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盟战略整合成效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崑 《亚非纵横》2006,(2):54-57,62
2005年,东南亚地区整体形势的发展集中在四个领域:即各国现代化的走向、东盟一体化的进展、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以及东亚合作的推进。总体而言,这四个领域都取得一些进展,尤其是后三个领域的表现更为突出,使东盟的整体国际地位和作用大为提升。但东盟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需克服诸多困难。一、东盟各国现代化战略及非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亚区域化现状中的争议热点除了大国关系,还有一点在于,东盟在东亚区域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是否合理。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的地位受到质疑,与其政治经济实力的弱小有关,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东盟的重要意义。从区域治理的视角来观察东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东盟的积极意义。东盟治理的独特机制是在长期的国际互动中形成的有效制度形式,构成了东盟相对成熟的制度能力,也是东盟在东亚区域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来源。随着东盟将其区域治理机制扩展到整个东亚区域,切合东亚现实状况的东盟治理机制将为东亚区域化提供不断推进的有利选择。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与中日韩之间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10+3"东亚领导人会议机制的建立,使东亚区域合作制度建设得到了积极推动。然而迄今为止,涵盖整个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东亚合作模式只能在基本遵循东盟方式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创新,即坚持"10+3"机制这个主渠道与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的东盟原则,同时发挥中日韩等大国的核心协调作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协调好与东亚共同体关系密切的区域外政治经济大国的关系,保持东亚共同体的开放性。这应是实现东亚整体崛起与提升东亚国际地位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1月13-15日,东盟系列峰会(第十二届东盟峰会、第十届10+3峰会、第七次中日韩峰会及第二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宿务召开。在会上,相关国家竞想抛售其东亚合作战略,既主张强化经济和非传统安全联系,更注重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地位,峰会呈现出大国在东亚地区既合作又竞争的新态势,进一步折射出区内外大国竞相角逐东亚舞台的战略盘算。  相似文献   

5.
2015年11月22日,老挝从马来西亚接过象征着东盟轮值主席国职位的金色木槌,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面对区域内外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形势以及局限于作为东南亚最不发达国家这一自身条件,老挝能否承担东盟轮值主席国重任成为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为担任好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全面布局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该承担的各项任务,积极筹备各类东盟会议,成功让东盟成员国在国际场合用同一身份和声音发声,用行动和事实给了外界肯定回复.通过东盟轮值主席国这一平台,老挝不仅更好地融入到了东盟一体化建设中来,显示了建设东盟共同体的决心,也展示了自己处理复杂国际问题的智慧和能力,拓宽了自身外交范围、提升了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6.
当前,东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变化的主要趋势,一是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东亚由于其更加优异的增长业绩,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快速提升;二是在区域增长格局中,中国正在取代美国和日本,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中心;三是在大国经济关系中,日本地位显著下降,美国地位勉力维持,而中国地位快速提升;四是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东亚正取代欧洲和北美,成为全球性区域合作浪潮的中心;五是在区域合作架构中,APEC、EAS、TPP等带有显著"亚太"特征的框架,正在促使以"10+3"为主渠道的合作框架加速重构.东亚经济格局加速变化的直接后果,势将对本地区乃至全球的整体架构和发展态势产生深广影响.对此,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区内各国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加快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各国均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及提高本国在国际中地位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却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东亚的几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没有消除障碍而进行合作,使得东亚经济一体化困难重重,不利于东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起一个重要推动作用。一、东亚经济合作取得的进展及问题(一)新的进展东亚在这里主要是指东盟10国、中国、日本和韩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东亚地区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8.
东亚合作的区域内外互动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12年前,东亚合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开启,12年后,东亚合作在更大范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得到提升。近些年来,东亚区域合作持续展现活力,获得了进一步的积极发展。被视为中国周边外交重要依托的10(东盟)+3(中日韩)和10(东盟)+1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贸易区从构想到现实,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亚洲的政治经济面貌,开创了双赢互利的新局面,将对双边、区域与东亚整体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极大地增强中国和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提高国际地位,并有利于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曾有人形象地把东南亚比做日本的“后院”,确有一定道理。但时过境迁,国际与地区的经济、政治与安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东盟一体化的进展以及中国地位的提升,改变了原有地区政治格局与经济力量的对比。战后日本对东盟外交有其独特的优势,但面对新情况,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对东盟外交的成败,关系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实现。而日本地区战略的调整也将导致日本与东盟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形成新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Revolving around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or ‘community’, debate on an Asian region has ostensibly pitted those who proposed an entity limited to East Asia (China, Japan, South Korea and the ten countries of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against those who proposed a much wider region embracing India, North (and, perhaps, South) America, as well as Australasia. Previously these two conceptualisations possessed their eponymous translation in the East Asian Economic Caucus (reincarnated as ASEAN+3) and the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However, with the creation in 2005 of the East Asian Summit to include Indi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nd, above all, its 2011 enlargement to include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conceptualisations of an Asian region has become confused. In order to explain thi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language of ‘region’ or ‘community’ is a discursive smokescreen disguising changes in approaches to multilateralism. An examination of the East Asia Summit, contrasting it with another recent regional project,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suggests that the actors involved are seeking to ensure the primacy of individual nation states in intergovernmental multilater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在中美东亚博弈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政策选择对于管控中美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主要国际关系理论的逻辑推演,第三方通过在一定条件下的选边站、推动制度构建和协调、促进双方间良性认知,能够在管控中美冲突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家间实力对比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的背景下,基于实力考虑的"选边站"政策容易导致新的安全问题,第三方在中美间扮演制度推动者和观念沟通者的角色更加值得倡导,东盟系列机制以及新加坡的实践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当前的问题是,日、韩等国对与美同盟体系的坚持,东盟系列机制效能的降低以及新加坡一度将重心转移到实力平衡者而非观念沟通者的角色,都反映出许多东亚第三方的选择正在与管控中美冲突的目标背道而驰。为了地区的和平与自己的长远利益,东亚国家需要采取更加明智和有远见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调整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塑造东亚格局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下降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关系演变,管窥冷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论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提上日程。《清迈协议》的达成 ,即“10 +3”(东盟 10国加中、日、韩 )框架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陆续签定 ,标志着东亚区域货币合作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 1步。然而 ,货币互换只是货币合作的最初形态 ,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 ,货币互换合作必将向更高层次的货币基金合作的方向发展。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不久的将来EAMF一定会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15.
从东亚国家双边FTA伙伴选择的范围来看,伙伴国不属于本地区的的情况在大大增加。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东盟为例,展现东亚各国区域FTA和跨区域FTA并行发展的现实。跨区域FTA政策动机包括经济动机、安全和外交动机和平衡动机,而每一种动机又有自己的具体内涵。跨区域FTA的发动已经内化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和进程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为最大化我国的综合利益,应尽早明确中国的跨区域FTA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东盟外长会议决定邀请美国和俄罗斯加入东亚峰会,这是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变化,也使美国加快实现其“重返东南亚”的战略。近年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倾向比较突出,斯坦伯格的“战略再保证”与当年杜勒斯的“岛链战略”一脉相承;美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大谈南海问题,表明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主权争端,这将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当前中国的周边环境较为严峻,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相似文献   

