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戴手套作案现场的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犯罪案件现场存储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对戴手套作案的现场,会因为犯罪嫌疑人戴手套而使指纹等大量的痕迹物证隐匿起来,从而影响刑事技术人员对现场的勘验。捕捉、提取、分析和利用这些隐匿的信息,对侦查破案和起诉犯罪嫌疑人至关重要。在现场勘查时,应把常规痕迹与微量物证、有形的痕迹物证与无形的现象并举勘验;另外,还要注意尽力寻找指印。  相似文献   

2.
现场勘验是刑事技术人员对犯罪现场有关的痕迹、物证进行发现、搜集、提取、分析,为侦查提供线索的一项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案件基本上勘验一次就可以完成。但有些案件现场,需要进行第二次或多次勘验,也就是常说的复勘现场。复勘现场是对现场勘查的验证、补充和升华,对案件侦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命案现场勘验失误主要表现在:勘验人员对痕迹应发现而未发现,应提取而未提取;勘验不全面细致,忽略中心现场的周围;勘验处理程序不规范,操作不标准,失灭大量的有效物证;勘验责任范围不明,分工无序,出现勘查盲区;现场汇报以偏概全,误导侦查视线;描述不详,记录不明,图照不清,影响办案质量。减少命案现场勘验失误的措施有:制定命案现场勘验预案;实现现场勘查全面质量管理,规范痕迹物证的具体操作程序;确定命案现场指挥人员,保障勘验工作协调有序;强化勘验人员刑事诉讼意识;优化勘验器材的配备。  相似文献   

4.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侦破中 ,如何认定肇事车辆是侦破此类案件的关键。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现场勘查及微量物证检验鉴定对此类案件的定性、侦破就更为重要。笔者结合数年来工作体会 ,谈谈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现场勘查及微量物证提取、检验、应用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 交通肇事微量物证的特点( 1 )交通肇事逃逸。肇事者为逃避法制制裁及承担责任 ,逃离现场 ,致使现场勘查及物证的提取更加复杂困难。( 2 )交通肇事现场开放。交通肇事多发生在公路上 ,肇事发生后即便是较快报案 ,交警和现场勘查人员赶到也需数分钟乃至数小时 ,在这段时间里 ,围…  相似文献   

5.
高坠案件在缺乏现场视频监控及目击证人等其它证据支撑的情况下,如何判断自杀还是他杀一直都是难题.介绍了一起典型案例,通过细致的现场勘验与案情分析,确定勘查重点,对疑似部位擦拭提取检材,利用国产GA118-24B遗传分析仪成功检出死者遗留在窗户外边缘的脱落细胞,为判定案件性质提供了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6.
现场勘查是案件侦破的关键环节,对以后侦查活动如何开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作为现场勘查主体的刑事技术人员,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勘查现场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收集痕迹物证和生物检材,然后通过对这些蕴涵着案发过程信息片段的物证进行检验,对得到的信息片段进行分析、整理,复原出案件的真相,对犯罪过程进行重建,为侦查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侦破强奸、强奸杀人、轮奸等性犯罪案件中,精斑、毛发等物证的及时发现、正确提取及检验,对案件侦破有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起关键作用。作者结合自己工作,谈谈对性犯罪有关物证提取的一些体会。一、勘查现场及检查被害人时,应及时发现提取有关物证。除提取阴棉拭子外,应注意收集有关检材上的精斑。精斑多附着在被害人衣裤、被褥、纸类、席垫,也可附于被害人腹壁、大腿、阴毛上。典型的精斑发现并不难,但稀薄及载体为有色布类、纸张时则易被忽视,有条件时,应携带手提式紫外灯照射,精斑能发出银白色淡紫荧光,没有条件时,可将强奸…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现场勘查一般由刑事技术人员进行,侦查人员多在外围工作,使现场勘验率和证据利用率偏低;二是侦查与技术之间的界限造成侦查与技术严重脱节;三是在物证提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当;四是现场勘查笔录制作不规范。改革和完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刑事侦查人员必须参与现场勘验,实现侦查与技术的融合;完善刑事犯罪现场分析制度,整合犯罪信息;严格规范地制作现场勘查笔录;改进证据的提取、收集、固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警察技术》2006,(5):75-75
一、研究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性能与技术指标 目前.案件中最常见的是两大类物证检材,一是人体生物检材;二是与爆炸、纵火、枪击和盗窃等案件有关的微量物证检材。因此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制造上述二大系列物证包装器具。技术的关键是设计的合理性和塑制品加工工艺的精细程度。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不易破碎,携带方便,使用简易,注释规范,封装标准,启封作废.廉价以便一次性使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根据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的特点,总结出这类案件的现场勘验要点,为提高盗窃车内财物案的现场痕迹物证提取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值得勘验人员在现场勘验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物证快速采集标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分析研究百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现场勘验、物证提取及检验鉴定工作,针对此类案件现场出现的物证采集种类不全、采集质量不高及物证间关联性缺失等失误类型,初步制定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物证的采集流程和采集规范,构建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物证快速采集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一方面将现场视为证据库,通过规范的勘验行为,收集与案件具备实质关联的一系列证据材料,如现场勘验、侦查实验笔录、现场物证等,为逮捕、拘留,侦查讯问及法庭审判提供认定事实的依据——现场勘验取证;另一方面,较之证据学范畴的"证据材料",现场勘查将犯罪现场视为更加广义的"信息"库,从一些未必能在诉讼中作为定案依据的现场信息中,甚至从一些达不到关联性、客观性标准不能作为证据的现场情况中,通过案情假定案件的系统推断,为追踪嫌疑人及相关证据提供思路与可能——现场信息收集。现场勘验取证与信息收集,便是现场勘查所体现的侦查行为二重性——侦探(追踪)属性与证据调查属性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3.
命案现场勘查是刑事技术人员勘验检验工作中最最挑战性的工作。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打击,通常会伪造、破坏现场,加大案件的侦破难度,但无论在作案过程中还是在伪造现场过程中,却都会用不同方式在犯罪现场留下犯罪信息,只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现场勘验,选用适当的命案现场勘查保障设备,就可以尽可能多的收集犯罪物证信息,为侦查破案提供完整的物证信息链。  相似文献   

