一天上午,中央党校炊事员把我(当时任党校管理科长)团团围住,纷纷要求说:“过去咱们在桥儿沟时,毛主席经常给讲课、作报告,大家轮流去听,能亲眼见到毛主席。自搬到这里后(延安城北小沟坪)一年多没见到毛主席了,我们非常想念毛主席。我们想给主席写一封信,请主席抽时间来看看我们,你看行不?”  相似文献   

16.
跟随毛主席从延安到北平申虎成毛主席欢宴延安枣园居民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反动派对我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严密、全面的封锁,给边区造成很大困难。当时群众公粮任务负担重,人民群众有议论。毛主席十分重视群众的反映,认为陕北这个地方人口不足140万,一年...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20,(2)
正延安,一个充满神圣的名字!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个曾经让全世界瞩目、令世人感到有几分神奇几分痴迷的地方!终于,我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途。一当特快列车穿过记不清几多的山洞,下到站台看到"延安"两个大字的时候,如同游子回到家乡,见到久别的父老乡亲一样,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延安,我终于走近了你。我问接站的师傅,哪里是宝塔山,哪里是延河水?哪里是红军、八路军走过的路?哪里是毛主席、周总理路过的桥?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第12期《新湘评论》讲了一则故事:1941年元旦,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的金茂岳医生领着9岁上小学的儿子小德崇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拜年,其间从毛主席那里得到了一件新年礼物——红绸面的笔记本。小德崇十分高兴,还要请毛主席在笔记本上题字。题什么字合适呢?毛主席就问他":那你喜欢什么呢?"小德崇回答:"我喜欢玩。"毛...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见面     
彭嘉株 《世纪风采》2007,(10):12-13
“可把你们找到了……我是党代表陈毅,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接你们下山的,一路经过吉安、安福、莲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你们……”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年龄在三十六七岁、黑红脸膛、双眼炯炯有神,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身穿长衫,一副富商模样的人,我们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派来的党代表。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陈毅同志,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第12期《新湘评论》讲了一则故事:1941年元旦,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的金茂岳医生领着9岁上小学的儿子小德崇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拜年,其间从毛主席那里得到了一件新年礼物——红绸面的笔记本。小德崇十分高兴,还要请毛主席在笔记本上题字。题什么字合适呢?毛主席就问他":那你喜欢什么呢?"小德崇回答:"我喜欢玩。"毛主席笑着又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