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健 《党建文汇》2006,(10):51-51
中国人在“本命年”里穿红内衣、系红腰带等,讨个平安吉祥的民俗盛行已久。按照12生肖属相划分,我国每年就有上亿人进入“本命年”。文中这位小保姆看到这个商机后,开创了京城首家“本命年专卖店”,从中收获了近百万元财富。  相似文献   

2.
漫话生肖玉     
隔山 《党课》2011,(15):109-111
十二生肖中的“生”是指生辰时间,“肖”指相似。根据12种动物的习性来代表十二地支纪的纪年法始于战国时期,而用来印证人的生辰据说是源自东汉时的东方朔。这可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从此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了一个图腾,生肖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印度和中国相邻,却又被高耸的喜马拉雅山隔开,中国人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大不相同。如果想超越这些限制就必须要了解中国丰富的传统和文化。中国人与印度人一样有许多共同之处:敬重长者和权威,重视学习,热情好客,看重家庭生活以及男性享有优越地位。而我们双方的差别则可以归结为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人生观。中国人是“现世主义者”,而印度人是“来世主义者”。中国人只相信今生今世。在他们看来,眼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生活的目的所在。由于在他们眼中只有“今世”,中国人愿意尽力过好每一天,让自己过得平和、舒适和富足。他们更…  相似文献   

4.
狗年说狗     
狗在12生肖中的地位 按照12生肖纪年的排序方法.是以12地支和12种动物进行配伍,形成的组合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犬、亥猪。其中地支第11位与动物第11种,这两个同序位相配的结果为“戍犬”,所以在生肖纪年中,也就称这一年为“狗年”或“戍犬年”。犬与狗是同一类动物,古人习惯把体形大的称为犬,体形小的称为狗。可是体形再小的狗,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07,(5):39-39
出题:神秘人物的“地下工作”像地下工作者一样,“高考命题组”是个神秘的组织,大部分人是高校教授,而每个人的身份对外界都是保密的——一旦“入围”,就会被集中起来  相似文献   

6.
刘云 《学习月刊》2014,(9):40-41
印度的航天计划雄心勃勃,该国科学界有志于在火星探测领域领跑亚洲,尤其是一步跨到日本和中国的前面。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同期,因各种原因,日本和中国各自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和“萤火一号”都未能发射成功。在航天的这个方面。印度暂时领先于中、日两国。尽管发射成功,但印度火星探测计划仍遭到了一些网友嘲讽。  相似文献   

7.
三年很快就要过去,第一次握着漂亮女孩的手学跳交谊舞的那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早已被另一种情绪所代替,在抱怨“黑色周末”、矜持于外表的同时,猛然发现:就要跨出校门了。在另一个重要人生转折点,毕业生们无一例外地寻找自己的坐标。有人欣喜,有人失落,有人坦然,也有人顿悟,“心情就象风一样自由”的终于没有几人。回首几年走过的大学路,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轻声问自己——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15日是星期三,浙江省新昌县“星期三”服务总团一大早就来到距县城46公里的长征乡,将文化、科技、卫生、法律、计生等各种专项服务一直送到了海拔近500米的鱼将村农民的家门口。从2001年4月开始,新昌县就坚持开展“星期三驻村服务日”活动,将以往一年数次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改为一年50余次的众多服务主体“常下乡”,并使这项活动制度化。目前,在新昌县16个乡镇的416个村,农民翘首期盼的“星期三”不仅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经常享受温馨便捷的服务,也有力推动了当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图为县人民医院眼…  相似文献   

9.
世界都在反腐败,各国招数都有不同。最近看到几个国家的反腐新招,既饶有趣味,又行之有效,在此与诸君共享。例如印度有个叫“第五支柱”的民间反腐组织,他们发行了一种“反腐钞票”——直接套印印度50卢比的钞票票面,和真钞无异,但不同的是原50卢比的币值换成了0卢比,印度央行的印章则换成了“我承诺决不受贿也不行贿”的口号。  相似文献   

10.
中国邮政     
正集邮——让您一生受益的爱好!中国邮政定于2019年1月5日发行《己亥年》特种邮票1套2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肥猪旺福、五福齐聚。中国生肖邮票以"文化传承、大师设计、工匠制作"为核心理念。作为全年邮票发行的"开门票",生肖邮票体现了中国人辞旧迎新、铭刻纪念的习俗。第四轮生肖邮票通过深挖文化理念,以"家"的核心概念连结,将生肖的形象特点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巧妙结合,赋予生肖形象以"合家欢"的生动设定。  相似文献   

11.
印度在接待尊贵来宾时,有一个特别的欢迎仪式:“点红,”即在客人前额正中点一个红点。其实,印度人,特别是妇女更多的是给自己点红。只要去过印度就可以发现,印度妇女,不分老幼,不分贵贱,、都在前额正中点一个红点,这称之为“吉祥痣”。在印地语中叫“迪勒格”。  相似文献   

