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阳春四月的科尔沁大地,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中国记者林”这一绿色工程又迎来新的春天。4月18日,中国记协、国家林业局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工作者代表启程来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参加中国记者林二期工程启动仪式。这是一曲全国55万新闻工作者和通辽市科尔沁区78万人民携手并肩、共筑绿色希望的颂歌。情系“中国记者林”去年三月,中国记协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为21世纪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华贡献力量的号召,倡议全国55万新闻从业人员每人捐种一棵树,营造“中国记者林”。经过多方选址和考察,中国记协决定将内蒙古通…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新闻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11月开评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发出《关于举办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的通知》,对此次评选活动作了具体规定。此次评选活动拟设国家期刊奖60名,国家期刊奖提名奖100名,“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和“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各100名。报送时间为2002年10月25日前,11月为初评阶段,12月为终评阶段,并举行颁奖和表彰大会。“中国记者林”工程竣工承载着全国75万新闻工作者绿色希望的“中国记者林”工程竣工,主碑揭碑仪式9月10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腹地记者林区举行。“中国记者林”工程于2000年启动,由中国记协发起,全国近400家新闻单位参与。3年共分3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记者在北京出席由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时,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向记者披露了他同穆老向毛泽东状告江青这一珍闻。年逾八旬的吴老慈祥地笑着告诉记者:“这段历史的细节,我今天算是对你首次曝光,你可以公开报道它!”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新闻界的两位泰斗——吴冷西和穆青,20年前曾经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毅然设法向毛泽东告过江青的状。尽管他们后来都受到残酷的政治迫害,但共和国的历史记载了他们的这一功勋。 金秋十月,记者在北京出席由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时,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向记者披露了这一珍闻。年逾八旬的吴老慈祥地笑着  相似文献   

5.
媒体资讯     
《城市党报研究》2006,(3):38-38
全国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年会举行2006年4月4日至5日,全国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年会在无锡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记协主办、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承办,会议主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的创新与合作”。全国50多家新闻专业期刊和媒体研究所的70位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宣部新闻局研究处副处长张烨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存厚主持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经过两天研讨交流,与会同志就新闻工作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创新与合作形成了共识。□2006年中国地…  相似文献   

6.
《城市党报研究》2006,(3):20-20
2006年4月4日至5日,全国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年会在无锡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记协主办、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承办,会议主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的创新与合作”。全国50多家新闻专业期刊和媒体研究所的70位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宣部新闻局研究处副处长张烨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存厚主持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7.
金秋十月,记者在北京出席由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时,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向记者披露了他同穆老问毛泽东状告江青这一珍闻。年逾八旬的吴老慈祥地笑着告诉记者:“这段历史的细节,我今天算是对你首次曝光,你可以公开报道它!“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昔阳召开,邓小平同志按照党中央的安排,在会议上发表了讲话。谁知江青却赶到会议上大放厥词,喧宾夺主,口口声声地说她‘代表毛主席向大家问好’,并且露骨地宣扬(水洗)中‘宋江架空晁盖’,以此影射邓小平同志。“正在会议上采访的新华社记者,…  相似文献   

8.
党迅 《党建》2010,(11):54-54
陈中华记者学院近日在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例以新闻记者命名的新闻培训学院。 "当代好记者"陈中华是大众报业集团的新闻记者,是全国新闻界重大典型。他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中宣部、中国记协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向陈中华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做记者不忘社会之真、人心之善、时代之需,让人民群众爱看我们的报道、爱听我们的故事,架起党和人民的连心桥,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自然就会生机盎然,充满温暖和力量。"好记者讲好故事"特别节目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本报今日刊发了十一篇优秀演讲的文稿。自2014年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发起"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以来,每年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当日在央  相似文献   

10.
记者日前从全国记协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中宣部、中国记协将在今年对新闻评奖过多过滥现象进行整顿、规范,以提高新闻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项工作已被列为中国记协2004年度重点工  相似文献   

11.
克君 《廉政瞭望》2007,(4):34-34
“现在要找吴敬琏、林毅夫、萧灼基这些经济学家是难上加难啊!“”两会”期间,记者来到经济界别委员入住的京丰宾馆,还没向新闻联络员报完“吴敬琏”这个名字,联络员指了指旁边堆成叠的纸条让记者看:“这么多的记者都要采访吴敬琏,他就是开会期间天天不睡觉也来不及啊!”为“躲”记者,吴敬琏、林毅夫、萧灼基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16日在京召开学习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英雄事迹大会,中国记协授予三位烈士“人民的好记者”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出席  相似文献   

