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社区重建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国企改制社区重建关系到企业改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改制后社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以对湖北省赤壁市蒲纺集团改制过程中社区重建为个案,分析了社区重建过程中社区的自我整合状况,为同类社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的若干法律问题的调查史殿美孙永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保障和促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国有企业改制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一些与法律规定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3.
规范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校办企业改制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校办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制,面对改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监督措施,旨在规范高校经营类国有资产的管理,加强校办企业改制过程监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借企业改制之机,侵吞公共财物案件的发案数和涉案金额都呈攀升趋势,而贪污罪案件则要占到企业改制中职务犯罪案件的50%。虽然国企改制以及改制过程中的犯罪现象具有阶段性特征,但所争议的问题却涉及贪污罪构成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故而将国企改制中认定贪污罪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为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笔者调取了近年来江苏全省法院审理的国企改制中涉贪污罪的案件  相似文献   

5.
企业改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活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企业债务情况复杂,政策性较强,执行起来难度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依法执行改制企业.处理好企业的债务问题,是保障企业改制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希望改革能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向前发展,因为改革能给社会整体和个人带来利益。改革,是一种利益的调整。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分配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当我们处在历史的转轨阶段,当我们面对转轨中凸现出的各种各样思想和复杂的问题时,考验和思考都同等重要。 一个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由于私欲和高度集权,乘改制重组之机,把国有巨额资产转移到家族式私营的股份公司之中,令人发指。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造成为现代企业。但改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许多企业在改制中悬空或逃废债务,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导致利益的失衡。因此,如何保证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又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成为企业改制中的一对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8.
梅宏 《法治研究》2006,(4):74-75
《企业改制规定》制定的初衷和法理基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对外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企业改制规定》)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债务人借企业改制逃债的现象较为突出。债务人借企业改制将原企业优质财产移转到新组建的公司中,而将债务留在原企业,用以对付债权人,其后果是非法减轻或者免除债务人的责任,从而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毋庸置疑,随着国企改制公司改制过程的不断深入,国企改制也不断暴露和凸现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在当前国企改制公司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是,为数众多的国企借改制之机,钻法律的空子,不讲诚信,想方设法逃避或悬空企业债务,坑骗企业的债权人,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统计:我国国企每年不讲诚信的代价大约为5,855亿元,而仅国企逃避债务一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880亿元。以上情况告诫我们依法遏制国企在改制…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改制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改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经过了由最初的行政措施的试行到中央政策主导与推动再到以法律为保证的规范发展这样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政策化到法治化的历史变迁过程。而真正步人以法治指导改制阶段,则是在1993年以后。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进入了一个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阶段,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的出台后,法治化才逐渐提上日程。国企改制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制中有以下几个法律问题:第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第二、债转股的问题。第三、完善我国现行《公司法》的问题。目前,国企改制正处在攻坚阶段。只有依法改制,才能保障改制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武安市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武安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在改制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鉴于这一现状,该市人大常委会本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改制企业职工权益保障情况进行了监督。通过深入改制企业进行调查、听取企业负责人汇报、召开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切实掌握了改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形成了调研报告。近日,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改制企业职工权益保障情况的报告。经过认真审议并结合调研报告向市政府提出了4条建议:一是继续加强领导,理清下一步改制企业任务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措施。把企业改制工作做实做好;二是着力解决问题.强化监管力度,切实保障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完善措施.妥善解决涉及职工权益的相关问题。如医疗保险、低保、计划生育奖励、留守职工待遇低等问题;四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权力,钻法律政策的漏洞,趁机中饱私囊,成为侵蚀国有资产的"硕鼠",极大污染了社会风气。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务犯罪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侦查应对之策,以期营造更廉洁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多数高职是由中专升格、合并或大专改制而建成的,高职企业改制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特别是著名大学校办企业的经验,只能走借鉴加创新的路子。本文试对高校及其高职学院校办企业改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粗浅的探讨,以寻求高职企业改革、发展、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改制本应朝着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方向进行。但在改制过程中,巨大的利益诱惑却让某些企业高管另动心思。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一起涉案2亿元的骗贷案就发生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制工作的逐步深入,如何在改制中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已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些分析和探讨。国企改制中容易损害到职工利益的突出问题1.违规处置企业资产,损害职工经济利益。国企产权转让和现存资产处置的价款是筹措改制成本  相似文献   

17.
汪华 《检察风云》2008,(6):21-23
广西桂林市政府对国有企业桂林漓江游览开发总公司进行改制,公司董事长崔英智从中"狸猫换太子",公司"改制"后成了他的个人企业,之后他大肆转移公司财产.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后,他竟以"改革者"自居,称公司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是"改革中的失误",利用种种社会关系,百般阻挠检察机关办案.然而,检察机关冲破重重障碍,终让真相水落石出.2007年11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崔英智贪污公款638万余元,挪用公款100万元,判处其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100万元,追缴其非法所得及挪用的公款.……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以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参与了全市企业改制工作.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在参与企业改制过程中,注重通过卓有成效的职能服务,为企业改制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企业改制健康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靳子 《检察风云》2004,(18):52-53
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这似乎已成为国有企业改制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2002年上市,曾入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50强,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2年中国社会责任感最强的企业”的中国乳品品牌企业光明乳业,堪称国企改制的成功典范。然而,最近有一种声音传出: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地方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因腐败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前几年,我市少数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如何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呢?我们的做法是:把积极支持企业改制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抓住关键,立足防范,全程监督,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企业转制中的消极腐败问题,保证企业改制的健康运行。全面清查,严把资产评估关摸清资产底数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堵塞漏洞、防止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配合有关部门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