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6,(12):28-29
正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的1961年12月20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讲:"《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1964年8月18日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他再次明确说:"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那么,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的呢?  相似文献   

2.
正瞿秋白在罹难前完成的《多余的话》中说:"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鲁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可见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念兹在兹的仍是文学艺术。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3.
正《雪祭》开头第一句话是":在遥远的藏北高原一个名叫雪拉山的地方,有一片冰雪覆盖的墓地,其中一块墓碑上赫然写着我的名字。"30年前,我们的部队就驻扎在雪拉山上。30年后,当我又一次路过雪拉山,禁不住感慨万千。我在颠簸的车上,用手机记事本写下了一首诗:"寒风如刀/划破了高原的棉袄/黎明一脸血红/我看见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6,(1)
正李志铭:读《湘潮》的感受,我想用"三个一样"来概括:不必猎奇,一样可以吸引眼球。《湘潮》靠什么吸引读者呢?靠的是"真"。《湘潮》所载文章讲求从史着笔,以实为据,真实可信,任何虚构和胡编滥造的内容都逃不过编辑的火眼金睛。基于历史真实的文章,没有理由不吸引读者。不必煽情,一样可以感人肺腑。2015年第12期《胡耀邦与李昭:"挚爱之情不改"》一文,娓娓道来,将一对革命伴侣坚贞的爱情和坚定的信仰展现无遗,让耀邦同志高尚的人格在读者心  相似文献   

5.
正"我与教育打了近四十年交道,最大的梦想就是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有书读,有饭吃,成人成才。"2015年12月12日,记者在乐至县见到了杨与齐老人,85岁高龄的他反复提起他的"中国梦"。从1954年到乐至中学任教导主任、校长兼书记近四十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与齐在食堂发现了两名特别的学生:一个学生只买饭、不买菜,而另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的成功之路大多是一个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过程。回顾我的青少年时代,好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幼时家贫,无钱读书,就借书来读。从邻居家那儿我认识了《辽宁青年》、《中国青年》、《时代青年》、《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等一大批"好朋友",真正领略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内涵。因为书是别人的,害  相似文献   

7.
◆周善培对梁启超说:"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这不待我来恭维你。但是,做文章有两个境界,第一个是能动人,读你的文章,没有不感动的。第一步你已经做到了。第二个是能留人。司马迁死了快两千年,至今《史记》里有许多文章还是使人不厌百回读的。你这几十年中,作了若干文章,你试想想,不说百回读不容易,就是使人读两回三回的能有几篇?"◆陈独秀初见沈尹默,大声说:"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  相似文献   

8.
马跃 《共产党人》2010,(13):29-30
学习有很多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次到延安干部学院学习,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温故而知新"。大约是四十多年前就读过毛主席的著作,而且是系统地读,《毛泽东选集》四卷本读了若干遍,五卷本也读了几遍,自认为对毛主席和毛主席的著  相似文献   

9.
<正>我今年69岁了,从小就有一个爱好——喜欢读书。当年生产队"大帮哄"时,虽然每天起早贪黑,闲暇时间很少,但我也要买书看书。几十年来,在我阅读的诸多报刊中,《党的生活》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杂志。这是因为:第一,她坚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人心明眼亮,不畏浮云遮望眼。第二,她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委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对其更是酷爱之至。 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一幕让人难忘:在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和道德模范时,习近平总书记挪开椅子、拉着站在后面的黄旭华和黄大发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边。网友对此点赞如潮。这一举动让人感慨。我不由得想起了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中的一句话:"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岁月洗尽铅华,洗不去人们深藏内心的记忆。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帮七旬老人拉架子车,给乞讨老汉送去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3,(18):57
背景:在对拉美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特多《快报》、哥斯达黎加《共和国报》、墨西哥《至上报》的联合书面采访时表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和拉美虽然相距遥远,但中拉友好源远流长。这次是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拉美,目的是深化中拉传统友好、扩大互利合作。"出处: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是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21,(8)
正与《奋斗》结缘,还要从2013年从事宣传工作说起。为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众多党报党刊中,我选择了《奋斗》作为必读刊物之一。《奋斗》的特点是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每一期都有对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行阐释的观点精准独到的文章,一读起来就放不下。2016年,我被选调至上一级宣传部门,撰写领导讲话、理论文章、新闻采访等材料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一直保持阅读《奋斗》习惯的我,渐渐成了单位里妙笔生花的"大功臣"。是《奋斗》使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就适应新工作,写起文章来也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酷爱读书,并且用心用脑去真读、真学、真思考,"攻书到底"。对经典的和重要的书,毛泽东反复读。对马列著作,他总是常读常新。在延安,他对曾志说到自己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  相似文献   

15.
我呼唤     
我呼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我呼唤正在逝去的精神归来!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对个人来说,是很长的时间了,但对历史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我仿佛回到四十年前,在昆明的街头,热烈欢呼日寇的投降,热烈欢呼祖国的胜利。时间再往前移八年,在家乡县城的街道上,我和同学们手拿红绿纸旗,在商店门前进行抗日募捐。家乡远离抗日前线,但耳里仿佛听到战马的嘶鸣,刀枪的交并,听到《大刀进行曲》和《义勇军进行曲》雄壮高昂的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读中国四大文学名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1992,(10)
关于少年时在私塾读书的情况,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说:“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许多故事,我们几乎都可以背出来,而且反复讨论过许多次。”“我认为这些书对我的影响大概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1964年1月4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中《"百万雄师过大江"——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之一》一文称:"这一首诗是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刘白羽在《创造新世界的颂歌——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切、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退休之后,我就开始阅读《党史纵横》, 5年来, 60期《党史纵横》的文章我都看过,有些文章还反复看了几遍,特别是"伟人风采"、"名人传略"、"往事珍闻"等栏目文章更是百看不厌。读《党史纵横》使我受益匪浅。 我之所以对《党史纵横》情有独钟,是因为她是一本可读性很强,集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的好刊。她告诉人们,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思想斗争史,艰苦创业史,前辈奉献史,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史,推动社会的进步史;她告诉人们,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个胜利成果都来之不易,我们不要忘记昨天,更加珍惜今天,…  相似文献   

19.
滕绿凤 《学习导报》2011,(15):55-55
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我,原本不喜欢读党刊,总认为党刊枯燥、乏味、老套。刚开始是被省委组织部黄建国部长的文章所吸引。每次读黄部长的文章,就如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人精神振奋。后来又读了《新湘评论》的其他文章,让我大吃一惊:党刊竟然能办得如此有魅力。我深深地爱上了她,至今已有8年了。每次从一大堆新来的报刊中发现《新湘评论》,我都觉得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贵州》编辑部:我是一名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初识《当代贵州》是在2006年上大学期间,2010年8月走上工作岗位,单位所订此刊我期期必读。每每感受良多,我边读边写读书笔记,获取大量关于贵州省情、政策前沿、发展动态、前景展望等重要信息。贵刊的"当代声音"、"十日看点"、"基层行·当代视线"等栏目,主题敏锐及时、应势而动,读之使人能够把握时代变化节拍,明晰贵州发展大势。我一直将这些栏目作为品阅重点,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