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对美依存外交"、70年代的"桥梁外交"、80年代的"积极自主外交"、90年代的"重视东南亚外交"和进入21世纪后的"小泉福田主义"和"新福田主义"外交。日本战后的经济外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遭受了一些挫折。20世纪70年代末,越南入侵柬埔寨导致日本"桥梁外交"的失败;80年代,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积极自主外交"受到美国的干预而没有实现目标;90年代的"重视东南亚外交"因与"对美依存外交"发生结构性矛盾,而无法有效推进等。进入21世纪后,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将出现两种趋势:"小泉福田主义"和"新福田主义",但两者都摆脱不了战后日本外交面临的一个结构性矛盾,即对美依存与独立自主的亚洲外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后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复兴并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岸信介内阁成立后,提出"亚洲开发基金"构想,旨在以东南亚的资源、日本的技术与美国的资金形成"三位一体"模式,建立起日本主导的地区互补型经济秩序。在推进这一构想的进程中,岸信介将日本的身份定位成"亚洲盟主",以经济合作与战后赔偿为手段拉拢东南亚国家,同时以反共与援助东南亚的名义,游说美国充当"高级合伙人",即日美共建亚洲开发基金。但这一构想因东南亚国家的疑虑和美国的不信任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东南亚逐渐成为美国的亚欧地缘战略要地。受传统货币关系网络影响,战后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推动美元在东南亚的使用遂成为美国地区战略的重点之一。战后初期,美国稳步解锁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的经济与政治控制,为美元的渗透与使用创造条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利用日本和新加坡链接东南亚,降低冷战和越南战争的影响,加速美元货币关系网络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以自身的调整诱导东南亚的发展转型,采取措施削弱日本和日元的影响,利用美元货币关系网络捆绑东南亚的发展与未来,完成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使美元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东南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目标区域,中国要从美元国际化进程中学习经验并汲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经贸关系回顾 从二十世纪50年代末开始,日本就是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援助国,一直是多数东盟国家最主要的商品出口国。对日本来说,东南亚又是战后中国和朝鲜的重要替代市场,是重要的原料产地、商品出口地和资本投资场所。到1967年东盟成立时,东南亚与日本已建立起相当密切的经济关系。但多数东盟国家一直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东南亚各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展望2008年,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稳定因素,但是,总的而言,仍然是一个好年头.美国经济衰退给世界经济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东南亚经济蒙上一层阴影.然而,时过境迁,美国经济虽然是影响东南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已经不是唯一的因素,美国一打喷嚏,东南亚就感冒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东南亚政治在2008年基本能够保持稳定,马来西亚顺利举行大选;泰国前总理他信回国,新总理沙玛一再强调是他信的代言人,新政府执行了一条没有他信的他信政策.东盟通过了<东盟宪章>,它标志着这个地区性国际组织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东盟与各个大国的关系也比较顺利,日本在东南亚又有一些新的动作,福田首相继承其父亲老福田的路线,加强了东南亚外交.  相似文献   

6.
英国一位东南亚问题专家曾经这样建议:“防止日本利用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控制东南亚的最好办法是不要在该地区形成权力真空”。不幸是的,最近苏联的解体和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收缩确实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东南亚各国人民无不带着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情看待本地区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日本今后会不会挺身而出填补这个真空?如果会,则以什么方式填补这个真空?欲要回答这个问题,分析日本战后东南亚政策的发展和演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70年代以来 ,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迅速 ,一些国家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东南亚国家经济所取得的长足进步被称为“东亚奇迹”。然而 ,东南亚国家在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贫困化 ,城乡差距拉大 ,地区发展不均衡 ,分配不公 ,妇女问题等等。发展的不平衡性 ,已成为阻碍东南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曾经提出,利用美国资本,日本技术来“开发”东南亚的资源。其实质就是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和侵畧。所谓“日本技术”就是日本派遣或训练技术人员,输出机器,设备。但不止于此,日本还输出资本以及其他一切可以输出的货物。这一切做法都是为着日本垄断资本对东南亚推行经济扩张政策而服务的。日本对东南亚采取帝国主义倾销政策。因此,它和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是不平等的。岸信介政府提出“输出第一主义”以便保持“长期出超”的地位。在这种政策下,日本垄断资本一方面加强对东南亚的输出,而另一方面则减少东南亚的输入。这个政策已经遭到东南亚国家的反对。泰国政府对日本的片面出超和减少对它购买大米曾提出抗议(可参考本刊本期发表的:“泰国的经济开发及其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一文)。缅甸政府也于去年12月21日曾宣布停止日本货进口,直到日本同意增加大米的购买量之后,缅甸政府于今年初才撤消了这个措施。这些事件充分说明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政策已经碰壁。下面有关日缅贸易的两篇文章可供读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参考。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日本正走上軍国主义的道路。今后日本必定会加强其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和侵畧。而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也必定会更广泛,更坚决地反对日本的任何侵畧形式。  相似文献   

9.
论“雁行模式”的理论实质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时期的衰退之中,爆发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使在衰退中挣扎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危机过后,静心反思。究竟导致这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场危机与曾倍受日本所推崇并极心鼓吹的“雁行模式”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对“雁行模式”理论及其实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一、“雁行模式”理论的核心内容雁行模式(FLYINGCEESEPARADIGM)或译雁阵范式,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AKAMATSU)于1932年最早在《我…  相似文献   

