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老家与李大钊的故居只有50多公里的路程,每次参观李大钊故居,我都会心潮澎湃。幻想我们如何才能像李大钊一样,“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发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等革命活动中,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的故居,坐落在河北省乐亭县城东南15公里的大…  相似文献   

2.
查干 《中国监察》2011,(2):62-6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伟人,他们像一颗颗启明星,照彻高寒的天空和辽阔的大地,给劳苦大众以希冀与光明。历史在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场景。2010年11月23日这一天,风微寒,日却暖,天空一片清明,有一只山鹰在辽阔的天空自由盘旋。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 (1888— 192 7)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家和理论家。他的理论唤醒了诸多有志青年革命的热情 ,在当时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有所谓“南陈北李”之称 ,对中国革命起了重大作用。江泽民同志在李大钊诞辰 10 0周年时指出 :“李大钊的思想理论遗产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李大钊的理论是博大精深的 ,涵盖面极广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文仅就其建党思想作初步探讨。一、关于要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李大钊…  相似文献   

4.
周军 《法治纵横》2014,(5):52-57
研究李大钊的中外学者很多,介绍他的书籍和影视资料也不少。北京市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墓碑上撰写的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大主题就是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这无疑反映了“五四”时期一代知识夯子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艰难思想行程,闪示了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礼会演变的意识形态折光。本文的主旨就在于深入研究李大钊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思维,分析李大钊关手中国文化创造性转换的基本价值判断,进而凸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渗透过程的历史复杂性,从而展示中国文化转型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9,(21):59-60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是积极进行宪政理论的探索者,而且是为宪政理想实现的践行者。他的民主宪政思想是其博大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未形成完整体系,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一生学缘极广 ,对众多社会科学学科都有研究和涉猎 ,且见解独到 ,特别是其法治理论中的公法思想 ,其中对宪法学理论的诸多问题更是造诣颇深。但是 ,长期以来 ,理论界一直将研究视野投放在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李大钊一面 ,而作为法学家的李大钊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在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 ,认真研究共产党与李大钊的宪政思想 ,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其思想理论体系构成 ,对加强执政党的法治意识与增强法律理论素养也不无裨益与借鉴。一李大钊早年毕业于天津北…  相似文献   

8.
一   几年前,与京城一位文友晤谈,他知道我没有去过革命军事博物馆,便告诉我,那里收藏的编号为001的第一件文物,是袁世凯当大总统时从德国进口的一台大型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年仅38岁的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李大钊,即牺牲在这台杀人机器下.当时掌控这台杀人机器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  相似文献   

9.
在唐山,珍藏着李大钊读过的一些书籍,这是在当时门色恐怖的环境下能够保存下来的、李大钊读过书籍中的一部分,以求学时代的讲义和参考书为主。近年来,当地的文史T作者经过对史料的考证分析,逐步复原了李大钊的读书生活。  相似文献   

10.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之一。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划分了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掀起了我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高潮,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是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李大钊同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民国初年中国政治的演变密切联系的。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确立了共和体制,是中国代议制政治的开端,为中国政党政治的推行创造了条件。在此前提下,李大钊就民国的政治建设走上政治现代化的轨道、发展和完善代议制政治、实现真正的政党政治、推进政治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早期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雷 《河北法学》2008,26(1):153-156
李大钊在史学领域卓有建树,其史学理论及史学思想不仅对中国史学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之功,还对近代中国法律史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他的唯物史观为考察法律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研治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的新路径。他不但对法律史的学科归属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新的法律史学科架构,而且提出了研究法律史学的科学方法,为近代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与编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探索亦是很早就开始的,这在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的法治思想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法律实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法制建设中深受李大钊法治思想的影响,他的民彝理论和国家建设思想夯实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根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符合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他基于国情的法治建设思想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实践基础,他的民生思想丰富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在中国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李大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及规律作初步探讨。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一部分产生和发展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法律学说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革命实践中阐述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着丰富、崭新的内容,其核心是:第一,法律是上层建筑一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并对它产生反作用。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共上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  相似文献   

15.
平民主义是李大钊同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在理论上的一种创建,平民主义的理论提出既体现了李大钊同志自身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也折射了世界大势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也可说是中国民族性与现代性互动的逻辑结果,更是对现代性中国的全方位构建。本文将从以下三种关系:平民主义与工人政治的关系、平民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平民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来论证李大钊同志对现代性中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人治国家注重当权者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视民为草,视君为风,草随风倒,民围君转。几千年前,孔子就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②”当权者,尤其是最高当权者,以身做则,为人师表,风范天下,乃事之常理,即使庶民百姓也不难理解,并非传统文化之瑰宝润题在于正与不正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掌握,如何确保当权者不得不正,一旦不正怎样处置?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都没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唐太宗统治集团做过较为客观的总结:“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  相似文献   

17.
东汉士人的流动相对战国、西汉时期的士人流动呈现出"下行"趋势,具体表现为游学群体的"平民化"、游学地点的"民间化"和游学目的的"俗世化"。士人流动、士人流动的"下行"促成了文章写作群体的生成与文章体裁的新变,并带来了东汉文章写作的繁荣。伴随着大量士人的流动与写作群体的生成,非实用类文章也日渐增多,表现为文章抒情功能的提升。后世所言的真正的"文学"这一意识形态,日益脱离史学、经学而走向自觉与独立,最终促成了"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章,二是资讯评论型文章。二、深度评论型文章,除了对单本著作的评论文章外,将会特别欢迎对同一议题下的两至三本或数本著作进行深度评论的文章。该类书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评论》2016,(5):202-202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章,二是资讯评论型文章。二、深度评论型文章,除了对单本著作的评论文章外,将会特别欢迎对同一议题下的两至三本或数本著作进行深度评论的文章。该类书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正书评栏目是本刊的特色栏目,自推出之日起,便以服务学界同仁,评介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更学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经典著作为己任,一直好地服务读者和将之打造成为本刊的品牌栏目,从2015年第1期起,本刊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一、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文章,二是资讯评论型文章。二、深度评论型文章,除了对单本著作的评论文章外,将会特别欢迎对同一议题下的两至三本或数本著作进行深度评论的文章。该类书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