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政治分析樊党生一、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而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被称作“东亚模式”,其中发展领先的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四小龙”,泰国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也被称为第五条“小龙”。...  相似文献   

2.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最严重时期,人们曾一度普遍预计,东亚经济在此后的2—5年期间将继续极度恶化。尽管幸运的是,有关东亚经济奇迹(几近)结束的说法是过分夸大了,但这次经济大动荡对社会来说,仍然是一种可悲的灾难。财产的巨大损失和较穷国家的大部分人口陷入贫困线以下,使一些国家爆发了政治危机。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产生了新政府;而马来西亚的政治领导集团则分裂了。这次经济“地震”所造成的社会“余震”一直持续到2000年4月。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迅猛发展对东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东亚经济从合作范围到合机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东亚经济合作依然迟缓,东亚政治文化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并且呈现多种区域经济整合模式。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台湾作为东亚地区较为重要的经济体之一,虽然积极争取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但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与政治的敏感性,一直处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边缘,也由此产生海峡两岸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互动问题及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适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东南亚》2004,(1):6-10
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今天,美国的霸权不仅表现在经济、货币、军事领域、还表现在生活方式、语言和充斥世界的文化产品等各个方面,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甚至让敌人感到钦佩”。①美国不是东亚国家,但美国依靠它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依靠它在东亚的驻军和东亚的盟国,依靠它对东亚巨大的经济影响,依靠它在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影响,取得了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国家。一方面,它在建立东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当今的东亚经济和安全秩序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另一方面,美国的…  相似文献   

6.
“东亚共同体”构想是一度作为东亚经济牵引车的日本酝酿已久的重大经济外交方针,但这一构想却因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而在实践中举步维艰。日本亚洲认同意识的摇摆不定、东亚地区政治安全机制的匮乏、对美优先的经济政策方针和东亚区域经济结构性障等都成为束缚日本推动“东亚共同体”构想的重要羁绊,束缚着日本“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向顺畅的出口产业转换在六十年代,先从纤维纺织等进口替代产业的工业化开始,八十年代,成功发展家庭电气和电子学、机械等具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的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发展中世界的东盟和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给亚洲政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使“亚洲的停滞”化为废话的亚洲经济却戏剧般地增长起来。在这种增长的情况下培育起来的新的政治力学眼下正在将新的形象投射到政治与社会上去。这种新政治力学是如何改变以传统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过去10年间,东亚经历灾难性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之后的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迥异而深远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国家和除中国外的东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股票价格和资产价格下跌,许多国家多年的经济繁荣毁于一旦,不仅破坏了东亚乃至全球的金融体系,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以及贸易流量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东亚峰会:制度安排、进程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峰会”是实现东亚共同体长远目标的重要一步。本文在概述东亚峰会作为东亚共同体制度安排的合作进程后,认为实现这一合作的基础因素在于东亚国家强力推进降税进程、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次区域合作等,这些因素促进了地区贸易和相互依存度的增长,并在由市场推动东亚区域化的基础上走向政府间制度性建设轨道。东亚峰会是这一制度性安排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东亚地区存在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多元性特点,东亚峰会的推进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其中包括东盟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东盟内部关于主导权的争议、东亚峰会参与者以及区域外大国因素的作用。区域政治市场失灵,是东亚合作进程中需要适时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东亚各国从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考虑,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开展政治、经济、安全等诸领域的多边对话与合作,区域合作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东亚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和日益深化,不仅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东北地区对俄劳务输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俄劳务合作是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济合作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的作用。但是国际危机爆发以来又给双方的劳务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的不利影响,使东北地区对俄劳务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越南开展国际劳务合作情况进行研究,主要回顾越南20多年来参与国际劳务输出的历程,对越南劳务输出采取的举措、劳务输出的特点、劳务输出对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认为越南对外劳务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加强统筹规划,对外劳务合作定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1):35-50
This study applies a statistical model to examine the over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itary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outh Africa. The model is based on a neoclassical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is developed and estimated for the time period 1950 to 198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ze effects of military expenditure on economic growth are negative, while the externality effects of military spending are positive. In addition, decreasing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ncreasing domestic unrest are found to have negative impacts on GDP growth. Labor employmen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growth, but non‐white labor is more strongly significant than white labor.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cross‐section studies that find some evidence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military spending on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4.
While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reater trade openness affects the overall size of social spending,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at it also affects types of social policies that a government prioritizes. When faced with deepening trade competition, governments tend to use different policy measures to addres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temming from their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olicy makers in countries with high relative labor costs are likely to privilege social insurances and income transfer. This is because as high labor costs make their workers more vulnerable in the trade competition, governments seek to protect skilled labor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economic advantage in advanced industries. In contrast, when relative labor costs are low,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programs are likely to be emphasized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and the quality of labor to capitalize the cost competitiveness of a country’s workers. The findings from empirical analyzes of 26 OECD economies from 1991 to 2012 support these arguments.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14日,日本与东盟在京都签署了《日本一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AJCEP)。AJCEP的签署,这是2002年1月以来日本对东盟经济外交取得的最重大成果。作为一个典型的“南北”型协定,同时也是日本首个与区域经济组织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AJCEP的出现既是日本对自身经济结构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和东亚区域产业分工发展的一种回应,又必将对今后的东亚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独联体劳动移民及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劳动移民已成为独联体内部移民的主流,且劳动移民的流动具有单向性,即主要流向俄罗斯。俄罗斯境内独联体劳动移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独联体劳动移民问题成为困扰俄罗斯的一大难题。俄罗斯对独联体劳动移民的接收与拒绝的矛盾心态将构成其对独联体劳动移民政策的基础,限制性劳动移民政策将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且限制的内容将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日本雁行模式推动下,东亚地区内的贸易总量和投资规模不断增大,经济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由此带动了区域内国际移民劳工的流动。东亚国际移民劳工是指该地区内的劳工为了就业的需要从出生所在国或居住国迁往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从迁移时间看,既包括短期合同性移民劳工,又包括少数事实上的永久性国际移民劳工;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与劳动力资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一直深陷人口危机之中。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潜力受到严重破坏。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劳动力匮乏问题凸显,对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现实威胁。人口问题亟待解决,俄中央和地方政府正采取措施,其中包括吸引移民和利用外国劳动力,补充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唯一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在东亚的经济发展与既有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 ,日本所倡导的东亚“雁行模式”国际分工 ,是一把“双刃剑” ,对日本来说已在长期发展中显露了双重效果 ,90年代以后 ,其负效果日益突出起来 ,这不仅对日本经济发展不利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东亚国际分工的发展 ,因此 ,调整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形式与目标 ,建立双向开放的国际化经济 ,就成为日本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5):781-803
ABSTRACT

Concern among vo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lsewhere about jobs moving overseas has spurred significant research into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which can depress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labor market institutions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influencing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ed economie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such institutions influence OFDI. We argue that increasing labor union density or centralized wage bargaining threatens firms’ profitability and thus leads to higher OFDI flows. Yet union density and coordination of wage setting moderate each other’s effect on OFDI since firms can expect wage moderation, fewer strikes, and labor skill protection that offset labor costs. Our tests using data on 27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member countries between 1971 and 2013 suggest this is the cas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highly stable and institutionalized labor market can lead firms to stay and to return if they have le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