10.
一、三国民商法轮廓描述 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尽管都属于东南亚国家,但民商法制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各自的历史、传统、文化、经济、民族、宗教等。 19世纪20年代起,马来西亚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马来西亚。日本投降后,英国又恢复了殖民统治。尽管马来西亚早已在1957年8月宣布独立,但它的宪政制度已经英国化,不仅如此,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也基本英化,形成了英国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土著法、中国习惯法、伊斯兰法、印度法、马来习惯法并存  相似文献   

11.
致读者     
《东南亚研究资料》今年起更名为《东南亚研究》。本刊前身为《东南亚经济资料汇编》,由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创刊于1959年。1960年东南亚研究所正式成立,遂改刊名方《东南亚研究资料》。60年代初期,正值新中国东南亚研究起步时期,我所也处于初创阶段。《东南亚研究资料》这一刊名正是反映了这种状况,适应了当时的需要。三年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60年代民主政体在东南亚国家的实行均以流产而告终,威权主义代替民主政体对东南亚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认为"民主"之树移植容易,但是开花结果却需要许多前提条件.本文从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三个角度分析东南亚国家实行"民主"所需的相应条件.并对"民主"在东南亚的发展趋势作了简短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现状与需求管理的瘫痪 (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状况 随着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萧条时期,当年号称“世界第一”的日本在90年代沦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经济实绩最差的国家之一。如下表所示,1991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1990年,1992年至1994年间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63%,这  相似文献   

14.
一、中日创业资本发展历程与现状的比较日本是亚洲最早发展创业投资的国家。1951年日本成立“创业企业开发银行”,负责向创业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由此产生了日本创业投资的萌芽。从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日本创业投资由此进入加速阶段。之后,由于中东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经验等原因,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与东南亚诸国,要么山水相连,要么隔海相望,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由于种种原因,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以前,这种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关系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直到7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关系才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呈现渐趋活跃的趋势。但是,与我国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或者与大陆同港澳台的经贸合作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比,我国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毕竟还是微不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日本加入"科伦坡计划",以准赔偿的形式开启了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历程,这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贸易开放、技术创新、组织效率等五个方面探讨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对受援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对东南亚五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在长期内有利于东南亚五国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均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丰裕的资源禀赋反而成为受援国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援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发展迅速,援助的形式更加多样,成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人道援助、工程建设、科教与体育支持、人才培训以及志愿者服务等中国援助东南亚的方式,总结对外援助与提升"软实力"和"走出去"战略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必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中国将在东南亚地区发挥更大、更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必然在地区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金融危机因果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金融危机因果剖析陈乔之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风波迭起,金融狂飚于1992年横扫英伦三岛,导致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1994年又横扫墨西哥,直接影响北美大陆,波及欧亚市场。当时,就有经济学家预言,下一次的金融危机可能在亚洲爆发,果然不出所...  相似文献   

19.
“科伦坡计划”是英国打着所谓抵御共产主义以及提高东南亚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招牌而创立的。而实际上是企图保持和巩固战前英国对东南亚各国的殖民地统治的地位。它的原先打算是:执行科伦坡计划的领导机构全由英联邦各国的代表组成,“计划”的费用也由英国来支付。但是,给軍备竞赛弄得精疲力竭的英国,负担不起这笔开支,不得不在1951年请求美国来参加科伦坡计划,企图靠美国的支援来达到它的目的。但是美国插手之后,却利用它来竭力排挤英国,扩张它在东南亚各国的势力,同英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目前,美国已成为对科伦坡计划国家的最大的投资国,这个计划的中心随之转移到了华盛顿。1958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科伦坡计划组织会议中,美国已更进一步夺取这个组织的领导权,并利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困难把它作为加强控制和掠夺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工具,同时还想达到它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竭力挑拨参加科伦坡计划的亚洲国家同中苏两国的关系。日本在科伦坡计划中也有着很大的野心。它依靠美国的支持,并利用美英的矛盾从中渔利。而实际上,参加科伦坡计划的东南亚国家得到的援助却少得可怜。它们所得到的是美、英、日资本的大量侵入,压低这些国家出口的原料的价格,使这些国家输入增加,出口减少,外汇短缺,赤字激增,从1957年开始,生产显著地下降,使些国家陷于严重的困难中。本文作者系科伦坡计划局情报处的工作人员,在文中极力为科伦坡计划粉饰,强调外国“援助”对东南亚国家的作用,鼓吹这些国家接受“援助”。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可透过一些数字,看出东南亚各国在科伦坡计划的控制和掠夺下经济困难的情况,以及美、英、日以“援助”为名,对这些国家实行经济扩张的情况。在这篇文章中也可看到美国已经成为这些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控制者,八年来西方国家对科伦坡计划的亚洲国家的投资,美国已佔80%以上。这篇译文,编者作了若干删節。  相似文献   

20.
增进中韩合作,恢复东亚经济增长活力汝信东亚地区经济经过90年代上半期持续增长后,在去年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不仅使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长率下降,而且使韩国、日本的经济和金融动荡不安。在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除中国、越南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之外,东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