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2005年4月23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博鳌亚洲年会上作了"为中国和平崛起而实现的共赢方针"的主旨演讲①,这暗示着我们的一些邻国开始正视并参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中国及其所带动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崛起将必然给现有的国际体系带来深刻变革.②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都是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完成国际体系的变迁.如果只把这些理论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否认,不跳出其分析框架来重塑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的途径,那么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构建中就存在着不足与缺陷.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理论更适于为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导致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际体系指在一定结构中体系构成单位通过互动构建的共同体,国际体系并非亘古不变,而技术革新推动着国际体系的变迁。技术革新构建新行为体并重新分配了不同类型行为体之间的权力,尤其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进程中功不可没;技术革新提供了行为体之间互动的能力,刺激了行为体强化互动的动机;技术革新改变了民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进而塑造国际结构。  相似文献   

3.
国际规范扩散研究是当前建构主义国际规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国际体系和国家两个层次.本文重点梳理了建构主义关于国际规范扩散的相关研究,综合理性选择和社会建构两个视角,概括了国际规范扩散的主导机制,从国际规范本身的性质、国际规范与国家原有观念的一致或冲突以及规范扩散中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国际规范扩散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是二战后国际政治学界继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理论丰碑。在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温特对加强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起到了显著作用。传统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理念主义的本体论、科学实在论的认识论。传统建构主义不仅是一种体系理论,也是一种身份政治理论、学习进化理论。传统建构主义对国际政治学产生的实际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传统建构主义在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方法论等方面的缺失,大大限制了它对传统国际政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认为文化认同是指不同国家行为体经过国家间互动而共同构造并认同的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是一种集体知识,即共同观念。行为体可以用共同文化观念建构一种结构,也可以分解这种结构。欧洲文化认同的建构,正是基于这个理论的运用,并必然对国际体系和东亚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邢继盛 《外交评论》2002,46(2):91-96
建构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新兴的理论流派。它强调国际体系的观念结构 ,认为文化建构权力。国际体系的观念结构和能动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观念结构建构能动者的身份 ,能动者的互动导致观念结构的形成。观念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能动者的互动可以改变国际体系的观念结构。无政府状态正是这样一种观念结构 ,它可以与三种不同的文化相兼容 :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尽管建构主义存在一些缺陷 ,但是它增进了人们对国家关系的认识和了解 ,扩展了国际关系的视野 ,应当引起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等提出了不同于联结派也有别于传统认识派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提出了知识是动态的、灵活的 ;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依靠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等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时代呼唤主体性教育,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学习是学生积极建构的过程,对学生的角色以及教师的作用都有崭新的定位,这对于教育改革,尤其是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具有相当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许兆昌在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网站发表的《双赢的学术“联姻”》一文中认为,巴里·布赞院士与理查德·利特尔教授合著的《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突破了当代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从世界历史的整体视角,将对国际体系发展历史的考察从17世纪一直延伸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地区城邦国家的出现,上下逾5000年之久。不唯如此,作者还花了很大的精力对国家形成之前由采猎群、部族及酋邦为基本单位所构建的前国际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按照布赞院士的自述,  相似文献   

10.
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秦亚青 《外交评论》2010,27(1):1-13
本文提出一个国际体系转型的分析框架,即国际体系的本体变化以体系单位性质变化为基本标志,国际体系内部变化则体现在体系结构、制度结构和观念结构三个要素的变化上面。运用这一框架观察,国际体系虽然显现出许多体系自身变化的迹象,但体系的本体转型并没有出现。国际体系内部变化是相对明显的,体系结构没有出现权力转移的拐点,但一超走弱、多强易位;国际制度在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中有效性和充分性都表现出明显不足,制度改革会朝着管理新的安全威胁的方向发展;在国际观念结构方面,国际社会的共识程度提高,对抗成分减弱,对话成分加大,但观念竞争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哲学视角下的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哲学的主题是人,而人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哲学强调世界观、价值观,而建构主义有着鲜明的和平、友谊等价值取向;建构主义理论以之得名的"建构",更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立的美国文学网络课程体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拓展.网络课堂的兴起也激发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发生相应转变.两个课堂的结合在学生文学鉴赏力、人文素质以及课程实效的提升方面凸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环境法的现行体系中,“国际环境损害责任”问题可以说是最薄弱的环节。在众多的国际环境条约中,“国际环境损害责任”大多以软法的形式表现出来,欠缺实质上的约束力。对有限的硬法性质的规定,也是以“国家责任”的形式体现,缺乏实际的执行力。这种实然状态下的国际环境损害责任制度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因而,以往国际环境损害责任制度中国家责任的惟一性,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国际环境损害责任多元化乃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空巢青年”作为近年来出现频率渐高的网络热词,已经引起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视。对于这“似曾相识”的研究对象,学界尚缺乏理论层面的整合性探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展开对“空巢青年”概念操作化定义的思索,阐释“空巢青年”现象整合性研究的应然性,提出要突破标签性推设之囿,立体视角考察识别“空巢青年”;要开启合理性思维之窗,全景视角观察理解“空巢青年”;要融通多维度探究之径,整体视角考量助力“空巢青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进行司法监督的范围 ,在我国有程序监督论、双重监督论和折衷论三种观点。本文对国际上有关仲裁的立法和实践的趋势、我国仲裁立法和实践的具体情况 ,以及和仲裁制度本身的价值取向进行考察和论证 ,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保障经历了19世纪的兴起、20世纪“衰落”的现代所有权保障重构的过程。但现代所有权概念之重构的目的并不是完全抛弃近代所有权概念,重新创造一个新的所有权,而是对近代所有权加以改造,摒弃其绝对自由性,改采相对受限制性。但这种相对受限制的所有权并没有抛弃近代所有权的本质,所以,现代所有权虽然受到限制,但仍然是自由的所有权,这同时也体现了所有权本身就包含着义务的理念。本文试述了所有权保障制度演变的成因及现代所有权概念重构之目的,以期能使我们在真正理解现代所有权价值的基础上,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物权立法及所有权保障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恐怖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对其做出更加有效的解释。恐怖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其中包括现行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公平、富国与穷国间的贫富悬殊、产权划分及利益分配的不平等等多种因素。成本收益理论、消费替代理论、社会价值理论等在恐怖组织实施恐怖袭击时正越来越多的成为其决策依据。从恐怖主义对当前国际经济的影响来看,能源安全威胁增加、消费者信心下降、国际贸易交流下降等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8.
边缘化国家正是在反体系运动与大国遏制的互动过程中建构了关于自我的边缘化心理身份,而这一身份反过来又激发了它们的反体系行为,于是冲突在对抗与缓和的不断转换中周而复始地上演。朝鲜作为国际体系中的边缘化国家,在与体系的长期互动过程中,正是在反体系运动的实践等主要因素影响下,建构了自我的边缘化心理身份,而这一身份又引发了朝鲜以发展核力量为主的持续的国家反体系运动,大国则通过遏制或战争威胁来应对朝鲜的边缘化行为,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正是基于这一互动逻辑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