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编者按]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深刻转型,若干热点理论问题,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如何看待私有制和剥削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国有企业改革和就业、收入差距过大、经济体制改革、劳动价值论等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为了科学认识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南开大学副校长、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逄锦聚教授.本刊在2003年第5期刊登了采访稿的第一部分,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现将采访稿的第二部分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在河北廊坊举办了第三届论坛,题为"可持续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作为全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学术团体,近年来大量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引人瞩目,为了详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采访了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联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了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最高政治原则,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配与社会公正理论,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理论,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社会公平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决策者在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实际上作为制订经济政策主要的理论依据的同时,忽视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本文强调,在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应保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和自由市场的批判精神及其对社会均衡发展和分配公正的关注,在经济政策中兼顾经济增长和分配公正的双重目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大卫·科茨(David M.Kotz)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苏联与俄罗斯问题专家,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苏联问题以及中国经济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积累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现任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主席。主要著作有《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危机:21世纪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新自由资本主义的兴衰》等。2015年10月,科茨教授访问北京大学期间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就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现状、市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持续崛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特质和思想辉煌的内在禀赋.这一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理论内涵和历史进程的基本方法,也是从"历史路标"意义上展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阶段和理论建树的学术依循;这一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主题;这一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不仅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而且还把这一过程形成新的思想升华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中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西方“列宁学”对列宁主义的思想来源以及列宁的经济和哲学等观点进行批判和诘难,并据此否定列宁主义.西方“列宁学”认为,列宁是典型的民粹主义者,列宁的经济思想具有“讽刺意义”,否定列宁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对西方“列宁学”对列宁主义的歪曲和批判进行再批判,在揭露西方“列宁学”谬误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列...  相似文献   

8.
数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白暴力教授访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排斥数学方法的, 是不能用数学方法表达的; 还有些西方经济学家使用数学方法来责难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了回答西方经济学的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白暴力教授领导的课题组, 对建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数学体系进行了探索, 应本刊之邀, 白暴力教授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思路和计划。  相似文献   

9.
曲折跌宕的受关注度 一、《资本论》的诞生到资本主义的危机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后,在当时成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特定的考察对象,采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研究方法,不仅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和经济过程进行动态性分析,还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理论向实践的新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20)
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国际经济发展的历程,深刻地告诉我们,中心转移迟早总会发生。在研究国际关系的芸芸学者中,不能不提及罗伯特·吉尔平。这位曾先后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员、美国总统技术和经济顾问团成员的当代西方著名国际政治经济学家,多年来,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写下了《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等多部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对近代以来一些典型的国际经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它"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今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今天的时代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如何理解《资本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如何运用《资本论》中的重要原理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资本论》中的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有何启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有哪些重要方向?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现代化有什么借鉴意义,如何借鉴等,是我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经济学的现代化包含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对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但是也要防止把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化的倾向。只有循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方向,才能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国际政治经济学先后经历了宏观层次的范式辩论和中观层次的开放经济政治学两个学科发展阶段。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又一次重塑了国际经济秩序。由于支持开放经济政治学这一研究路径的单极霸权结构逐渐坍塌,学界开始全面反思开放经济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在新时代的局限性,并试图重新找回体系结构、国家权力和理念冲突等因素对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塑造作用,并且强调由"方法导向型"向"问题导向型"的研究转变,这促使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第三波知识浪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末以来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对发达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作出了多种理论反应。本文考察了后现代取向的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当代法兰克福学派以及法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等五大流派和思潮关于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演变的阐述,指出其区别于70年代末以前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整体经历了后现代的多元文化转向,形成了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去阶级化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倡导反阶级政治的、激进的多元民主战略。  相似文献   

16.
垄断资本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该学派以探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原理和运动规律为己任,在建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理论的过程中,批判性地吸收了美国制度经济学鼻祖索尔斯坦·凡勃伦的"破坏一不在场所有权"理论。在此基础上,该学派凝练出经济停滞和金融舵手等概念工具,构建了以"停滞一金融化"悖论为内核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学说,为理解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提供了极富洞察力的分析视角,也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70年代后期开始的科技产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这个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例如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的生产管理模式转换、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金融市场的独立产业化与全球化、信息革命与新经济、莱茵资本主义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股东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前没有看到、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没有认真涉及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认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这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学者必须努力完成的重大科研任务。当然,在这个研究过程重要认真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左派学者在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际政治学中的新现实主义思潮出现于70年代末,它是对现实主义的“修正和补充”,是现实主义传统理论的延伸和发展。它不仅强调政治的作用,而且注重经济的作用以及政治与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此,它提出了相互依存、复合相互依存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美)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美)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美)J·E斯贝茹的《国际经济关系学》、(美)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英)苏珊·斯特兰奇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等等。 综观新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我认为,它具有两重性,即:一定的客观性和霸权性。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31日,美共经济委员会委员、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天文物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跨学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杂志——《自然、社会和思想》主编欧文·马魁特在中央编译局作了题为《被全球化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讲座,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完全没有过时,但是全球化推动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向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提出了若干理论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答。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左翼学者纷纷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危机进行研究,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本文对这些日益庞大的马克思主义著述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关注了戴维·麦克纳利的《全球衰退》一书。在肯定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书中的许多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和周期性演变以及金融资本主义兴起所带来的许多重要变化。最后,本文还就近年来日益高涨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