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待可能性是根据行为人行为当时的客观具体情况,期待行为人不作出犯罪行为而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的认定应以行为人的认识为标准。我国刑法应当确立期待可能性理论,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刑法理念的更新,也有助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刑法的归责原则历经了客观结果责任原则、主观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的历史演变。时至今日,“严格责任”原则是作为刑法的一般归责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例外而存在的。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各国刑法明文规定:对危害公共利益,涉及多人生命、健康、财产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犯罪,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即不问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只以行为或结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来追究法律责任。该原则,不仅在刑法中有着独立适用的范围,在某些特定情形下,还存在被民法与刑法交叉适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行为透视大学生违法犯罪泛指在大学生这一特定时期所实施的轻微违法、违纪行为以及严重的犯罪行为,系以反复持续性反社会行为为特点的一类行为障碍,从心理学角度讲,大学生违法犯罪是指在其违法犯罪人格支配下所实施的反复的或持续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的行为。如打架、骂人,损坏公物等一般具有偶发性、情境性、盲目性等违纪违法行为和诸如偷窃、打架斗殴,流氓滋事乃至杀人放火等具有较重的犯罪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4.
索贿是受贿犯罪的一种形式,是法定的从重情节。然而对这一问题,理论上分歧较大,立法上也有不甚完善之处,以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新刑法的施行,予以探讨是必要的。一、索贿的概念和特征。通行的观点认为索贿就是“行为人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把索贿理解为“主动”、“索要”是不准确、不全面、有悖于规定的。刑法第385条明确规定索贿就是“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索取包括“索”与“取”两个方面,而所谓“索”也就是勒索之意,刑法第389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不是行贿”。既然财物给予者是被勒索,…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第二部刑法典的诞生,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刑法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新刑法无论在其内容、体例以及观念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尤其是其中首次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新刑法第3条)。这对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完善民主与法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与发展罪刑法定这一现代的基本原则,由一种学说而为法律的明定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程,它是针…  相似文献   

6.
本案点评     
本案涉及侵权责任的认定问题.一般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可分为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个方面.客观要件包括行为违法、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主观要件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只有同时具备以上四个要件,行为人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继“7·5”事件后,乌鲁木齐市连续发生的“针刺”伤害案件,激起了各族群众的强烈愤慨,也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三股势力”的卑劣伎俩和凶残本质。“针刺”行为表面上看是对公民个人实施的,但其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个体。它不是一般的伤害行为,妨害的是整个社会秩序,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是有预谋、有组织策划制造的公然扰乱社会秩序、制造恐怖气氛的重大恶性案件,  相似文献   

8.
受害人是指受到犯罪行为或其他违法行为侵害的人,而罪犯正是实施侵害的人。这两种身份本来是不会混淆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这种情况,本来是受害  相似文献   

9.
张玉 《求实》2009,(Z2)
支配和影响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和有关心理因素被称为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生成的前提,也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犯罪心理的产生应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它是个体在与客观环境交融过程中,个体因素,社会因素互相融合,互相诱导,互相作用的结果,这种交融的方式是立体的、多维的,其转化的机制和结果也是复杂多变的.  相似文献   

10.
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许多领域的违法行为非但没有彻底消失,反而在个别地方呈蔓延趋势;违法行为人重复违法、持续违法,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了局部经济利益放任管理,甚至袒护违法行为的现象也相当普遍。这些现象说明,尽管改革开放20多  相似文献   

11.
俞静尧 《求实》2003,(Z1):63-64
在我国刑法中,有些犯罪行为只要符合某法定犯罪构成关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的规定,则构成犯罪,这被称为行为犯。但有些犯罪行为却要求具备诸如“情节严重”、“数额较大”、“后果严重”等条件才构成犯罪,这被称为情节犯或结果犯。为便于研究,一般将前述四个要件称为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它们对于任何犯罪的成立都不可缺少;将“情节严重”、“数额较大”、“后果严重”等称为犯罪构成的描述性要件,它们对于情节犯、结果犯等的成立不可缺少。同时,犯罪构成的描述性要件作为立法定量的表现,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被直接作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判断标志,其规定是否适当、理解是否准确,意义重大。因此,把握贷款诈骗罪的成立要件,应从贷款诈骗罪犯罪构成的基本要件和描述性要件两方面考察。 一、基本要件的立法完善和执法准确  相似文献   

12.
“刑法技能化教学”模式是指注重刑法知识系统的实用性、技能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建构“刑法技能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社会的需要、刑法课程的内在需求以及职业院校的目标要求。建构内容主要包括:速记、内化、实践三个基本模块的组建、实施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谢志红 《求实》2000,(1):16-17
一、贷款诈骗罪的概念贷款诈骗罪是指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违反金融法规,采取捏造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数额较大的贷款的行为。按国际惯例,贷款诈骗罪可以分为虚假陈述的贷款诈骗和非法占有的贷款诈骗。虚假陈述的贷款诈骗是指在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欺骗的手法获取贷款,意图是通过贷款盈利,主观上只有占用的故意;而非法占有的贷款诈骗罪是用诈骗的手段获取贷款,并直接据为己有,主观上具有占有故意。目前,我国《新刑法》只将后者列为犯罪行为加以制裁,而前者则只是违反金融法规,用行政…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是“重刑轻民”,即一般人对刑法较为熟悉,对民法了解得不多。文章为此从“民法是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民法是我们实现权益的法律保障”两部分论述了民法与我们的关系及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相信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遵守,运用民法这一门重要法律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正的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新刑法第一次以基本原则的形式确立了“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规定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的立法原则,即进一步明确把罪刑法定原则规定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在立法上排除了类推制度。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这一原则,对于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好地贯彻实施新刑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9月1日起,贵州省将正式实施《举报煤矿重大安全隐患非法违法生产和官煤勾结行为奖励办法》,对举报官煤勾结等违法行为者,经核查属实则实施奖励,最高可奖励10万元。  相似文献   

17.
期待可能性的目的是追求刑罚的人性化、个性化。研究期待可能性必须立足我国刑法实际,把期待可能性与故意、过失共同作为反映行为人主观恶性的主观构成要件,以行为人能力作为判断期待可能性的标准,允许期待可能性超法规适用,从而最终实现刑法的实体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宽严相济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害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目前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中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其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对刑法进行修改和完善,解决不合理的法定刑配置问题,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一、学习刑法分则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学习刑法学中的刑法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性,违反刑法是各种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即是犯罪。因此,学习刑法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学可分为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两大部分。刑法总则规定的是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犯罪概念、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  相似文献   

20.
第一。触犯了我国刑法。李洪志打着强身健体的幌子,煽动、组织不明真相的“法轮功”练习者围攻、;中击国家机关、新闻单位,公然诱人自焚、自杀、杀人害命,或拒绝治疗而致死致残。其敛财害命,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法律、法规的实施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刑法第三百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