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31日,广州市中级法院对许霆案作出了二审判决。从无期徒刑改判五年刑期,许霆案产生现在的判决,媒体关于此案的事实的穷追不舍的报道可谓达到了"媒体审判"境界,舆论的压力左右了二审判决,媒体力量超乎与法律之上,司法的独立性要受到怀疑。本文就将以许霆案为切入口,探讨"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平衡,即在加强媒体监督、抵制"媒体审判"的同时,确保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2.
一度沸沸扬扬的许霆案过去已经很长时间了,从一审的无期徒刑到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前后量刑幅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随着许霆案的槌落刑定,该案也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许霆案揭示出来的一些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不应该淡出司法工作人员的视野,因为,这个案件从发生到最终判决揭示了当今司法制度太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责任的归责要遵循四个基本的原则,分别是责任法定原则、责任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有机统一的。这些原则可以运用个人主义、交易成本、公共选择、外部性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理论工具的运用,本文认为,许霆案的司法判决违反这四个原则,因此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许霆案的判决是无效率的。  相似文献   

4.
许霆案自案发之日便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许霆行为的定罪和量刑都有着极大的争议。在此,本文对许霆案的量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22日,备受关注的"许霆案"因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宣判而近乎尘埃落定(由于系特别减轻处罚,还要依法报请最高法院核准后才能生效).关于该案的定罪量刑从一开始就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②有人认为,"许霆案"注定无法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6.
从许霆案所引起的巨大反响中,明显折射出中国社会近年来潜移默化的变化,尤其突出的是,刑法作为涵盖社会伦理底线、保护重大利益、掌握公民生杀予夺大权的法律,无论是在立法层面的制定,还是司法层面的裁判,都不能再以一种"低调"的方式进行了,相反,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常常被无可躲闪地推到了舆论最前沿.许霆案引发的大讨论就是一个例证. ……  相似文献   

7.
近期,广州“女许霆案”再次引发关注。类似“许霆案”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的行为,究竟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还是刑事犯罪、是成立盗窃罪还是其他犯罪等相关争论,业经“许霆案”的充分讨论,早已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8.
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内剖析许霆案,并以许霆案为立脚点解读由罪刑法定原则延伸的形式罪刑法定原则和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许霆案的始末,其次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证分析,即国外的类似行为、银行方面的责任、期待可能性理论以及从刑法的适用对象和刑罚的目的,得出许霆案终审仍然过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一件许霆案给我国的司法公正敲响了警钟,以"同案异判"现象为代表的法律适用不统一问题不断暴露,损害着司法权威,影响着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减少乃至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二五改革纲要》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成文法体系下,案例指导制度是一项不同于判例制度、旨在统一法律适用、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制度,具有很大的法制进步。它的灵活性,能够有效的弥补目前我国法治与现实的错位问题。本文指出明确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并建立一套系统的案例选编、发布、适用、修改、废止等程序,是这一制度能够顺利运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许霆案的判决定性和量刑存在一定的问题,许霆的行为不符合秘密窃取的行为类型,以盗窃罪定性并不准确;许霆的行为是侵占遗忘物,应评价为侵占罪。许霆案的生效判决不但在定性上是不恰当的,而且即便假设许霆案可以认定为盗窃罪,其生效判决的量刑理由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成为当今中国的重要特征。社会转型期下我国应然法制秩序的构建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讨论和反思。本文立足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以许霆案为研究视角剖析了我国现代法制秩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出我国应然法制秩序的特征以及许霆案对构建新时期法制秩序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通过对广州中院前后两份判决书的分析,对许霆案所涉及的定罪理由、量刑情节、量刑程序等问题,进行反思性的讨论。通过对法院在许霆案中的裁判推理方式进行“条分缕析”式的讨论,本文不仅关注法院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诸多方面,而且还要以许霆案为范倒.对法院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深层原因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许霆案判决提出以下几点商榷意见:一是许霆的行为是否是犯罪行为;二是如果许霆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应该定为何种犯罪行为;三是自动取款机是否可以代表银行的意志:四是银行方面是否存在过错?如果存在过错该怎样追究其法律责任,另外,笔者认为许霆的行为应定性为侵占罪。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许霆案为视角,简要的分析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就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根源以及其解决策略发表了相关见解,以期对相关的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许霆案是个"难办案件",难在罪刑纷争,难在民意鼎沸.其难还体现在案已判定却尘埃不落:专家学者们仍在进行判后反思,[1]然而至今在对该案应否定罪处刑、定何罪处甚刑、如何定罪量刑以及如何应对个案民意等方面,仍然是各抒己见,难达共识.本文无意介入该案实体处理的论争,感兴趣的是内蕴在该案及专家论争中的方法论问题,即像许霆案那样...  相似文献   

17.
一、许霆案引发对检察机关刑事抗诉工作的反思(一)许霆案案情和诉讼经过简介从事实上看。许霆案并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案件。该案的具体情况为:2006年4月21日晚。许霆到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平云路163号的广州市商业银行自动柜员机(ATM)取款,同行的郭安山(已判刑)在附近等候。许霆持自己不具备透支功能、余额为176.97元的银行卡准备取款100元。当晚21时56分。  相似文献   

18.
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判决结果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法治的核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9.
翻翻民国大师们的回忆,会发现他们在"高考"时发生了不少有趣而难忘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 他们如何选择大学 不同于现在统一时间、统一命题的高考形式,民国时期大学招考在相当长的时段中(1912-1937)都是各校自主命题、自主招生的.1938年,民国教育部设立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实行全国统一高考.然而统一考试仅实行3...  相似文献   

20.
在西安市长安区,走进当地各个“人大代表工作室”,庄重淡雅的风格设计,简约丰富的办公陈设,装订整齐的履职资料,顿觉新风扑面,令人耳目一新. 长安区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设先后经历了摸索试点、部分推广、全面建设、巩固提高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全区共建成标准化代表工作室55个,实现了每个街道和每个代表小组均有一个标准化代表工作室的目标,达到了统一命名、统一设施、统一制度、统一履职规范、统一人员配备的“五统一”要求,形成了代表工作室建设和运行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