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旨在评估仙岛语的濒危程度和语言活力,分析导致其濒危的原因。评估采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量表和九项评估指标。评估结果显示仙岛语已经处于危急濒危的状态,导致其濒危的原因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进入科学技术现代化、信息一体化的新时期,使用人口较少的语言其语言活力有可能走向衰退甚至濒危,这已成为语言学家的共识,并已成为语言学家、民族学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侗族语言正在快速衰落,由此带来的文化缺失逐步呈现出来。可以说,对侗族语言进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中俄赫哲语濒的危状况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跨境两地的赫哲语的现状及保护状况,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成因除了民族人口基数小、族际通婚普遍、居住环境变化外,还受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方针的制约。同时,认为两地赫哲语出现不同程度的濒危,语言保护势在必行,而加强跨境赫哲人的交往、处理好两地语言的互补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一带一路"战略语言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语言濒危现象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导致语言濒危现象的原因诸多,有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本文从语言态度,即语言群体的语言态度和语言政策(通过对比持不同语言政策的国家)两个角度阐述了语言濒危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全世界语言濒危的总体情况和评估濒危语言的方法。阐述了语言转用的分类、速度和语言转用的原因,分析了评估濒危语言的评估指标和评估量表,最后总结了濒危语言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人权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快速濒危和消亡,世界语言多样性急剧减少,其根本原因不在语言本身,而是语言生态出现了危机。抢救与保护濒危语言,应着眼于语言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关键就是要坚持语言平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语言观,充分尊重多元文化中少数民族和土著族群的语言人权,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法规,消除语言强权主义和语言沙文主义,维护与落实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人权所依存和得以体现的生态权、生存发展权、教育权、文化权等等其他各种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7.
抢救赫哲族语言迫在眉睫 少数民族语言消失的问题,中国的语言学家早有关注,但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语言衰退趋势越来越明显,过去一些不自觉的个人行为逐渐变为自觉的集体行动,各机构相继设立集体课题,在较大的范围有系统地对一些小语种进行调查描写和分析研究。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支持这项工作,拨出专项资金,支持中国每年研究保护两种濒危语言。虽然现在和过去比起来,中国在保护濒危语言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人们的社会文化意识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目前能用赫哲语交际的只有十几个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语言使用人口以及通讯技术等因素致使濒危语言现象产生,文章对如何保护和抢救我国民族濒危语言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境内德昂族主要有布雷、汝买、梁三个支系。以往德昂族研究主要以布雷支系为主体研究对象,而其中偏居国境线一隅的点状散布居住的汝买人由于浸没于傣族、景颇族之中,几乎不被外界所熟知。以语言为核心对汝买支系族群语言关系与语言自信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当下境内濒危小语言现实社会处境、命运和语言归属问题,而且也是对濒危小语言活态的有利保护。  相似文献   

10.
王烈琴 《求索》2012,(7):166-168
语言霸权和语言濒危是当前国际语言环境的主要特征。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不利于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也构成了威胁。以孔子学院为传播形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不能满足中国发展和汉语国际传播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汉语国际传播是时代的要求。汉语网络化传播将是一种长期、便利、有效的国际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的姓名演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土家族民间传说和汉文献记载的土家族直系先民的姓名入手 ,粗略勾勒出土家族直系先民至少在唐末五代以前大多使用土家语名字 ,其大部分采用汉式姓名约在明代晚期或稍后的史实。在此基础上 ,进而对土家族的族源等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田铁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89-193
目前有关苗语量词的研究主要是对苗语部分方言区的名量词的描写和分析,对苗语动量词的研究则很薄弱,对苗语各方言区的量词也缺少整体上的对比描写和分析。本文认为可以把苗语黔东方言、湘西方言、川黔滇方言三大方言区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察苗语量词,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对苗、汉量词之间的关系作谱系内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明治后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的编写与日本侵略台湾有关.以适用的行业钡域和内容而分类,可以看出其实用的特点.其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比较科学,比如词组本位教学法和会话情景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从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还可认识到其闽南话方言史研究价值.但要明确一点,其毕竟是日本当时推行其殖民化语言教学的产物,历史局限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炸龙是贵州省德江地区的土家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传统炸龙活动包括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而炸龙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炸龙"明显带有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和表演性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江土家族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炸龙活动的祭祀意义已经逐渐丧失。在当代,炸龙作为体育活动的功能日渐显现,民族体育成为了德江土家族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借助于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炸龙活动的开展不仅带来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更促使了民族文化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土家族分布区域变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两代土家族在贵州省曾有广大的分布区域,清初以降,分布在黎平、锦屏、平塘县通州一带和黔中地区的世居土家族相继消失。本文延引《百苗图》等贵州地方史志有关记载,对贵州土家族的历史称谓及分布区域变迁情况进行初步考证,借以反映土家族分布区及贵州民族分布区在近两百年来变迁过程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周艳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84-188
贵州汉语中有一批词语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它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它们来自侗台语,可以定之为“底层词”。贵州汉语中存在着侗台语底层语言的事实,对探索贵州汉语发展史和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进行贵州汉语中侗台语底层词的研究,对保护侗台语这一濒临灭绝的、具有地方性的、民族性及古老文化特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并利用人口普查资料,主要从定量的角度对土家族传统婚姻文化在当代的变迁进行研究。认为,当代土家族婚姻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族际通婚和通婚的空间范围有所扩大,近亲婚配在逐步减少;未婚比例大幅度下降,而有配偶率则大幅度上升;早婚有下降的趋势,初婚年龄则呈上升趋势;离婚比例有所增长;择偶标准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具时代特征;婚姻仪式简约化;等等。土家族婚姻的变迁带来了家庭的一系列变化,但并未动摇传统家庭的基本结构,传统家庭的相对稳定是土家族社会在当代保持稳定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8.
Chaozhou Charm     
CHAOZHOU in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i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famous for its dialect, cuisine, kungfu tea, and opera. Chaozhou has more than 700 sites of historic interest. Among them is Guangji Bridge, buil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960-1279). It is, together with Zhaozhou, Luoyang and Lugou, one of the four most famous bridges of ancient China. Kaiyuan Temple, a Buddhist center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