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努力开创广东粮食生产新局面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粮食生产连续三年滑坡,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我们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行政、经济、法律措施.1994年创造了大灾之年夺丰收的奇迹,粮食获得增产.农业全面发展。去年全省粮食比上年增产6亿斤,增长1....  相似文献   

2.
邻水推广避灾高产农业新技术持续增产素有农业科技之乡的四川省邻水县,探索总结适合本地气候特点的农业增产新技术.走出了一条依靠农业科技避灾抗灾的成功之路,促进了全县农业持续增产。互994年夺取全省农业增产之冠,1995年又获大增产,再上增产增收新台阶,全...  相似文献   

3.
刘永平 《前进》2011,(7):27-28
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其中,农民增收是关键。临县作为全省的贫困大县、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近90%,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程敏 《江西政报》2006,(8):45-46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近年以来,我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十一五”规划精神,积极进行投资结构调整,加大了对农业、工业和科教文卫的投资力度,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开局年的第一个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0%。  相似文献   

5.
《山西政报》2006,(7):21-23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我省水资源短缺、气候恶劣、季节性降雨频仍,虽经全省人民有效防御、积极治理,但水土流失依旧严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人民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省组织实施“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现就工程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2013年是农业“十二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农业工作将按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供给、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海南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契机,切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各项支农惠农力度,科学引导农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不断加快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着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努力消除“豇豆事件”的影响,进一步疏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全省农业经济在惠农政策、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产业化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保持了较快发展。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258.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1%,继续在较快轨道上运行,为整体经济稳定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祁小纳 《协商论坛》2006,(12):19-21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篇之年。时至年终,盘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时,农业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页。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今年实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农业大丰收、农民大增收。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01亿斤增长10.3%,粮食增产占全国粮食增产的近一半,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可实现近10年来的首次两位数增长,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以上。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河南时,盛赞河南不仅解决了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支持了全国,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河南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山西政报》2010,(17):63-63
近年来,翼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强化项目管理,努力创新开发机制,积极致力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项目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连续两年蝉联全市第一。被临汾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县”.被临汾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集体三等功”称号.加10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江西政报》2008,(16):1-1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打好春耕备耕和恢复果业生产两场硬仗,有效顶住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上半年农业生产带来的压力,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下降的压力,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农民连续四年增收、基数过高增长困难的压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农业整体发展形势超出预期,粮食生产超出预期,农民收入增长超出预期等特点,可以说,这是我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一大成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紧紧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路子,加速了农业大州向经济强州的转变。1997年,全州粮食总产量达9.36亿公斤,比1990年增长23.3%;农业总产值22.98亿元,增长2.7倍;地方财政收入84354万元,增长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增长47.7%。从实践情况看,发展农业产业化,根本的,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培强产业“龙头”,搞好配套服务,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组织领导,五管齐下,着力推进。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楚雄经济运行的重要产业。近…  相似文献   

12.
范堆相 《前进》2001,(9):4-6
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农村发展与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它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之一。20多年的实践证明,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农业的基础上,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一、深刻认识乡镇企业的重大作用,确保“十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有个更大的发展“九五”期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长率6.4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463亿元,在全国排第15位。上缴税金39亿元,占到全省财政总收入的20.1%;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867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45.5%;…  相似文献   

13.
刘钊林 《今日浙江》2012,(11):25-25
在全省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县(市、区)排名榜上,绍兴县绝对额为92.2亿元,同比增长11.5%,两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二位。去年以来,绍兴县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和“服务业兴县”两大战略,有效投资持续保持高增长和大体量,实体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汉沽区农村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正确指引下.中共汉沽区委、区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奋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15.
《人大论坛》2010,(7):5-7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是云贵大型煤炭基地的主体,也是国家规划的重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重要省份。据贵州省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尽管受雪凝灾害和金融危机影响,全省煤炭工业总产值仍达到508亿元,同比增长59.7%,煤炭税费超过46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 1989年,咸宁市经济全面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从完善双层经营责任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入手,走综合开发之路,坚持“绿色革命”,“科技兴农”,全年出现“十大增长”: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产8211吨,增长4.3%;油料比上年增产957吨,增长13.8%;牲猪饲养量比上年增加1.04万头,增长4.6%;鲜鱼产量比上年增产340吨,增长9.5%;茶叶比上年增长158吨,增长10.7%;水果总产量比上年增产834吨,增长1.2倍;桂花,比上年增产21吨,增长20.2%;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为13628万元,比上年增加424万元,增长3.2%;农业总收入为210883万元,比上年增加1956万元,增长10.2%;人平纯收入为534元,比上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欧阳万坤 《政策》2010,(4):25-27
县域兴,则湖北兴;县域强,则湖北强。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承续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势头.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力促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加快湖北科学发展增添了动力。据统计,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7208.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6.2%.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3%;  相似文献   

18.
张道恒 《世纪行》2006,(4):29-29
一、“十五”时期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一)年度进出口贸易规模放大近两倍2000年,湖北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2.1亿美元,2005年湖北省进出口总值达90.9亿美元,“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增速始终高于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速为12.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农业州,建州50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协作配合,真抓实干,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立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结合实际,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1.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农业增加值60.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2737元,比上年增长14.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2%。  相似文献   

20.
“三避”技术、“喷灌”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近年来,阳朔县引导农民将一项项农业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56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6977元的平均水平,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领先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