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阳  吕强 《行政与法》2005,(11):111-113
地役权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体现了土地物权结构利用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在立法时应本着国际化、综合运用调整方法的原则,以德国法系的立法体系为参考,并立足本土,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地役权法制度。  相似文献   

2.
地役权制度的立法价值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申卫星 《现代法学》2004,26(5):16-21
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关系宿生争论,有以所谓相邻权取代地役权的,有以地役权取代相邻权者,二者关系究竟如何,在我国目前物权立法紧迫之际必须做出回答。笔者在考察了二者的基本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指出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基本保障和更高追求上,而且地役权还具有排除或者改变相邻关系适用、满足人们获得对土地利用形式多样化和稳定化的要求,具有独立而充分的立法空间和重要立法价值,理应在明确其名称和立法模式的前提下,在我国未来物权法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3.
耿卓 《当代法学》2011,(5):10-17
地役权是《物权法》新规定的用益物权类型,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乡村地役权作为中观层次的地役权类型,对极其概括、不确定的地役权内容的具体化、类型化具有重要意义。地役权的特点与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地役权的发展史、我国的继受法传统与世界范围内的法律一体化决定了从比较法角度研究乡村地役权的必要性。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各有其借鉴意义。从我国的立法及其实践来看,乡村地役权在我国的发展实践深深烙上了社会主义体制的印迹,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向。为此,有必要对《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加以修订,并积极宣传、普及,以实现人民群众运用法律、发挥法律作用的法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已赋予我国他物权具有物权请求权之效力,但物权请求权的三种类型能否完全准用于地役权,在法学界见仁见智。地役权是合法的增加他人土地之负担的物权,因此,较之其它用益物权更容易受到侵害。于是,对其除予以物权保护之外,还需得到物权请求权之庇护。根据我国地役权的特点,我国地役权之物权请求权应当以妨害除去请求权和妨害防止请求权为一般,返还请求权为特殊。  相似文献   

5.
王廉洁 《法制与社会》2010,(17):297-297
所谓地役权,是以他人不动产供自己的不动产便利之用的权利,因此是限制他人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使,以方便自己不动产的利用,提高自己不动产价值的权力。本文主要对地役权的主体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碳税立法已是我国当前必须采取的应对策略。本文对我国碳税立法的必要性、碳税立法的基本形态以及碳税立法的功能定位等几个问题作了分析,指出碳税立法对建立我国自下而上的碳减排机制、应对碳关税、解决碳排放中的负外部性问题,以及用规则应对规则意义重大;文章还通过对绿色税收体系的系统分析,认为我国的碳税立法应当采用单项立法的形式;立法的功能之一是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环境地役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树青 《科技与法律》2006,2(4):116-121
环境地役权是指为某种环境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它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是保护环境权利的一种物权制度安排,它是对传统地役权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环境问题凸显的时代,环境地役权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很多创新性的运用,其大致分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地役权、环境享用地役权以及环境保护地役权,环境地役权在法律生态化的时代很有深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于宏伟  李军辉 《法学杂志》2007,28(2):151-153
地役权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我国现行法上却没有相关的规定,在制定物权法的过程中对于地役权的名称选择、立法模式、适用范围等争议颇多.应当保留地役权的名称;采用地役权与相邻权并存的立法模式;调整范围适当扩大,以不动产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利益和需要来确定,但这种利益和需要只能是对他人不动产的特定使用.  相似文献   

9.
孙鹏  徐银波 《现代法学》2013,35(3):73-86
社会变迁使私人地役权日趋式微,而私人地役权的自我结构性调整作用有限。由私人地役权转向公共地役权,并将地役权适用于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不仅能淡化不动产尤其是土地协调利用中的行政色彩,维系不动产协调利用时各利害相关方的利益平衡,而且也是地役权突破目前困境、完成其现代化转型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对艾滋病立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艾滋病的控制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由于对艾滋病的控制,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的问题,人们在坚持推行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的同时,开始寻找公共卫生措施以外的控制措施,如何发挥法律在艾滋病控制中的作用和确定什么样的立法思路的问题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提出了艾滋病立法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一是,处理好打击卖淫嫖娼、禁毒与采取艾滋病防治干预措施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保护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与采取控制措施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如何利用我们以往所取得的控制传染病的经验的问题。本文对艾滋病的立法思路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建议在确定法律调整对象时应当考虑处理好“公权”与“私权”、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病”和“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市场主体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二是,在设定有关艾滋病法律制度时考虑运用适宜的疾病控制基本理论,如传染病控制中的“三环节,两因素”理论,疾病的三级预防理论和健康促进理论。三是,提出艾滋病立法中应当考虑的重点调整领域。四是,提出艾滋病立法应当充分考虑法的局限性, 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可以通过法律规范来调整的,哪些行为应当由其他的社会规范去调整。作为具有强制力的法律,不宜强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 关于社区矫正立法条件问题,包含着影响社区矫正立法的重要因素问题和社区矫正立法所具备的或者所处在的状况问题。因此,分析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两大层次的问题要明确。  相似文献   

12.
刘希 《公民与法治》2009,(11):28-28,29
目前,全党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那么,科学发展观对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核心是提高立法质量。作为地方立法工作者.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地方立法工作实际,不断深入探讨如何切实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第158条对地役权的设立既已采登记对抗主义规则,第169条关于已登记地役权的变更和转让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的规定,也应解释为登记对抗主义规则。已登记地役权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提前消灭的,应采登记对抗主义规则;因供役地灭失等事实行为而消灭的,应采登记宣示主义规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地役权的适用和创新为中心,研究地役权制度,受英美法的附土地转移契约与衡平法上的地役权的启发,论证了地役权在营业竞争限制与城市开发中的应用,认为可以以土地的消极利用为契机,实现相郑土地的有效利用,增进土地权利人的权利.上述两种新型地役权利用方式可以在中国应用,设立否定地役权。通过限制供役地人的权利,体现地役权的制度特色与优势,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丰富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地役权具有从属性,且为固有属性,而非立法政策“强加”的;地役权规范为强制性规范,在建筑物、土地所有权转让的场合,当事人不得约定地役权继续保留在地役权人之手;数个地役权并存于同一宗供役地的场合,先设立且已登记的地役权的效力优先;先设立却无登记的地役权,不能对抗后设立但已登记的地役权;至于先设立却无登记的地役权与后设立亦未登记的地役权之间的效力关系,应按照四项规则处理。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任何无视互联网发展的观点都将深受其害。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网络立法严重滞后,我国计算机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制定网络法为互联网的和谐发展护航。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需要加强网络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7.
《政法学刊》2016,(1):5-10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规范体系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的时代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价值追求上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在立法模式上,在相当长时期内应当实行分散立法,集中立法只是未来立法的一种理想;在立法层级上,实行中央立法为主,地方立法为辅,允许地方就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主立法,并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和当地的现实需要,进行适度的先行性立法。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应该遵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序性实现原则和政府供给与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信托是指受托人为委托者管理或处分财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托已成为社会的客观需要,但却缺乏信托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应尽快出台信托法,对信托业定位、信托业的管理等有关问题,作出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对于我国财产的归属与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物的定分止争起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该部法律里除了规定了民众耳熟能详的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物权外,还有一些不为人所熟知的权利,地役权就是一种,对于这种既古老又新兴的权利,如何理解与应用,对于《物权法》的普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地役权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有助于对地役权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了倍受社会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一位法律界权威人士曾说过,制定一部法律首要问题是确定法意。把握好法意,立法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成功。下面从这个角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