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林娜 《中国司法》2012,(5):70-72
201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该司法解释重点对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中当事人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收益的认定、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不动产的处理、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的认定等婚姻家庭纠纷中常见的疑难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定离婚条件的思考王丽萍我国婚姻法第25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这就是说,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是以夫妻感情确己破裂作为离婚条件的。但从审判实践来看,这一规定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动产物权纠纷大幅增加,有关不动产行政登记案件也随之增多。而我国有关不动产登记规定散见于各项单行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种规定之间也不尽一致。如何审理不动产行政登记案件,合理处置不动产行政登记涉及的民事争议,是目前行政审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不动产行政登记案件出现较多的房屋行政登记案件,结合颁布的《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针对房屋登记在司法审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阎晓军 《河北法学》2008,26(5):143-147
婚姻法规定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但由于离婚案件除了涉及法律问题以外,更多地还会涉及到家庭伦理、情感和道德等问题。鉴于这类案件的特殊性以及法官在知识结构上的局限性,心理学方法的介入应当会从根本上提高离婚案件调解的质量,从而提高该类案件调解的成功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离婚案件调解问题的现状提出诉讼离婚心理调解的概念,论述诉讼离婚心理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根据各地法院的实践,离婚案件的代理人只能获得一般授权,且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当事人本人必须出庭。这样的规定保障了离婚案件审理的程序公正,但对审理案件的效率却会产生影响。本文就离婚案件中诉讼代理人的地位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力求实现离婚案件审理效率与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①第十条对婚前贷款购房,婚后使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银行贷款的离婚案件中,不动产所有权在离婚后的归属做了规定。只是,规定的文义总是直接面向纠纷的处理结论,对于规定所隐含规范的权利模型即规则的实质内容,则需要学理予以阐释。文章立足于传统民法学理论对婚姻存续期间不动产所有权归属、对一方婚后以配偶名义偿还贷款所产生的财产法效果予以充分分析,从而间接地说明了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处置个人名下贷款所购不动产是否构成"无权处分",一方用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另一方名下购房贷款的法律效果,以及对应的补偿请求权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阳 《人民司法》2023,(4):81-84
<正>一、问题之提出笔者通过检索裁判文书网,发现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在我国审判实务中主要体现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部分裁判者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28条解读为一般买受人不动产物权期待权、第29条解读为消费者不动产物权期待权、第30条解读为预告登记权利人的不动产物权期待权。但我国民法典并未将期待权进行权利化,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们接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离婚案件中的公房使用、承租问题,希望我们能给予解答。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的公房使用、承租一直是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尤其现在一些公房的产权或“部分产权”出售后,如何处理更是棘手,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将审判实践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解答如下:一、问: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发生争议,人民法院可否予以处理?答: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发生争议,自行协商不成,或者经当事人双方单位或有关部门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应根据案件的具…  相似文献   

9.
由于离婚案件的特殊性质,为了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婚姻状况的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lt;适用意见》)对离婚案件的调解进行了特别规定,即第92条第2款和第93条第2款,分别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但不应久调不决”;“离婚案件当事人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参加调解的,除本人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应当出具书面意见”。  相似文献   

10.
“PAYINGALLTHEFORTEREXPENSEATATIME”SHOULDBEUSEDCAUCIOUSLYINTRYINGDIVORCECASES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8条规定:“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意见》实施以来,不少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判决一方一次性给付子女抚育费的案件不断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方便了审理和执行,但通过审判实践的检验,若处理不当将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何理解和正确适用一次性给付抚育费,是离婚案件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一,应…  相似文献   

11.
离婚案件中单方债务的分类及认定吴环近年来,离婚案件中财产的处理愈来愈成为一个突出的棘手问题。尤其涉及到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即单方债务,因客观情况复杂,如果仅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之规定.“离婚时。男女一方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从审判实践看...  相似文献   

12.
离婚的法定标准即法律所规定的准予或不准予离婚的标准。广义的法定离婚标准主要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婚姻主管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所规定的离婚标准,散见于婚姻法、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  相似文献   

13.
很多夫妻,一旦缘分尽了,感情没了,计较来计较去的,无非是房子票子。因离婚引起的财产分割问题无法回避。为了帮大家理清这些烦心事,律师针对离婚财产分割中容易产生纠纷和误解的几类问题给出了相关解释。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相似文献   

14.
缺席判决,也要查看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编辑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可以判决准予离婚。但在我院处理一方下落不明离婚案件中却有两种不...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一九八○年九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新婚姻法,对一九五○年婚姻法关于离婚问题的规定作了修改。一九五○年婚姻法规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调解无效时,亦准予离婚”。新婚姻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把这一规定改为“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根据一些地区的统计,新婚姻法颁布施行以后,离婚案件明显上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复杂的,对具体问题应作具体分析。但一些案例的情况表明,对新婚姻法关于离婚问题的规  相似文献   

16.
离婚时对公房的使用权有哪些规定来信我和我丈夫分居多年,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我打算提出离婚。可我们的房子是结婚前他们单位分给他的,象我们这种情况,离婚后,我可否在此继续居住?读者冯某复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以...  相似文献   

17.
纵横·关注     
《检察纵横》2012,(1):57-57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8月12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首次明确在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  相似文献   

18.
审判实践中,随着离婚案件的不断增多,离婚当事人双方流动的日益增强,离婚案件被告不到庭应诉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我国法律没有规定专门的缺席审判程序。立法的疏漏以及可操作性的缺乏必然导致审判实践的低效甚至偏差,各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做法。本文就离婚案件中缺席审判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离婚诉讼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夏葳在离婚案件中,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的安定。怎样处理好离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切实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为社会所关注。1995年我院审结的70件二审离婚案件中,涉及未成年子女...  相似文献   

20.
冉克平 《当代法学》2021,35(6):45-58
离婚协议中的夫妻财产给与条款在解释上可以认为包含具有人身属性的法定义务与纯粹财产属性的约定义务两种样态.前者系夫妻对子女的法定抚养义务和配偶之间的离婚救济义务;后者系夫妻法定义务之外的部分,通常因不具有对价而属于无偿赠与条款.但是从离婚协议整体及法律行为部分无效理论出发,无偿赠与条款原则上不能单独被撤销.《民法典》总则编的欺诈、胁迫规范可以类推适用于离婚合意,但是显失公平、重大误解及通谋虚伪表示规范则不得类推适用.离婚股权分割与股权继承相类似,基于夫妻共有财产产生的股权分割不应受有限责任公司其他股东同意和优先购买权的限制.离婚协议中的夫妻不动产给与约定既不能直接导致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亦非德国法上具有归属意义的物权期待权.《执行异议复议规定》第28条规定可以类推适用于夫妻离婚不动产给与条款,但是应将无偿的夫妻不动产给与约定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