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篇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政代表大会和抗日人民代表大会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由李先念、陶铸、陈少敏等为代表的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党委,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带领边区军民通过不断地武装斗争,逐步发展状大起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后,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人民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屠杀与镇压,根据地内的人民政权被摧残殆尽。  相似文献   

2.
张肇俊 《世纪行》2011,(5):10-12
鄂豫边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战略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外围点燃抗日烽火,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艰苦创造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翻开鄂豫边区创立和发展史册,闪耀着周恩来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3.
1939年,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在鄂中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后,遵照中共中原局“不建立抗日政权,单靠军事行动是很难立足的”指示,于1940年初在鄂中的京山、安陆、应城等地开始创建基层人民民主政权。l940年1月至3月,美国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女士深入鄂豫边区采访,先后在京山大山头、八字门一带亲眼目睹了边区民选活动的盛况.特别是不少地方采用选民在候选人背后的碗中丢豆子作选票,直接选举保务委员和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形式,十分生动,令人难忘。通过一系列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许多优秀的工农分子当选为乡(或保)务委员,这是继红军时代以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的战略中枢。抗日战争时期 ,邓小平作为八路军 12 9师政治委员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 ,和刘伯承一道为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活跃着一批抗日女战士,她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本文从一个侧面介绍她们一些可歌可泣、鲜为人知的故事。鄂豫边区女战士分布在军队和地方两个方面,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到中原突围,前前后后大约有千人左右。在这个群体中,有肩负党、政、军重任的高级干部、革命前辈陈少敏、危拱之、钱瑛、曾志,有许多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此外绝大  相似文献   

6.
从实际出发开展统战工作的一个范例蔡康志抗日战争前夕,活跃在桐柏山区的中共鄂豫边区省委,面临着如何处理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的关系,如何从实际出发执行统一战线路线的问题。当时的鄂豫边区,是河南省委遭破坏后放1935年夏,由失去领导关系的豫南、鄂豫边区两地党...  相似文献   

7.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高化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领导下建立了民主政权的抗日根据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总后方,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在统筹安排、全国搞好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社会改造等各方面建设的同...  相似文献   

8.
雷小倩 《人民论坛》2012,(26):196-197
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中共通过口号标语、革命文艺、创办《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等形式,把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渗透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里,把中共意识形态及其先进的文化成功地根植于边区乡村社会中。这成为中共抗日民主政权能够生根、发展、壮大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有重大突破,根据抗战时期国内政治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加强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了普选和三三制选举,这是中共党人审时度势,而提出的革新之举。针对当时党内外人士产生了种种疑虑,我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在实践上统一思想,不仅巩固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也为我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党的监督是保障 统观邓小平的监督理论,可以看出,党的监督在监督体系中起着保障作用。党的监督保障着国家机关的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顺利的贯彻执行。早在抗日民主政权时期,邓小平就向全党提出了“党对政权要实现监督的责任,使政权真正合乎抗日民主的统一战线的原则。”当时,在“三三制”政权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或少于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晋林 《传承》2011,(21):12-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建立了参议会"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对于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的建设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成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抗日民主政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春秋》2021,(5)
正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的前身是1927年6月在济南建立的中共山东省委。从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建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到12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撤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战工作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在鲁南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8年春,鲁南大地上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虽然在4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但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抗日民主主义是毛泽东整个民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争取民主保证抗战胜利的重要一环;民主共和国是抗日民主的国家形式;三三制政权是民主共和国的政权模式;授权给农民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实质。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毛泽东抗日民主观的主导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7,(11)
<正>本刊讯11月22日,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陈天会率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及共青团、青联界别部分政协委员赴大悟,开展委员活动日和界别活动。陈天会和政协委员向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向英勇牺牲的烈士致敬默哀,随后参观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原突围纪念馆,缅怀英烈事迹。面对一幅幅展品,委员们为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  相似文献   

15.
张曾祥 《前进》2004,(10):27-3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邓小平是少数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家。从《邓小平文选》上看,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从自己的工作出发,着眼整个事业的发展,对党的领导、政权建设和党的执政理念做过深入探索。这些探索都反映了作为政治家的邓小平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理念。我们就从《邓小平文选》的这些文章中,来分析邓小平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理念和它给我们的启示。一、《党与抗日民主政权》:党对政权的领导和如何实现党对政权的领导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形势的需要,我们党在抗日根据地领导抗日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16.
杨圣清 《前进》2005,(8):32-35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了参政(大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掌握全国政权三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参政和执政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等人民武装,经过浴血奋战,在北起大青山,南止海南岛,东迄黄海、东海之滨,西至陕甘宁边区的普及全国19个省内,建立了19块(按行政区划是17块)抗日根据地,人口达1亿以上。并在19块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共积累建政经验最丰富的一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实际上是建国后中共领导下的全国政权的一…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不仅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地主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 ,而且还指“各个抗日阶级抗日党派的 ,以平等的民主原则选出的 ,适合共同抗日与各个阶级利益的政权。”[1] 为了加强和改善对这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实行有效领导 ,中国共产党加强了政权中党团[2 ] 建设 ,通过党团及其成员实现对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本文谨就党团的这种中介功能进行初步探讨 ,以就教于学界。一、政府和参议会内的党团及其任务早在 192 7年 6月 1日 ,中…  相似文献   

18.
王保成 《协商论坛》2013,(10):53-55
1938年2月,日军侵占修武县城,国民党修武县县长携印南逃,进步爱国势力上山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很快于3月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国共合作性质的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是河南省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共合作县级政权,它在修武抗战初期为抗日武装募集军粮,扩征兵员,组建地方抗日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修武县城的沦陷与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和天津,接着向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是由二十三县组成的,其中包括华池、环县、曲子、新正、新宁、合水、庆阳、镇原等县,面积十二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一九三七年九月,在我党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九月六日,边区政府宣告成立。陇东这块红色区域随即成为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团结抗日辅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王启峰 《传承》2009,(8):4-5
鲁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建立的较早的根据地之一,它传播了党的抗战思想,统一了各种抗日力量;有力的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抗击了日伪等顽固势力的扫荡,保存了党的有生力量;建立民主政权、探索特殊时期党政一体管理模式,为山东省政府和华东解放区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