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斯密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他仅仅视劳动为积累财富的手段,赞美能带来资本增殖的“生产性劳动”而贬低“非生产性劳动”;黑格尔继承了斯密的劳动观,并从哲学高度提出“劳动创造人”的全新命题,但他唯一承认的劳动只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斯密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把劳动与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南阳棉纺厂车工吴天保因妻子动手术向车间领导请假,因未获批准而不得已自行离岗18天,回厂后车间领导就不让他上岗了,棉纺厂也未对吴天保做出任何书面处理决定。没有档案,不认可劳动关系,退休手续难办,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吴天保从42岁一直奔波到72岁,经过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二审和再审,终于维权成功。2010年10月8日,法院受理了吴天保的执行申请,执行到位后他就可以按月领到养老金了。  相似文献   

3.
成波 《工友》2011,(11):10-11
39岁的吴和仪已经6个月没有上班了。 当了15年保安的他在专心致志准备一场维权官司。为了打官司,这位来自四川省沐川县农村、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专门买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书籍,  相似文献   

4.
徐栩  何家票 《时代风采》2013,(12):26-27
5月7日,记者接到来自玉溪的职工陈星霖的电话,他告诉记者,自己与某保险公司玉溪中心支公司一场旷日持久的劳动争议,不久前以法院下达的一纸判决书暂时落下帷幕,在先前的劳动仲裁和后来法院的判决中,他提出的请求都被驳回,“官司”以完败告终!对于这一结果,小陈现在想不通,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哲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哲学是一门处于哲学与具体的劳动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我们既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门哲学分支学科,也可以看做是劳动学科群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或"元劳动学"。劳动哲学学科体系包括如下基本环节:劳动一般、劳动者、劳动与价值、劳动与产权、劳动与资本、劳动与管理、异化劳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劳动哲学透视、对工会运动的劳动哲学透视。  相似文献   

6.
劳动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对劳动幸福观测维度的测量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劳动幸福程度。劳动幸福可以从四个观测维度进行测量,分别是劳动发展维度、劳动解放维度、劳动尊严维度以及劳动基础条件维度。这四个维度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共同促进劳动幸福程度的提高。根据这样的理论建构,研究设计了"劳动幸福问卷”,对来自全国的样本进行了网络在线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幸福四维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符合本研究的理论建构。这说明“劳动幸福问卷”在总体上是可用的,是一个可靠和可信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7.
王宏林  王新  陈若禹 《工友》2014,(4):20-21
正受伤了,公司却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3月8日,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女法官铁莹莹收到一份节日礼物,一封大红色感谢信。一名工伤职工感谢她秉公执法,维护了他的合法权益。送感谢信的工伤职工小陈,今年28岁,在郑州一家建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班,从事机械制造工作。  相似文献   

8.
华勇 《工友》2012,(7):33-33
医疗期还未到,宋玉青便被企业买断,为争取权利,他上访8年,打了2年的官司,最终他的利益得到维护了吗? 一 宋玉青,1950年出生,1974年被招为钟祥市官庄湖农场供电所合同制职工。2003年5月,因企业改制,农场供电所被钟祥市供电公司兼并,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的解决遵循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模式.劳动争议诉讼是当事人解决争议的最后途径.当前,没有独立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和<劳动争议诉讼法>,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这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因为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用处理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纠纷的民事诉讼法来处理表面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的主体之间的劳动争议,是极为不妥的.  相似文献   

10.
黄龙 《中国工运》2008,(5):27-29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关键环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仲裁程序,特别规定对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力图将多数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予以解决。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地位。三方原则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推动落实这一原则,对于工会依法参与仲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廖巧玲 《工友》2015,(3):9-11
推动劳动法律贯彻实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会应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劳动法律监督,推动形成有利于劳动法律实施和职工权益维护的舆论氛围。一2月2日,《劳动法》实施20周年之际,中华全国总工会专门梳理了2014年度我国劳动关系领域的违法案件和劳动事件,并从中挑选了昆山中荣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等10起典型案例,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集中公布。全总法律工作部负责人郭军表示,从目前我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 ,劳动关系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既要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的劳动关系问题 ,又要着眼于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坚持《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总结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实践经验和不足,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尽最大可能将劳动争议案件解决于基层,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一方面赋予了工会更广阔的履职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提供了公正高效的法律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放军 《工友》2011,(2):41-41
近日,50岁的无锡威孚集团工会干部项航随着人流走进市总干校课堂,开始了他总计120学时的“劳动关系协调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学习。从事了十多年工会工作的项航感慨地告诉记者:随着劳资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基层工会直接面临着众多复杂的劳动关系协调的压力,企业工会干部急需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取得劳动关系协调师这一国家级职业资格,将会使自己在协调劳资关系方面更有底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现今在处理和解决劳动关系纠纷上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劳动仲裁和向法院提起诉讼两个大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劳动仲裁和法院审判,虽使得表面问题得到解决,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则会随仲裁和审判的结束而结束。这对于劳资双方的利益都是一种损害。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人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人都享有与生俱来的劳动权利。应当平等保障所有劳动者的劳动人权,以体现劳动价值。在此法律规范下,劳动自治作为意思自治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反映,体现了劳动权的契约自由。应允许符合劳动伦理的劳动力自由交易行为。国家应在国际劳工标准基础上,建立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相适应的劳动年龄制度,顾及未成年人和退休人员的劳动需求。法律对劳动权利应当保护性限制,而非限制性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劳动争议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制解决途径,在内部调解机构调解之后和国家公权力介入进行强制裁决之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因其独有的模式、独特的成员构成、高效的运作方式以及相对经济的仲裁成本在解决众多劳动争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因为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本身存有的问题引起了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劳动关系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既要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的劳动关系问题,又要着眼于完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互动信箱     
《时代风采》2014,(6):29-29
60岁再就业,可否认定“劳动关系”? 案例:我于2009年与某学院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当时已年满60岁。合同约定我专门从事学院花房及园林养护工作,此前,我在另一家企业工作时,企业为我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仅9年。2013年春节过后,该学院决定对60岁以上人员一律解除劳动用工合同。结算工资时,学院以我应聘时就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根本不是法律规定意义上的劳动者,不能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为由,拒绝向我支付经济补偿金。请问,我63岁被解聘,能否享受补偿金?  相似文献   

20.
百合 《工友》2011,(4):34-35
"来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汉江)之前换的地儿多,1990年到金汉江,再也没动过,一晃就21年,我都61岁了。"周家贵的开场白让人有些意外,眼前的他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看上去最多五十出头,却不曾料到他已过花甲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