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虹桥枢纽、磁浮机场站、上海南站、外滩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涉外商务楼……在这些上海的地标式建筑和重点工程的运营中,都少不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浦江公司。浦江公司建于2002年12月,是一家以物业管理为核心业务的民营企业。公司管理着包含磁浮项目、南站广场项目、外滩沿线大楼、市政协大楼等50多个项目。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9日下午,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一行来到位于西新街22号的民主党派大楼门前。雨中,他与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胡悦仔细察看刚刚完成外装修的民主党派大楼。在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这座建成使用了20年的机关大楼经过系统规模改造,再次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太原五一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回眸本刊记者唐晔1996年12月2日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出关于命名山西省首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典型的决定。太原五一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脱颖而出,是首批命名的三个文明企业之一。日前,...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交流》2001,(4):8-11
1997——2000年,上海纺织政研会在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及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精神,紧紧围绕上海纺织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坚实步伐─—太原五一百货大楼股份制改组的实践秦瑞杰,姚大云,郝光荣太原市五一百货大楼是一家建店40余年的个民所有制名牌去店,是闻名全国的大地商业零售企业之一,从卫989年到1993年的4年,销售额由1.2亿元增至2.9亿元,增长1....  相似文献   

6.
跨越海峡的事业陈祖民1984年,上海出现了首家台资企业,至1995年9月底,上海10余年来累计批准的台资企业达2482个,协议台资金额47.4亿美元。台商投资上海渐进发展的过程,呈现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来上海投资的台商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二是台商投资上...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曾说过‘海峡多险阻,终会变通途’。如今,大陆和台湾之间把台湾海峡的险阻在谈笑之间化解掉,实现了大三通。现在我要说‘谁云海峡多险阻?东风一到,千帆竞发!”在2008年的上海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台湾观光协会会长、台北圆山饭店董事长张学劳,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庄文 《政协天地》2011,(9):46-46
由福州市政协主办,福州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福州市教育局、台盟福州市委员会、共青团福州市委员会、福州格致中学、福州第十一中学等单位联合承办的“跨越海峡·相约榕城——第八届榕台青年夏令营”8月22日在福州开营。  相似文献   

9.
谢秉祥,1963年出生于福建柘荣,1994年后历任德亚集团、闽东电机、长江产业等集团公司副总裁,2002年就任上海联合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外他还担任上海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经社联海峡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国际商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宁德市政协委员等职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统一战线》2009,(7):46-47
香港一年四季暖意融融,海风轻拂,维多利亚港湾倒映着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分外美丽。香港岛中环半山卫城道7号一幢古味盎然的大楼里,忙碌了几个月的工作人员心情有些激动。这座大楼就是香港特区政府斥资一亿四千多万港币购买并修葺一新后设立的孙中山纪念馆,2009年3月,“清菊雅石——宋庆龄文物珍品展”在这里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1.
吴师 《两岸关系》2009,(1):34-36
2008年12月15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两岸的轮船、客机和邮件第一次做到了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往来于海峡之间,两岸同胞翘首企盼了59年、却历经波折的两岸“三通”终于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2.
1995年金秋时节,地处祖国北疆的草原明珠锡林浩特市又一座乳白色的大楼落成投入使用了。琅琅的读书声不时从楼里传出,飘散在广表的草原上空。楼门曰挂着的一块乳白色牌子格外引人注目:“新时代高级中学”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为新时代高级中学写的校牌。在明媚的秋色中,这几个大字显得格外苍劲有力。谁能想到,这座大楼竟是锡林浩特二十六岁青年教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姜文革同志创办的民办高级中学。一说起这所学校的创办,人们就纷纷赞扬姜文革同志不怕艰难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出生于教育世家。父亲是从教几十年的老教…  相似文献   

13.
黄孝齐 《就业与保障》2010,(1):F0002-F0002
花团锦簇,鼓乐喧天。2009年12月30日,在浓浓的喜庆气氛中,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成立揭牌仪式在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大院隆重举行。福建省领导唐国忠、陈桦、王美香、郭振家,老同志何少川、黄瑞霖、潘心城出席了成立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4.
尤拉 《今日上海》2009,(10):58-59
即便隔着一道海峡,两岸的人文渊源依然同宗同源。这一点在两岸的美食文化上得到了体现。在上海,近年来台湾餐饮业的繁荣有目共睹。上海人以包容、友爱的姿态,享受着来自祖国宝岛的美味。掬一把思乡之情,台湾美食之旅就在上海启程了。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上海美术馆里来了新一年第一个来自海峡彼岸的艺术展——康木祥木雕艺术展(1月6日开幕那天,沪上雕刻爱好者云集,当康先生扬起一头花白长发,激动地为凝结自己心血的展览剪彩的时候,热情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6.
夜深了,遥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行政大楼,位于十二楼的机械工程学院各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在实训大楼的柔性制造实验室里,依然可以看到埋头苦干的老师们;在机器人创新55作室里,仍然可以看到沉醉于专业竞赛的学生-这就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校优秀党员程武山教授带领下的师生尖兵连科研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7.
龙敏 《台声》2023,(2):56-57
<正>“我的名字是爷爷起的,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就想着落叶归根的事情。”辞掉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工作,回到祖籍地福建龙岩漳平市,陈耘嘉接过父亲的担子,种起了“南方嘉木”——茶。在2022年12月的第十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上,“80后”的岳山嘉茗茶庄园主理人陈耘嘉分享了跨越海峡的三代茶缘。  相似文献   

18.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柏万青”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人们熟知这个名字,与四个字密不可分—“新老娘舅”。在上海电视台《新老娘舅》节目中担任电视调解员的柏万青,节目中总是仗义执言,敢怒敢斥,她直率、公正、犀利的调解风格,得到了广大观众和群众的喜爱,人们都习惯于把这个圆圆脸蛋、齐耳短发、中等身材的阿姨亲切的称为“柏阿姨”。  相似文献   

20.
王茜 《台声》2009,(8):15-16
7月9日,百名台胞青年欢聚上海,参加由上海市台联举办的“龙脉相传缘聚上海—全国台联2009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上海分营”活动。在四天的短暂行程中,来自台湾政治大学,文化大学、实践大学,佛光大学,淡江大学、海洋大学、云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同学们饱览了上海城市美景,体验了上海现代化建设成就,走进上海世博展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