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克辉  黄丹 《台声》2004,(4):30-31
阿文的母亲是一个端庄贤惠的台湾女子,终日在家中相夫教子。父亲毕业于台北医专,在日本人八重的小医院当医生。阿公(祖公)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阿文家祖籍河南祖先乾隆三十八年渡海来到台湾。 这天晚上,阿文的母亲难产而接生婆无能为力,只好将孕妇送到八重医院。但八重医生却酒醉倒地,不能为孩子接生。在妻子和秀子的鼓励下,他终于拿起了手术刀,为自己的妻子接生大人、孩子都保住了。一脉单传的林家又有了一个传宗接代的男孩,这就是阿文。这一天是1928年4 月9 日。日本人占据台湾已经三十三年了。 阿文慢慢长大,是一个顽皮的 …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7,(4)
正我的父亲黄素平是黄埔军校第六分校第17期毕业生。父亲1915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澄坑村,中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父亲还记得教学生的第一支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第二支便是《大刀进行曲》。抗战爆发后父亲想参军打日本,于是弃笔从戎到县里报名投军。1938年8月,最初入伍  相似文献   

3.
庞鸿 《北京观察》2010,(1):61-61
<正>记得小时候,父亲有三件东西很珍贵:一是日本的多功能刀,二是德国的座钟,三是景泰兰底托的银质水烟袋。父亲1909年出生在一个尚算富裕的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在家乡附近的小学当教师,1930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当了区长、县财政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7,(1)
正我的父亲蒋润苑今年100岁,是抗战老兵,经历了8年抗战的每一天。1936年秋,父亲19岁。为了谋生,父亲在亲戚的帮助下,从山东到西安参加了东北军53军。父亲参军不到一年,日本侵略军挑起了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从此之后,父亲跟随东北军开往抗日前线,参加了太行山游击战、武汉会战、洞庭湖防务。1941年,父亲考上了黄埔军  相似文献   

5.
厉矞华(1912-2002),浙江杭州人,我国医学儿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浙江省医学儿科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她出身于医生家庭,父亲厉家福,是浙江医科大学前身浙江医学学校创始人之一。在医生家庭中,耳濡目染,她爱上  相似文献   

6.
秦铁 《现代领导》2009,(4):38-38
我父亲博古,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1907年6月24日(农历5月14日)出生。父亲祖籍江苏无锡,却出生于浙江杭州,因为我爷爷秦肇煌一直在浙江做官,曾做过几个县的统捐局局长,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局长。辛亥革命以后,爷爷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后因患肺结核回到无锡老家。父亲9岁时,爷爷去世。父亲是长子,有一个弟弟秦邦礼(后改名杨琳),曾担任对外经贸部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7.
忌日的怀念     
2000年 12月 18日是我父亲去世一周年忌日,特写以下文字,作为对父亲的纪念和对父亲在天之灵的安慰。   我的父亲田海顺,河南偃师市前杜楼村人,黄埔军校一分校第 17期学员, 1987年加入黄埔军校同学会。   父亲于 1920年 4月 29日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尽管很穷,爷爷还是想办法供父亲上学。父亲上完中学,正赶上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法西斯疯狂入侵,祖国处于危难之中。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大批热血男儿投笔从戎。父亲也义无反顾地投考了黄埔军校,立志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军人,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8.
1908年春天,杭州高级中学的前身“浙江省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诞生。教师绝大部分是从日本留学归国之学生,两级师范共有学生600人左右。是浙江省当时最大的高等学府。1913年夏,校名改为“浙江  相似文献   

9.
杨淑瑛 《台声》2007,(8):71-73
父亲杨春松是台湾桃园县人,1926年赴广州投身中国革命.同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1927年夏回台从事农民运动。当时的他做为台湾农民组合的主要干部之一,在“二·一二事件”中被日本殖民当局抓捕并被判监禁10个月。1929年.父亲在保释期间与母亲结为伉俪.从此相伴相随.历经风雨坎坷。  相似文献   

10.
1883年8月8日,土肥原贤二出生在日本岗山的武士之家。他的父亲土肥原良永是日本陆军少佐。土肥原贤二自幼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和为天皇献身的教育。在土肥原贤二19岁时,他的父亲为了“让儿子继承父业”,把他送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为日本陆军  相似文献   

11.
张远帆     
张远帆成长于艺术之家,其父亲是新中国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两张两赵”(张漾兮、张怀江、赵延年、赵宗藻)中的张怀江先生。1982年,张远帆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1985年获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硕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直至担任版画系主任。  相似文献   

