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商品化刍议王瑞华,剂树勤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是当前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十分迫切的任务。在这方面将要面临和解决许多问题,反映在理论认识上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确认劳动力市场所要优化配置的对象─—劳动力的商品性质。而这...  相似文献   

2.
年前国务院发布了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条例,一时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其中,令广大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是消费税。有些群众由于缺乏税收常识,认为消费税就是对消费者多征一道税,象美国、日本那样,到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关系到农村亿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摆在我们面前要搞好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1、剩余劳动力多及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72.3%在业劳动者在农村。农村4.68亿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56.11%,富余劳动力则达1.4亿。据测算,到2000年,农业对劳动力需求将只增加1.6773亿,而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将使潜在的失业达到3.1663亿。劳动力供给量持续增长和劳动力素质过低产生的巨大就业压力日益突出,并继续加重,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症结。究其原因,一是人口基数大,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只有1.2亩;加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地位,使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生产经营自主权、收益分配权和资金、劳动等  相似文献   

4.
莫荣 《当代党员》2006,(6):25-25
劳务经济属于要素经济,与“金融货币经济”等一样,以各自对应的单一要素为主进行经营,各自成为一种独立的不同于主体经济的系统产业。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的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农村人口曾一度猛增,并由此而导致了劳动力的严重过剩。有人曾经败过测算,说我国目前至少尚有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不饱和就业状态,巨大的劳动潜力未能得到充分为挖掘。尤其是沿海一带的农村,劳动力的密集和过剩更是惊人的。据统计,福清市的现有人口达111万人,人均仅有0.5亩地。1985年,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和力34.3万人,除了实际需要的从事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安置劳动力外,尚剩余劳动力15万人;到目前为止,福清币农村劳动力已激增到61.4万人,剩余劳动力超过了50多万人。与福…  相似文献   

6.
福建在历史上曾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省份,目前的农村人口仍然占一半以上,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福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关键。当前应着重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大力培育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在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马建堂称,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满15岁而不到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着眼于创造一种好的机制,使社会经济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使经济社会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都能进入市场,在市场的流通和竞争中,通过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实现优化配置,使生产要素流到效益最高的环节中去。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即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市场调节为基本方式,以便能够最有效地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9.
话说消费税     
“消费税”是怎么回事?征收消费税目的何在?会不会引起物价上扬、增加消费者的负担?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话说消费税》一文会有助于你。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用地被征收转而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失地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和个体上都存在特殊性.现阶段由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因素,我国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面临极大的障碍.鉴于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与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我国应以改革为契机,从强化服务职能、加强教育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引导鼓励聘用等方面入手,构建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机制,为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给城乡就业带来新的机遇。能否把握机遇,积极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劳动力资源支持和良好的社会保障服务,以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社会保障与经济相互促进的目标,是摆在劳动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意义,全力推进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对我国经济发展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其根本目的就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地…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问题,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它到底是包袱还是财富,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能否对它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应及早研究开发,使之与经济相结合,变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我国巨大的人口数量给城市、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丰富的社会劳动力却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资源,如果我们能  相似文献   

13.
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商品流转税。随着国家对"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推进,消费税作为地方主体税源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征税范围,对于地方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大居民消费投资建设,促进消费回归正确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所谓消费税,即指由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缴纳的税。就其广义而论,包括销售税、使用税、某些财产税和进口税等等。消费税率一般与消费支出水平成比例。 1968年,美国财政部公布了第一个消费税预算案。此后,消费税的范围和用途迅速扩大。1974年至  相似文献   

15.
分为广义消费税和狭义消费税。广义消费税,是指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作为课征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其中,有直接向消费者课征的,如通行税、饮食税、娱乐税、综合消费税等,也有的是纳税人通过提高售价转嫁给消费者负担的,如酒税、烟税、盐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关税等。消费税按其课征对象的内容,划分为个别消费税与一般消费税。前者是指课征于特定消费品或部分消费品的烟税、酒税、盐税、货物税、关税等;后者是指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使这个问题再次突出起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劳动力商品化势在必行;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逻辑,劳动力商品化则不可行。两种观点似乎是对立的。但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二者的着眼点是不同的,一种意见的着眼点在体制;另一种意见的着眼点在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因此,两种意见的截然对立显然是表面的,双方都要求对方看到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是找到上述两种意见的结合点。我认为这个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吴华 《奋斗》2005,(6):26-27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男性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流动。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大力开发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尽快增强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已经成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遗产资源,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逐步创造、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遗存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前者为文物,有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种;后者可分为宗教文化、婚俗文化、丧葬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耿天勤 《发展论坛》2000,(11):47-4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重视的大事,也受到关心文化事业的人们的关注。加快我省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促进山东建成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它是民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特别是人文遗产,其民族性更为明显。它又是世界的、全人类的。各国、各地区的人文遗产,都有共同的文化特征,不仅为本国、本民族所热爱,而且为他国、他民族所热爱。   齐鲁大地是中…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对如何分配劳动力资源,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他首先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的动员与组织问题,然后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提出了分配上的顺序优先原则和平衡原则。毛泽东对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一方面是对其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正确把握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力资源问题的探索,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