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永乐大典》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其性质类似今天的百科全书。它的修纂比法国狄德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还要早三百多年。全书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分装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余万字。它保存了明以前我国的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很高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史学发展到晚清,新的时代需要推动历史编纂的发展,一批见识卓越的史家均重视对典志体的改造。这一现象实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典志体史书有两大特点:一是内容包涵宏富,适于记载典章制度和社会各方面情状;二是篇目设立极具灵活性,可根据需要增减、扩充,储备新知识,发表新见解。晚清民族危机深重,改造了的典志体正能符合呼唤御侮图强和倡导了解外国、学习外国的迫切需要,因而大放异彩。魏源、徐继畲、黄遵宪等爱国史家先后撰成的名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日本国志》,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宝贵的创新价值,并对探求救国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9)
"四库学"区域文献研究中,缺少北京籍作者文献的辑录和研究。根据对《四库全书》的梳理,初步可得北京籍作者文献25种,分布于经史子集。北京籍作者疏理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统道藏》的编纂在道教史上和中国文化史上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对保护道教经典和延续道教文化更是意义非凡。明初道教趋于世俗化,影响日益扩大;遵循前代道藏编纂的惯例;皇帝对道教的极度推崇都促进了明代道藏的编纂。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正统道藏》的编纂背景,以期能更好的研究《正统道藏》。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3)
《全元文》是元代大型断代历史文献总集,有功于学林甚巨,编纂质量很高,但由于工程量浩大,难免有遗珠之憾。在编纂《全元文补编》的过程中,从抄本《述善集》辑出11位作者的23篇《全元文》失收文献。  相似文献   

6.
广采博闻     
修复《永乐大典》相信很多读者对《永乐大典》并不陌 生。这部由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 士解缙主持、3000多文臣历时4年纂修而成的大典,完成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上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大部分被焚毁,余下的多被掠走他乡。目前,存世的《永乐大典》副本零册约400册左右,约800余卷,不到原书的4%,而且分散在8个国家和地区。据国家图书馆有关专家介绍,馆藏《永乐大典》的修复,主要采取以下技法:书皮的修复,一般不把用作书皮的丝织品从纸板上揭下来,只把破损处周围掀起1厘米左右,然后用颜色近似的…  相似文献   

7.
马雅琴 《理论导刊》2006,(11):123-125
《史记》以历史、现实传说内容为主,同时有志怪成分。它保留、改造了一些神话传说,记载了来自民间的神异传闻。《史记》是志怪小说的母体。从汉魏六朝时期小说家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志怪小说家多以史学家司马迁的实录原则来规范小说创作。志怪小说在思想观点和叙事方法上继承发展了《史记》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4)
《焦湖庙祝》出自志怪小说集《幽明录》,是一篇简单短小的笔记体小说;《枕中记》是唐传奇,叙述详细。可以说,《枕中记》的故事原型正是脱胎于《焦湖庙祝》,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就这两篇小说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进而探索志怪小说到唐传奇的嬗变,以及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编辑的《中华帝国全志》1735年首刊于巴黎。作为17、18世纪西方人看中国的阶段性集大成之作,《中华帝国全志》在传播中国地理方面,在继承前辈传教士汉学成就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进步。这些进步既源自传统领域(地图、诸省)新素材的积累、新研究的深入,也源自新领域(周边民族)的拓展,书中的不少内容正昭示着西方早期汉学发展的某些趋向。  相似文献   

10.
大英博物馆 该馆东方艺术馆, 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 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大英图书馆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波士顿美术馆 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芝加…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4)
民国《南陵县志》一书以四十八卷的篇幅,大量征引文献,从不同方面反映南陵地区自唐虞夏到民国时的发展历史,包括建置沿革、社会经济、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今天研究南陵地区的历史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其整个编纂过程,自始至终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下进行的。《四库全书》编纂在搜集整理古籍、书目分类、人才选拔、副本制度、学术评价等步骤,都已经成为整理中国传统文献的标准与圭臬,为中国传统古籍的梳理提供了永久性的范本。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十分贫乏。康熙六十年(1721),山西人樊守义著《身见录》。雍正八年(1730),福建人陈伦炯著《海国闻见录》。这是18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珍贵文献。有必要从作者身世、写作背景、撰著经过、写作目的、内容特色等方面,对这两部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丙新 《学理论》2010,(29):177-178
二轮志书多于卷首设《前志简介》之类的文字。就其类型大体有以下几种:前志概述转移浓缩型;前志内容述要型;前志评论型;前志撮要评述综合型等。就其作用、文体特征、主要内容等,结合写作实践,作了简要论述。指出该文应一"简"二"要",展示前志精粹,连接前后两志,提供读志用志方便。名称叫"前志提要"比较确当。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1)
《海国图志》是魏源的名著,是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编著的,除了大量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外,书中不乏对鸦片战争的论述与思索。从窥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中,认为魏源从地理因素、人和因素、器物因素、战略因素等角度归纳了鸦片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今日安康地区,时为兴安府。梳理《乾隆兴安府志》中关于安康的资料,从政区、地名学、自然地理、经济、文化、以及其他等多方面进行解读,可对地方志的作用、体例有更深的认识,对安康地区的历史也有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陈晋 《瞭望》1991,(46)
明代的冯梦龙,以编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而称名于世。他在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创作、改编、整理的同时,还纂集了几部颇有价值的笔记小说。《智囊》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该书编集明代以前的经史子传、野史丛谈、演义传说中的  相似文献   

18.
朱建光 《理论导刊》2012,(4):100-102
《草堂诗余》作为宋代的一部词选本,在明代传播极盛,这对宋词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明代词坛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草堂诗余》传播之盛与明代的社会风气、明人的词学观念等密不可分,前人论词者把明代词坛的衰落归罪于《草堂诗余》,是有失偏颇的,对此应辩证地认识。  相似文献   

19.
《古今图书集成》是一部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结构最为精善谨严的类书,文章对《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过程、编排体例及特点、版本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论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经典文献,《讲话》和《祝词》以政治的视角对文艺的论述,可以从文艺的性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诸方面概括。其文艺观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涵义和特征,但内含着相同的思想基础、价值立场和运思逻辑,体现了将文艺的存在直接地紧密地联系于人的现实解放的宗旨。《祝词》继承《讲话》所确立的文艺的人民方向,又因拓宽文艺活动的政治"边界"而强调了文艺的特殊性。因此,从《讲话》到《祝词》,显现了毛泽东文艺政治思想的历史性发展。我们从中颇获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