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青少年修养》第十课中的辨美丑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与丑,懂得心灵美最高尚,灵魂丑最卑劣,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教育学生加强美育修养,陶冶美的心灵。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实录 (有删节)  相似文献   

2.
我尝试着在使用现行教材的同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课教学过程中,我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学生分析优秀企业经营者的事例,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佩崇尚优秀企业家,感悟“科技打造精品,诚信铸造名牌”的经营理念,树立诚信的价值观。我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前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优秀的企业经营者的事例,并在上课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大家介绍材料,与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小组介绍蒙牛老总牛根生,有的小组介绍海尔…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在二十几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也越来越感到,教师只要有意识地使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灵动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通过讲故事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根据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如在上《十五从军征》这首汉代乐府民歌的过程中,我给配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青少年修养》课应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评定其学习成绩。这样做,就能够更好地发扬无产阶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考查学生行为表现的标准以《中学生守则》和课本所学的内容作为“修养”课行为表现的成绩评定的标准。课本的内容基本与《守则》是一致的,但有些还超出了《守则》的范围。如树立崇高的理想,明辨是非美丑,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等。但这些都是青少年思想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强调的问题。正如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所指出的,要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这些也是对青少年的要求。所以,应  相似文献   

5.
新活实贯     
在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我追求四个字:新、活、实、贯。“新”,每一课,每一框,每至每一课时,我都力求采取和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第二课时,三个框题我就采取了三种教学方法。《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主要采用讲述法,《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及其相互关系》则要学生自学,要求写出提纲,最后请一个勇于发言的学生当”老师”,将本框内容讲一遍。《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则采取讨论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学生觉得新鲜、实用。“活”,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灵活使用教材教参,二是灵活运用备课本。教材教参是我们教学的基本依据,但决不应被教材教参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要灵活运用。如,第一课中的《科学的先进的人生观》一框和第四课中的“共产主义是最科学的理想”问题,我提出一个极为简单而学生又不真正懂得的问  相似文献   

6.
教学一得     
比·较·法比较法是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方法之一。在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相近或相对立的概念,原理,如各社会的生产关系、两种不同的民主、两种不同的商品经济、各种不同的人生观等等。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正确地认识有关的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美丑的能力,从而懂得爱什么,恨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相似文献   

7.
当教师的应当多照镜子,这里指的是多照学生这面镜子。如何去照?方式方法是很多的,可通过师生谈心、座谈会、书面调查或书面测试等方式。我教《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时,曾经在期终考试的试卷中出过这样一题:“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清运用具体事例概括谈谈你现在的政治老师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并规定,对老师意见提得多,提得中肯,合乎实际,就从优给分。教初中时,我又对授课的初三年级六个班360名学生进行了政治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以前我总以为自己教得不错,学生不可能有什么意见。看了答卷和调查情况后,才知学生对我的教学竟有那么多不满意,他们有理有据地指出了我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这真是不照学生这面镜子很骄傲,照了之后吓一跳。  相似文献   

8.
《公民》课教学目的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都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为此,我在《公民》课教学中认真贯彻《规范》精神,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础文明训练的途径。其主要做法是“六个要”:一、要做到“三备”。即教师要备好教材、《规范》和学生行为表现。在“三备”时,我坚持了“三个三”的备课原则和方法。所谓“三个三”就是“三选择”、“三对照”、“三深入”。“三选  相似文献   

9.
北京师大编写的实验教材《公民》通俗易懂,联系实际,可读性与实践性较强。教师怎样根据这一特点,由浅入深地讲清道理,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要求的目的呢?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通过课外活动,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现以原实验教材第八课“审美情趣”中的一、三框为例加以说明。第八课这两个框题的教学目的总的来讲是让学生懂得生活充满美、生活需要美,塑造美的心理,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而重点就在于教育学生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呢?我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0.
在讲抽象的概念原理时,尽可能引用一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例深入分析,而具体事例又要尽可能通俗易懂,这样,易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我在讲“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概念时,用了下列事例进行分析讲解。  相似文献   

11.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12.
【案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八课第一框《身边的诱惑》中提到了“金钱的诱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我觉得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进行教学。于是我在学生讨论、分析完教材中“两位学生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这一材料的基础上,又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当营业员多找你零钱了,你会怎么做?”、“当你在路上捡到了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时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金钱的诱惑”,使学…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二思想政治课教材,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否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十分现实而迫切的任务。 笔者在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通过探索和尝试,悟出一点:创造良好的情景,能使课上出“味道”,会“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杜威语)。 一、引用事例,“感”在其中。 在初二法律常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联系学生贴近又感兴趣的日常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传授法律知识。如在学《公民的人身权利》这一课时…  相似文献   

14.
怎样才能使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达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呢?现以《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八课第一节的“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为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初步认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加  相似文献   

15.
“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中心内容。它是全日制普通中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第五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体会到:讲授时,若只罗列全国人口数量和素质状况,摆出一大堆数字,往往还不足以使学生对认真执行我国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新编实验教材——《公民》,具有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实践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两点做法: 一、根据趣味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公民》课引用了一些名言,生动的事例、故事等,学生看书觉得有趣味。为了拓宽学生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青少年修养》课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必须引导学生及时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根据学生特点,把讲授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的事例之中。 1.择编名人故事。如讲“培养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一节时,我们选编了《吉将军书“我是中国人”》、《徐老断指血书》、《华罗庚弃“洋”回国》、《徐悲鸿比画》、《遇静去港又离港》、《战俘营里的游行》等故事。在讲《热爱中国共产党》一课时,我们选编了《革命低潮徐老入党》、《邹韬奋临终立遗嘱》、《陶将军九十高龄入党》等故事。又如在讲《尊敬老师》  相似文献   

18.
《新华文摘》1987年第8期在《论点摘编》的栏目中,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论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做过“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结论。这一论点出自王守义、荆学民同志的文章:《对“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问题的思考》(载《山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文章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与“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混淆它们的本质差别,会造成“理论上的一系列混乱”。“世界本原”问题的提出和存在,是建立在科学尚未分化或分化还不发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要举一些事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但有时举了不少事例,却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这是什么原因呢? 长期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精心选例,对事例进行筛选,提高事例的质量,是举例成功的关键。怎样选择恰当的事例呢?  相似文献   

20.
一、事例教学法的含义及主要特征所谓事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一个典型事例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事例教学法以事例为载体。事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事例的运用,这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是事例呢?通俗地讲,事例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事件的特定情景的客观描述。所以,事例教学法让学生接触到的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贴近社会,贴近生活。2.事例教学法以课堂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课堂讨论是事例教学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