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18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表里山河的独特地理形势、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传承、人才辈出的生动壮阔画卷,不仅使山西历史文化呈现出完整性、先进性、包容性等显著特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清晰而鲜明的印记,而且对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渗透  相似文献   

2.
<正>截至2014年,山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452处,山西是文物大省,山西人是最有理由彰显文化自信的,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首先,山西没有挖掘透彻自身的文化底蕴。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可惜,大部分山西人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并不了解,更对  相似文献   

3.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春寄语     
年年岁岁话新春,岁岁年年展宏图。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山西是一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天天都在发生着令人喜悦的变化。作为山西的对外刊物,《今日山西》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11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读者的精心呵护下,《今日山西》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了对外展示山西良好形象的轨迹。2004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2004年的《今日山西》也将以新的面貌奉献给读者。回顾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我们衷心希望海内外读者一如既往地关注《今日山西》,支持《今日山西》,鞭策《今日山西》。…  相似文献   

5.
王晓明 《前进》2009,(7):49-50
山西是中国历史核心文化区的重心,是黄河与太行文明的集散地,在世界各大文明之中体现着超人的魅力和独特的精神。山西博物院作为这种文明的代言,不仅肩负着典藏、传承和弘扬历史文明的重任,而且承载着山西文化事业未来发展建设的现实使命。因此,作为山西博物院的文博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博物院的科学发展做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正开栏语:山西是一个神奇出彩的地方。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百年来,上自帝尧,下迄明清,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积淀了极其丰厚且别具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留下了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华文明发展的独特贡献,是由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其开创性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一大批熠熠有声的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及其  相似文献   

7.
高春平 《前进》2015,(4):35-37
山西五千年文明积淀形成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黄土高原、表里山河的生存环境,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的碰撞交融,近现代以来抵御外侮特别是八年抗日烽火的浴血锤炼,锻铸了不同时期山西仁人志士清正有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高尚风范,孕育了山西人民忠厚和善、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育了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山西。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祖地”之称,“物阜民勤、人杰地灵”之誉。历史曾深情地选择了这方水土———最早的“中国”在这里诞生、奠基,华夏文明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萌发、传承、凝聚。自古三晋乃龙行之地,多少天之骄子,风流人物,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今天更显示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的进取态势和充分的自觉、自信。“华夏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表里山河千秋业,三晋英杰有后人。”我们应永远铭记先辈的业绩,继承其人文精神,弘扬其民族正气,继往开来,创造出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为大家介绍山西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9.
山西。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祖地”之称,“物阜民勤、人杰地灵”之誉。历史曾深情地选择了这方水土———最早的“中国”在这里诞生、奠基,华夏文明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萌发、传承、凝聚。自古三晋乃龙行之地,多少天之骄子,风流人物,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今天更显示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的进取态势和充分的自觉、自信。“华夏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表里山河千秋业,三晋英杰有后人。”我们应永远铭记先辈的业绩,继承其人文精神,弘扬其民族正气,继往开来,创造出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为大家介绍山西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10.
江建文 《群众》2010,(11):44-45
<正>武进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现代文明绚丽多彩,古老的吴越文化、淹城文明赋予这片土地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水乡文化的独有魅力,植根于丰厚底蕴的群众文化,在历史文脉的发展中以特有的文化记忆和形态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各个层面,扮靓了"群众文化之乡"、"锡剧之乡"、"摄影之乡"这个五彩缤纷的文化百花  相似文献   

11.
高建生 《前进》2009,(8):20-23
在山西这块孕育了古老华夏文明的土地上,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从来不缺乏跌宕起伏的发展变化。但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迄今的60年发展,是山西真正具有现代意义变革与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变化中,山西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思想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在曾经被称为"三晋"的这块土地上,承载了中华文明最古老、最厚重的历史。"仁者,恒爱之。"推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一个核心力量就是"爱",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恒久的博大的爱。  相似文献   

13.
晋轩理 《前进》2023,(3):29-34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山西,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英雄的土地、一片希望的土地。这片历史厚土,表里山河、遗存富集,孕育了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片红色热土,传统光荣、英模辈出,浸润了苦难中奋起的红色基因;这片发展沃土,禀赋独特、潜力巨大,见证了新中国新时代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焦斌龙 《前进》2017,(1):37-39
<正>当前,全省正在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抓住市场倒逼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形成新的经济结构,走出资源型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路,逐步实现振兴崛起。山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既是表里山河,有好山好水好风光;又深植于华夏文明,有独特的人文积淀。我们要牢固树立新的资源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15.
正福鼎,福德之邦、鼎盛之地,一座充满生机的生态滨海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赋予福鼎深厚的文化积淀,智慧勤劳的福鼎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不朽的文明。马栏山出土的文物告诉人们,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中原文化的传入与熏陶,最早可追溯到秦汉;矗立闽浙地界的分水雄关则表明,她是闽越文化和瓯越文化  相似文献   

16.
《前进》2018,(1)
正2018年12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山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就,山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伟大历史事件,回顾光辉历程,总结辉煌成就,展示沧桑巨变,汲取成功经验,抢救和留存历史资料,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统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8,(2)
正炎、黄二帝在华夏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随着时空的流转,尤其到近代,这一概念已成为构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符号。如果沿着历史的演进轨迹去考察炎、黄二帝的文化遗迹,会发现山西、陕西、河南等地都有分布,尤其与炎帝相关的文化遗迹和传说更是如此。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为何都对炎帝如此推崇?山西有关炎帝的文化状况如何?等等,回答这一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是义无反顾的时光留存于世的轨迹,而文化就是点缀在轨迹节点上的珍奇,是人类幸福的根基所在,也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本质特征。而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的历史,每一个地方又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这种区别是珍贵的。邵武是闽北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包容性强且厚重。古闽越先民早在4000多年前即在此拓土生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点燃了文明之光;西汉  相似文献   

19.
晋文 《前进》2005,(11):34-36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由省委宣传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于2005年4月21日至28日在广州及珠三角,5月18日至5月24日在上海及长三角先后举行。这是继2004年底在北京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之后,我省举办的重要对外宣传活动。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十项:一,“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二,《崛起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三,晋商题材新创话剧《立秋》展演;四,晋商题材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展演;五,综合反映山西历史文化特色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展演;六,《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公安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1]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发展和保持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积淀了十分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是“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