13.
恐怕很少有哪个“笔杆子”能够这样牛气冲天:他敢于派员将央视记者的录相带夺走,敢于向“找茬”的检察官“叫板”……他就是海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海南电视台原党委书记兼台长鹿松林。前不久,鹿松林被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那么,是什么击倒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新闻强人”?从“笔杆子”到“新闻强人”1990年初,全国电视台台长会议在京召开。鹿松林以非同凡响的姿态,在全国电视新闻界引人注目。这一年,他刚满35岁,被业界誉为“中国最年轻的省级电视台台长”。随着电视同行彼此间的了解加深,人们看到了他那令人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党报研究》2006,(2):F0003-F0003
来自中央和26个省(市、自冶区)的136位报社摄影记者参加的“百家媒体记者聚焦台州”全国旅游新闻摄影大赛于2005年12月10日举行。一批反映台州旅游城市、风光的图片新闻和专题报道在全国众多媒体上集中发表。此次话动由浙江省旅游局、台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联合主办。“百家媒体记者聚集台州”全国旅游新闻摄影大赛,以天台山、神仙居、江南长城、长屿硐天、东海明珠大陈岛等浙江台州王牌景点为大赛指定地点,集中宣传展示台州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专家评委在干余幅作品中评出一、二、三等奖。这里选登…  相似文献   

15.
媒界链接     
抗击非典宣传先进获表彰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7月23日在京隆重集会,表彰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宣传工作的先进集体、优秀记者和优秀新闻作品。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等150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新华社记者王思海等298名记者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的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的系列报道《非典日记——来自隔离病区的报道》等498部作品被评选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新闻媒体以后如何搞好经济报道?《中国记者》2000年12期对此展开了专题理论探讨。李红梅在《经济报道如何面对挑战》一文中提到,“入世”后,经济报道将占新闻中更主体的地位,并更为人们所关注。但同时,“入世”对新闻观念、记者的价值判断标准、以及经济记者的素质都是一个挑战。目前有些经济报道是为宣传而宣传、很少考虑报道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为了显示我国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我们经常看到我国粮食增产多少的新闻,孰不知这种报道对于我国的大宗进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中的价格会产生重要影响,有时负面影响还很大。有的记者在报道中存  相似文献   

17.
某新闻单位在机关内部办了一期新闻理论培训班,组织记者、编辑脱产一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结果到第三天,参加学习的人已是应到人数的三分之二,以后逐渐减少,到第六天,会议室里参加学习的人已所剩无几。那些记者都到哪里去了呢?采访去了!为什么不学习而去采访?一位从第三天起就开始“逃学”的记者说:“当记者的有腿功,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2018年12月,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等组织的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在全国展开,好记者们深入主流媒体和各大高校,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新闻故事,讲述了如何以脚力深入基层、以眼力明辨真伪、以脑力深入思考、以笔力呈现作品,不仅在媒体行业中树立了典范,也为新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新闻记者权利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华社《新华时评》2001年11月1日发表新华社记者赵鹏、余孝忠就《重庆商报》女记者罗侠被殴打致伤事件写出的《记者的新闻采访权不容侵犯》时评。人民日报同年11月7日相继发表了题为《记者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写在记者节来临之际》短评。“时评”和“短评”引起新闻界共鸣与强烈反响,大家都义正词严地谴责了侵害记者人身权、采访权的暴力行为,伸张正义,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在新闻界维权呼声中,有的人曾提出新闻无法可依,记者权利难保的问题,企盼早日制定新闻法加强对新闻记者的保护。不久前,一位作者发表文章说:目前在中国“不光是采访权、编辑权、批评权等,在法律上都是既无条文根据也无判例支持,其赖于生存的采访、报道活动实际上没有任何法定权利。”等等。上述观点是新闻界长期关心和议论的话题,对深入研究和探讨关于中国新闻法制现状和新闻权利的法律地位问题,对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推进新闻法制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法律意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我采写的人物通讯《本继:植绿两山一沟的僧人》。分别获得“甘肃省2002年度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好通讯二等奖”、“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副刊、星期刊好作品二等奖”,“中国地市报作品好通讯三等奖”、“甘肃省第十六届‘环境好新闻’三等奖”共五个奖项。总结起来,这与我近些年来认真研读、实践梁衡同志的新闻理论不无关系。我这个人比较偏爱梁衡同志的新闻论著,这篇作品能获奖,可以说是得益于他的有关新闻论著。梁衡先生在《传媒新论》中认为新闻可以分为“瞬间新闻和稳态新闻”,瞬间新闻由于时效性强,稍纵即逝,因而“记者写这种新闻关键要快,叫‘抢’新闻。”他还认为“稳态新闻”是指事件“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