12.
正父亲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这一生是丰富多彩的,又是非常坎坷的。1934年,我在台湾彰化出生,下面有4个弟弟妹妹。1938年,父亲因不满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化、皇民化统治,毅然带着全家来到北平,当时我们住在西城区南太常寺4号。当时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台湾人的身份是"日本人",自然我们搬到北平之  相似文献   

13.
阿富汗小帅哥三龙今年10岁,是义乌市五爱小学四年级学生,2007年随在阿富汗喀布尔市的母亲来到父亲创业的中国浙江义乌市,2008年9月转学义乌。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27年的农历8月3O日出生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彰化西门町,本名郑鸿池.在我十岁前的童年里,只记得有个坐在缝纫机前日夜操劳的母亲,从未见到过父亲.母亲经常流着眼泪告诉我们姐弟三人:你们的老爸因为参加什么文化协会(注:台湾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爱国团体),“日本仔” 要抓他,逃到“唐山”(指祖国大陆)去了.这么多年了,无音无讯.加上外婆,一家五口就靠母亲一双手替人缝制衣服苦度日子.日本警察还经常来家七盘八问父亲的下落.父亲是彰化县和美镇山犁村一个贫农的长子,因为家穷而到城里当了上门女婿.我七岁那年,祖父把我这个郑家的长孙带回乡下老  相似文献   

15.
1943年,祖父田汉在桂林《文学创刊》上发表了《孩子的行路难》一文,讲他的长子——我的父亲田海男(又名田申)在中国远征军中服役,赴印缅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事。一父亲田海男(田申)1923年1月25日在上海出生,因祖母怀胎于日本,由海上返回中国,故取名"海男"。一年后,祖母因病离世,是曾祖母把他带大。长大后的父亲经常参与祖父组织的宣传活动。1934年,他在祖父编剧、聂耳作曲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饰演小栓子,与扮演爷爷的聂耳同台演出。  相似文献   

16.
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邵飘萍,1902年入于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到杭州创办《汉民日报》,因撰文揭露贪官污吏,3年内被捕3次。1914年流亡日本,曾驰报国内,第一个揭露了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  相似文献   

17.
苏子蘅先生是我父亲杨兆安1945年回国后遇到的第一位台湾同乡。父亲在张家口苏先生主持的实验室 ,开始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因为是台湾人 ,又都曾在日本留学 ,苏老自然成为我父亲无所不谈的师长和朋友。以后因工作关系 ,苏老去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任职 ,几年后又进京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而我父亲则先去了唐山 ,数年后又调到上海华东工业部。那时父亲每次去北京开会 ,一定会去中关村拜访苏老 ;苏老到南方考察 ,途经上海 ,也一定会到家中 ,与父亲叙旧。直到文革 ,我父亲被下放 ,同苏老还保持着书信往来。在那个年代 ,我父亲还可以从苏老那里…  相似文献   

18.
赵书 《北京观察》2015,(9):38-39
<正>民国34年,正赶上日本宣布投降,斗灯会成了无拘老少的全城庆祝抗战胜利的大游行。1945年,我家住在北京东城朝阳门内竹竿巷胡同40号。父亲赵允璋在一家英文报社内担任营业部经理,祖父赵常秀是赋闲在家的评书艺人。我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由于父亲职业的需要,家里置有一台很大的收音机,父亲每天要听新闻。8月15日,广播中传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全家十分兴奋。听完广播,七十多岁的爷爷带着姐姐和哥哥站在院子里,向隔壁东院小楼上的日本人高喊:"我们  相似文献   

19.
北平五年(上)1941年,父母亲带着两岁的我,从故乡台湾来到日本人侵占下的北平,1946年初撤离北平。我们的三口之家,父亲苏子蘅,母亲甘端钗,还有我——小民生,在北平生活了将近五年。那时民生太小不懂事,这里所写的,很多是从长辈的谈论和文章中了解到的事情。为什么要到祖国大陆很多朋友问:你们家为什么离开台湾到大陆?对于这个问题,父亲的回答是很沉重的。︶?父亲说,1937年春天,从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回到台湾,正是卢沟桥事变前夕。日本侵占我东三省之后,大举“南进”之势已经很明显,在台湾加紧压榨,横征暴敛,令人更加感到压…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14,(8):F0002-F0002,F0003,F0004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乌兰察布医专)是在1959年建立的乌兰察布市卫生学校基础上,于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全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以全日制普通专科教育为主体,五年制高职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为补充,兼顾中职教育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