12.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22,(1):32-33
毛泽东在和平解放西藏外交斗争中对印度的外交策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斗争中,中共中央始终坚持坚定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印度、英国、美国都不希望看到中国和平解放西藏,但三国的态度和策略并不完全一样。印度企图最大限度地保留从英国继承下来的特权,保持西藏的“缓冲状态”,走向干涉西藏的“前台”,成为影响中国解放西藏的主要外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由美国主导、共14国加入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近日在美国洛杉矶召开部长级会议,这是该框架自今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首次面对面的正式高级别会议。根据会后声明,印度是唯一没有签署该框架四大支柱之一——贸易谈判协议的成员。笔者认为,与2019年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一样,印度此举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但从印度思维出发却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4.
1950年12月24日晚,在朝鲜战地后方北部山地的一间宽敞的木屋中,160多位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步兵第七师和第三师以及英国皇家海军突击队的俘虏们,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晚会”。“圣诞节”是基督教的节日,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重要。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不信仰基督教,也就无所谓过“圣诞节”、“平安夜”。但是,志愿军考虑到了,这说明志愿军优待俘虏工作的细致。美军和英军俘虏得知过节的消息后,一个个喜出望外。他们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这天都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修理得很整洁,每个人都穿着志愿军发的新棉衣,20多天前被俘时那种冻饿惊…  相似文献   

15.
现在社会上对“猫论”,即“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几乎家喻户晓。许多报刊杂志也经常提到“猫论”。有人在一本《白猫黑猫——中国改革现状透视》的书中以“五千年,一句话”来形容这句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过也有人对它有误解甚至偏见,认为那是实用主义,是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因此,为了澄清思想混乱,有必要对它的来源,出处和涵义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16.
众言妙语     
《党的建设》2014,(9):50-50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古罗马诗人昆图斯·贺拉斯·弗拉库斯 喜悦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当下直接的感受。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印度灵性导师、哲人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一个人最难做到的事,是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生活的中心。而只是在边缘。——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一家知名视频网站最近遇到了大麻烦。有网民在上面把印度圣雄甘地“恶搞”了一把。视频上,以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而闻名的甘地拿着一把自动步枪,还随着音乐跳起时髦的“钢管舞”。这番“恶搞”令印度人愤怒之极,印度多处爆发抗议活动,大学生阻断了铁路运行,甘地的家乡还举行大规模静坐示威。最后这家视频网站不得不迫于压力向印度人道歉。可能有人会说,印度人真缺乏幽默感,一个故去几十年的人,跟他开个玩笑,有什么了不起,犯得着大惊小怪吗?可是人家印度人不这么看。圣雄甘地在印度人心里,那就是不能乱动的“神”,不能允许任何糟蹋,外国…  相似文献   

18.
说鼠谈猫     
为了消除鼠患,人们“令鸡司夜,使狸捕鼠”(《韩非子》),“桎狗捕鼠”(《吕氏春秋》卷26)。西汉初年我国才有驯猫捕鼠的记载。据神经生物学家长期对猫研究证明:猫抓老鼠属于一种攻击行为。它的下丘脑里有“饱中枢”和“饮食中枢”,若“饱中枢”损毁,猫就不知饱地拼命吃,天长日久便越长越胖;若“饮食中枢”损毁后,就将不吃不喝,直至饿死。没有任何损害的猫,饥饿时见了老鼠,是非抓不可的。可现在,有些人视猫为宠物,用美味佳肴供养,这些猫也就用不着捕鼠了。久而久之,见到老鼠不知为何物,与鼠“和平共处”者有之,有时甚…  相似文献   

19.
曾晖 《廉政瞭望》2013,(5):20-21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几个朋友一起喝茶。甲感叹:“今天又挨领导骂了.心理不是滋味。”乙附和:“我也经常被领导骂,感受都是一样的。”丙补充:“只要受人领导,谁没领教过挨骂?不足为奇。”兄弟仨都说自己习以为常,但终究有一事不解——领导为什么爱骂人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词汇如同中国的方块字一样富有魅力。而词汇本身又带着不可避免的时代烙印。这些带有时代色彩的词汇,经过风吹雨打和时间的淘炼慢慢变成了典故。 毛泽东就是一个善于用典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创造典故的人。很多词汇经他说出,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语录。再过若干年后,这些词汇就必然成为典故。因此,搞清这些词汇的背景就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刻不容缓的任务。尽管纸页可以变黄,红色可以褪去,但那些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不会忘记如火如荼的1969年7、8、9三个月,也不会忘记《毛主席视察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时的重要指示》。那时,多少人听着红色电波传来的最高指示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啊! 笔者经过复杂的寻访,终于搞清楚了一些词汇的背景。现记录如下,供对此有兴趣的读者闲览。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有些背景是交叉的,因此希望读者朋友阅读时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