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宋庆龄率先沟通国共两党高层的联系、大力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并力促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呼吁国民党中央立即恢复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无可替代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三仗中村战斗,是前后五仗中时间打得最久,战线最长,战斗最残酷,战果最大,红军牺牲最多的一场山地鏖战。中村战斗迅速改变了战局,为最后打破敌人“围剿”奠定了基础,在红军战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辛岳 《理论研究》2020,(2):44-48,69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第二次结合的提出是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果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第一次结合深刻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探索并开创有别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在自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唯GDP主义”导向的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模式走到了尽头.在新时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亟待加强地方政府绩效治理和考评制度创新,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社会现实发展要求的新型地方政府绩效治理体系和考评模式.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树立正确的政府绩效观,为地方政府绩效治理创新提供基础;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发展和完善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制度机制设计,确保政府绩效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强化公众参与,构建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是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考察。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文本、历史、实践三重向度。在阿尔都塞那里,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理论逻辑发展的结果。对马克思人道主义化的批判在深层上必须立足于意识形态的内在批判;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当代中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肖光威 《湘潮》2008,(7):31-32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使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蒙冤受辱、惨遭迫害。其中,因盛行个人崇拜所造成的冤奇案件也为数不少。1969年,我在湖南省革委会从事专案工作时,就亲身调查了一起因如何对待毛泽东塑像问题而牵连几位高、中级领导干部的奇特悬案。  相似文献   

7.
正邓小平诞生于1904年,1997年离世,几乎与20世纪相始终,与孙中山、毛泽东一起被人们尊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他一生曲折坎坷,初衷不改,愈挫愈强,铸就辉煌,而最为国内外称赞的还是倡导并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伟业,是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业绩和贡献,留存于炎黄子孙的集体记忆之中,载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相似文献   

8.
林培 《广东党史》2010,(3):56-56
<正>拜读了《北京日报》刊登的一篇关于习仲勋的短文,现有一些材料,予以补充。1978年9月25日,广东惠州地区检察分院麦子灿,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批评信,措词用语之尖锐、尖刻,超出上下级的容忍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信的开头就充满火药味:"我同你不熟悉,也未见过面,只听过你讲话的传达,只见过你的指示发表在报纸上。但从上述的接触中,我感觉到你还是一个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信中列举习仲勋对惠州地区治水两大工程——澳河和潼河整治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政治发展经历了两次巨大的跃迁:第一次是从推翻专制政治到初步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第二次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进入到社会主义法治政治,这次跃迁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开始的,通过这次政治跃迁,使我国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从而也大大加速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在第二次政治跃迁中,邓小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叶剑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八一”南昌起义的组织指挥工作,但他对该次起义做出过特殊贡献。文章通过叶剑英通电反对蒋介石,加入共产党;秘送情报,贺龙、叶挺赴南昌;巧献计,阻止张发奎尾追起义军三个方面,论证了叶剑英对“八一”南昌起义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民富国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成功与失误并存。产生失误的内部原因包括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没有将根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区别开来;也没有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全面被动、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之前,闽东革命斗争的异军突起,不仅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两个师、一个海军陆战旅的兵力,还直接援助了中央红军为打破敌人的“围剿”而派遣北上出击的红七军团的战略行动;在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至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段长征中最艰苦的时期,闽东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更是紧紧拖住了国民党正规军八个师等近十万兵力;在中央红军主力进入川西到达陕北胜利完成长征,闽东革命斗争的再次蓬勃兴起,又一次使国民党三个正规师、一个旅等兵力深陷闽东。事实表明,闽东的革命斗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及中央红军主力随后进行的长征,为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并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辟了“第二次结合”的道路,虽未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但却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离不开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思想路线、大无畏的创新思维,敏锐的世界眼光,坚强的领导核心,丰富的人才群,坚实的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可靠的体制保证,并做出了极其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习仲勋与“李一哲”案件平反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路 《广东党史》2008,(2):8-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广东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省委第二书记杨尚昆和省委书记吴南生等人,对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闻名广东全省乃至国内外的“李一哲”大字报和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平反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30年12月,蒋介石抽调1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兵力只有约四万人,却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本文试图以党和红军采取的政策导向及民心向背为线索,系统剖析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利煌 《世纪桥》2010,(9):120-121
梁启超把"趣味主义"融入家庭教育,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选择符合自身的专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的九个子女各有所长,学贯中西,多才多艺,充分说明梁启超"趣味主义"家庭教育的成功,也为今天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习仲勋是我党一位高级领导干部,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习仲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冲破“左”倾思想的重重阻力,为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对深化“三个规律”认识的新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