14.
基层法医在现场勘验尸体现场时,首先要充分掌握了解案情,要避免先入为主,在勘查过程中要随时将现场勘查所见与案情相甄别;要在现场对尸体进行初步检验,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争取采取相关措施的时间;要全面收集现场证据,以备检验;尸检要及时,并力争做到全面、细致并提取好理化检材,以备检验。笔者遇见1例扼死谎报氯胺酮中毒死亡的案例,正是得益于做到了上述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轮胎痕迹和车体痕迹鉴定,可以鉴别现场真伪,全面、合法地收集现场的相关证据,为侦破案件提供重要线索,甚至直接认定肇事人。要提高物证鉴定技术的运用效率,需要勘查人员具有证据意识,需要痕迹勘验方面的专门人才及不断更新勘验硬件设备。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刑事科学技术是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案件中可能成为物证的各种材料,为案件的侦查与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学科,①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作为刑事案件侦查的主要过程之一,刑事科学技术人员承担着现场勘查、物证提取与检验的重要任务。目前,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国外利用DNA检测技术破获侵财型案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已经取得的初步经验表明,DNA技术在侵财型案件侦破中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侵财型案件中收集、应用DNA证据的意识差,提取的生物物证易被污染破坏:脱落细胞类生物物证的转移特性对DNA证据应用的影响;接触类物证提取指纹对DNA检验的影响;等等这些是制约DNA技术在打击多发性侵财型犯罪中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充分拓展DNA技术在侵财犯罪案件中的有效打击作用,要强化侵财型案件中收集、应用微量生物物证的意识;提高微量生物物证的收集能力,规范操作规程;建立高效、规范的培训和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勘查现场出入道甄别盗窃现场伪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常情况下,犯罪分子在现场出入道上遗留痕迹物证的数量往往要比其它部位多,且更有价值。出入道的勘查不仅能获得较多的痕迹物证,而且还关系到进一步分析研究案情、判断事件或案件性质,所以应  相似文献   

19.
现场勘查失误不但会使现场上的痕迹、物证被遗漏、灭失,导致犯罪信息获取匮乏,还可能将无关的痕迹、物品引入侦查工作,以致干扰、妨碍案件事实的认定,诱发冤案。因此,从侦查阶段现场勘查入手,提高勘查人员从现场挖掘有效犯罪信息的能力,提升对勘查中无关、虚假信息甄别、排除的水平,是降低现场勘查失误率,遏制冤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一般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主要有:车轮痕迹、微量物证、手印、脚印、整体分离痕、擦划痕、擦拭痕、物品印压痕、DNA检材等,与之相对应的有关刑事侦查技术应用有如下若干方面。1.车轮痕迹技术的应用勘查逃逸案现场,首先应对地面嫌疑车胎痕迹进行发现和提取,通过对嫌疑车胎的检验分析可及时为逃逸案侦查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因为逃逸车行经地面,其轮胎痕迹是逃逸案中最为常见、最容易遗留并被发现的痕迹物证之一,而且,其轮胎痕迹与形成此痕迹的轮胎和配用车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在具体勘验时,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