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与实践主题的转变使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界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基本原理、人本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互动以及经典文本等方面展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总体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研究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语境、现实问题与经典文本的结合,以根据时代要求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贺艳秋 《学习论坛》2007,23(10):76-78
作为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文本研究为结合点,以学术阐释和学理渗透的方式实现贯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义务与价值。从文本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基本做法是从版本考证入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本作对称性研究,把文本化研究落实在课程体系里,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3.
薛葵 《唯实》2008,(11):43-46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发掘离不开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哲学反思,对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民族性与马克思哲学内在关系的深层透视,以及对当下研究语境的系统梳理。可以通过文本解读、深层对话、问题反思,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的文本学研究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文本的研究逐渐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产生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者提出了一些集中论及的问题,诸如时文本进行学理上的深层解读、文本解读的长期性、文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等。同时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研究思路与模式的拓展、文本内容研究的深化以及文本研究与理论创新的关系等,都还需要学界同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考察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兴趣,认为这与他的革命实践活动有着内在联系,也与他在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的形成的经验以及教训有着内在联系。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文本阅读史看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本与实践之关系的看法,总体上持实践高于理论这一反教条主义的基本立场,而且有着特别持久的坚持。但毛泽东毕竟是通过文本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因此,在毛泽东一生的理论活动中,并没有完全让反教条主义的情绪支配自己,能够寻求文本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关系。文章依据新的材料考察出,1960年代,邓小平等同志的一个意见是:如果听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忽略,一方面会影响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另一方面,如果失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引导,这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也可能是有问题的。毛泽东当时支持了这一正确意见。毛泽东晚年对中苏论战中的文本与实践之关系问题,也有特别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深入研究了意识形态的独特内涵和运行机制,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开启了文本意识形态研究史。其后继者马歇雷、伊格尔顿、詹姆逊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对此加以丰富和发展。他们从文本结构和文本生产策略入手,开展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他们充分吸收形式主义文论成果,较好地打通了文学/文化文本的内部和外部研究,对我国当代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早期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耙梳与厘清恩格斯早期正义观的嬗变轨迹,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通过文本考察发现,随着恩格斯生活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其正义观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嬗变过程,从最初的宗教虔诚主义到理性主义正义观,从理性主义正义观转向人本主义正义观,经由人本主义正义观最终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8.
在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传播史中,晚年恩格斯重要哲学文本得到精确译介和深入解读,其多种中译本和数量可观的中文解读文本,体现了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解读的中国语境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国学者从多重角度研究晚年恩格斯哲学并使之得到实践应用的问题意识,凸显了晚年恩格斯哲学的本真精神与时代活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研读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应深入理解晚年恩格斯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获得哲学的民族化和时代精神的思路与方法,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使命与时代品格,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风格,满足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9.
试论确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意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得怎样,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其他四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也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整体建设。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建设,必须从确立学科意识开始,进一步确立文本与现实结合、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贯通的研究意识,确立学科的基础理论地位意识。只有明确了这…  相似文献   

10.
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翻译并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集、选集。形成了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马克思主义典藏。当然,马克思主义从传人到传播到中国过程中其产生了很多变化,因为在传播与翻译的过程中,其面临的语境以及中国人的思维特点等都会影响到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互文性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互文性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同时代其他思想家著作、与马克思恩格斯不同时期著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以及与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间的文本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文本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和现实研究范式,而这三种研究范式的精髓集中于一点,就是返本开新。理性反思返本开新可以发现,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关键在于:面向中国问题,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学说的层次性结构的正确认识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场性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层次性的解读存在不同范式,结构性解读和功能性解读是已有的基本范式,而按照马克思的文本逻辑对其学说的层次性结构进行解读则是马克思学说层次性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文本中有关其学说层次性理解的逻辑,是对马克思学说层次性划分的最终根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学说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第二层次是唯物史观,第三层次是其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该文本自前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第一次全文发表以来至今,始终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热点所在。国内学者近年来关注该文本特别是其中"费尔巴哈"章这一残篇的编排与考据工作,同时引发人们进一步研究该文本内蕴的哲学主题,这对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文本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俄罗斯学者巴加图里亚多年前曾提出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著名编排方案,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生成地这个角度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前者,国内学者已耳熟能详,而后者同样是巴加图里亚的关注重点,本文着力发掘巴加图利亚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解读,从中探求对当前《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同时,培养一支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骨干队伍,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学习哲学思想发展史,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观点和新体系,并使之融汇在中国民众的精神构架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为主题召开2016年年会,与会代表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经典文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学术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会议聚集了国内老中青三代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是一次国内学界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认真检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学界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可以算是其中突出性的代表。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研究的特点以及在我国编译出版情况的基础上,对文本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李惠斌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上发表文章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应注意三个转变:一是文本本身的转变。一方面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其所提出的概念、范畴和理论的解释是不同的;另一方面马克思的理论在不同文本之间也  相似文献   

19.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图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研究范式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疑具有借鉴价值。以罗德尼·佩弗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为主要文本依据,批判性地吸收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思想,从而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一个重要的参照系,以此来标示出我们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整体图景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系统。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共全国党代会、中央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从思想上对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清算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建树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的构建,无不与历次中共全国党代会、中央全会有着密切关联。中共全国党代会、中央全会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飞跃的必经环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并加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因此,中共全国党代会、中央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要素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