17.
王玉强 《东北亚论坛》2013,(2):36-43,129
日本学界通过不同的历史视角审视日本与东亚共同体的关系,并设定日本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角色。积极看待古代东亚历史的日本学者,主张吸取近代日本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教训,日本应积极投身东亚共同体建设。强调东亚历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日本学者,主张日本应该借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东亚区域外的政治力量,进行东亚区域合作。而延续近代日本"脱亚入欧"历史视角的日本学者,坚决反对日本投身东亚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对东亚文化圈和东亚价值观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历史的考察,进而分析传统的东亚价值观与构建当代价值观的关系。当代东亚各国都已成为现代化程度不同的独立的主权国家,东亚经济社会的发展、合作的加强和一体化的要求都使他们重新审观东亚各国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的东亚价值观的作用,特别是它在构建当代东亚价值观的作用。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儒家伦理已不可能作为当代价值观的体系和核心,但就有着深广影响的传统的东亚价值观和思想文化遗产而言,其优秀成份对于构建21世纪的东亚价值观大有裨益,需要我们取其精华,挖掘、整理、诠释。  相似文献   

19.
东亚共同体与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共同体”问题与美国之间20年的关系(1990-2010年)扑朔迷离。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直接导致了它最不愿意看到的东亚共同体构想的产生。之后,它监视和反对东亚国家致力于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努力,力防经济竞争对手日本或社会主义中国主导未来的东亚共同体,企图以自己主导的亚太经合组织取而代之。然而,美国又要求参加东亚共同体。但美国不适宜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成员,一是因为它不是东亚经济板块上的国家,二是由于其现行的东亚政策不利于东亚共同体建立。但这并不妨碍它继续参与东亚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东亚区域气候合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 《东南亚纵横》2011,(10):66-69
东亚国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气候变化区域合作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从东亚区域气候合作的理论建设入手,分析东亚区域气候合作的基础及困境,试图对东亚气候合作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