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切入点,细谈了网络戏仿作品的相关内容及对其加以保护的一些建议。网络戏仿作品应当属于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其作品的权利人也应当享受到相关的权利,但是由于该类艺术形式的特殊性使其又从属于原作品,所以对戏仿作品的保护必须提到的合理使用制度。网络作品的管理是现今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个难点,对网络戏仿作品进行研究也是管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温志军 《法庭内外》2008,(11):53-54
电影《无极》放映后,被人在网上恶搞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但恐怕连这个创意的发明者也没有想到现实生活中真的发生了由一个馒头引发人身伤害的案件。所幸的是,比起电影中你死我活的悲惨结局而言,这起发生在两个孩子之间的民事案件中虽然也伤了人、流了血,但通过法院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各方当事人终于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传播法研究的关注点是现有法律框架下的网络侵权问题。其中网络著作权侵权研究是最大亮点,另外主要涉及网络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侵权的研究,以及与此有关的侵权责任分析和立法建议等。2006年初,因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网络侵权纠纷成为热门话题,使得网络侵权进入了普通公众的视野。著作权法中的关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与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评论自由的冲突,再一次引起法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春节前后.伴随陈凯歌新片《无极》票房的攀升,网上开始流传一段长约20分钟、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的诙谐视频网络短片。该片截取了电影《无极》的画面,通过重新组合和配音.以戏谑的方式将其编辑成了一个新闻记录片,讲述了一个杀人案件的侦破过程。根据剧情还穿插了滑稽的广告,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5.
《电子知识产权》2009,(9):13-13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达(2008)民申字第1465号民事裁定书,驳回中山市好太太电器厂(以下简称中山好太太)的再审申请,至此,两个“好太太”之间的商标纠纷案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6.
苏力 《中国法学》2006,50(3):3-16
通过分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及类似作品,本文指出它代表了一类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予以规定的戏仿作品;并主张,由于戏仿的娱乐和批评价值,我国著作权法应当基于“合理使用”原则对戏仿予以保护;基于中国的国情,戏仿有可能涉及侵犯个人的人格(名誉)和市场价值(声誉),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予以适度保护;由于电影产品消费的特殊性,保护戏仿还具有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促进当代中国的文化、社会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谐仿的著作权法边界--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莉 《法学》2006,(3):60-66
谐仿是对原作品的嘲弄、讥讽性模仿。谐仿作为人们表达思想和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原则上受宪法和著作权法保护。谐仿在西方国家通常享受合理使用抗辩。中国应当将谐仿明确纳入著作权权利限制体系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日益开放,利用网络传播作品侵犯著作权的案例逐渐收到大家的关注。我国的著作权法中对网络作品侵权的界定存在着的问题,虽然已经开始引起专家的注意,但是还没有一个具体解决方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法律不能与时代脱节,否则会遏制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邓社民 《法学论坛》2006,21(6):99-104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短片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人们对著作权合理使用与侵权的争论。本文认为《馒头血案》是独立作品,并且是合理使用产生的作品,而不是戏仿作品。对于戏仿作品应当在著作权法中给予合法地位,以保障数字环境下新的作品创作形式,繁荣文学艺术。但《馒头血案》完全符合著作权法第22条之(二)的规定,属于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合理使用作品,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初由《无极》PK《馒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简称)一案引发的争议在法律界影响很大。本文以该案为例,从电影批评产生的经济理论基础、法律对之保护的成本效益、电影批评的界限等角度出发,采用法律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电影批评——尤其是针对具有商业目的的电影进行批评的必要性及其限制。  相似文献   

11.
近一段时间,网络热炒《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网民、网虫以及许许多多已经习惯了网络化生存的人们的眼球为此喷血。《馒头》是胡戈先生以电影《无极》中的若干镜头和片断为外壳,以一起谋杀案件为主线。以一种滑稽风趣的搞笑手法而编创的一个视频短片。2006年2月,电影《无极》的导  相似文献   

12.
赵锐 《知识产权》2012,(6):58-62
孤儿作品是作者身份不明或者虽然作者身份明确但查找无果的作品。网络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孤儿作品问题愈发突出,有必要对Google案和解协议及西方国家孤儿作品利用模式进行审视。同时,《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对孤儿作品的制度设计须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明确孤儿作品范畴,细化勤勉查找义务,并确立孤儿作品的强制许可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杨明 《知识产权》2007,17(1):58-61
当戏曲作品被搬上银幕荧屏之后,有时会发生涉及唱腔的著作权纠纷,2005年12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天仙配》案即是一个典型案例。戏曲电影作品上标明的著作权人往往只是制片人等有关主体,唱腔的设计者通常仅作为主演出现,唱腔的著作权问题被忽视了。在我国众多的戏曲作品中,对于一些著名唱腔,是能够找到证据来证明其设计者和表演者的,故应当由唱腔艺术家们享有相应的著作权和邻接权。  相似文献   

14.
吴道弘 《政法学刊》2003,20(6):93-9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出版管理体制的改革,图书出版业发展很快,呈现繁荣的景象。出版对外交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出版日益扩大,我国的版权保护立法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84年以后,我国逐步制定和完  相似文献   

15.
商业广告宣传中的字体使用,例如宝洁将“飘柔”两倩体字用于产品包装与商业宣传的使用,不属于字体字库的“整体使用”,也与字体字库软件的使用无关,其实就是对字体单字之字形的使用。依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字体单字之字形应视为美术作品进行保护,“表形不表意,是画不是文”。  相似文献   

16.
刘瑛 《知识产权》2012,(2):35-41
从国家体育场起诉“盛放鸟巢”烟花侵权案入手,通过界定建筑作品的保护范围,重点分析建筑作品的复制形式及其合理使用问题,再论我国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意在强调建筑作品不包括建筑设计图和建筑模型,建筑作品与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是著作权法两类不同的保护客体.建筑作品的侵权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恶搞”喧嚣尘上,反“恶搞”的声音也日渐高涨,在此背景下,广电总局意欲出台《互联网视频管理条例》——想播放视频短片么,来拿证吧!依笔者管见,法律对网络视频的传播应予以规制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否必须通过行政许可才能规范网络视频的传播呢?实际上,现行法似乎并不存在失灵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法律调整手段——著作权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上的相关规定都是网络视频的“紧箍咒”,那么,《互联网视频管理条例》所带来的恐怕只剩下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一项行政权力了。一广电总局是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行政管理者,从其名称即…  相似文献   

18.
“模仿讽刺”在著作权法理论中特指通过模仿原作内容而对原作加以讽刺或批评的改编创作形式。“模仿讽刺”是对原作特殊形式的“评论”,为了达到讽刺或批评原作的“评论”目的,它必须对原作内容进行大量模仿使用。虽然“模仿讽刺”会对原作的市场产生消极影响,但这并不是对原作作者利益在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损害”。在模仿的程度应与讽刺与批评的需要相适应的情况下,“模仿讽刺”构成“为进行评论而对适当引用作品”,是“合理使用”。应当以上述规则解决《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崔立红 《知识产权》2012,(10):54-60
视频网站的生存强烈依赖于对正版影视作品的取得,这导致影视作品网络版权费用不断暴涨等产业乱象的出现,说明公共政策调控在社会利益分配上的疲软或者缺席.通过公共政策对影视作品版权与视频网站之间利益博弈的调控,既是必要的也是正当的.在众多的产业政策中,产业秩序政策对建立、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有反垄断政策、价格标准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资金援助等支持手段.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分析、适用和调控,希望为我国影视作品的互联网传播产业探索出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