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机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跨国机构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跨国机构的数量与影响也象征着城市外向型发展程度的高低。引入跨国机构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当前武汉跨国机构引入劣势明显,一是跨国机构数量有限,领域不广,功能单一;二是重要国际组织入驻不易,集聚不够,融合困难;三是武汉国际化的定位和路径不够清晰,跨国机构入驻武汉的兴趣尚未激活。针对当前武汉跨国机构引入的现状与问题,从找准、完善城市部门协作和行动者网络、走创新城市国际化的"五高"新路径等方面提出引入跨国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和都市圈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近年来,武汉都市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依然面临经济总量规模偏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与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战略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应用城市流和区域协调度模型,对武汉都市圈城市流状况以及都市圈城市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做初步探讨,提出促进武汉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柳青 《长江论坛》2012,(2):39-42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给武汉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为城市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武汉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纵深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武汉城市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固然有其历史和外部的原因——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进、城市管理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性因素日益增长等——但究其根本,则应归因于管理体制和机制。为了走出上述的管理困境,结合武汉"大城管"模式的构建与"城管革命"的实践,武汉市城市管理的改进应当从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入手,走新型的城市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上半时武汉的发展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分三步走。第一步,用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华中和长江中游经济区的主要发展极,成为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增长中心。第二步,用10到1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开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步,用30到50年时间,把武汉初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所以这样定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报告(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建设和发展武汉城市经济圈,是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和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决策,也是建设和发展长江中游经济圈、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正处于“广域竞争”阶段的后期,并向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第四阶段“超域发展”迈进。其规划战略目标应定位为到2020年将武汉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基于这一目标,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五化同城”的原则下,在空间结构上要对“可视静态空间”和“超视流动空间”进行综合规划;在区域发展上应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武汉在中部崛起和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支点作用;其都市中心区布局要强化优化主城;其产业发展要把现代服务业摆在首位;其城市风貌特色可定位为具有“三通”信息文化优势和滨江滨湖风貌的国际性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7.
鲁鹏 《长江论坛》2021,(1):44-50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城市外交是城市积极作为、推进城市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充分发挥城市外交的功能与作用,有利于城市外向型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本文认为,要高质量推进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应积极发挥城市外交的功能与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武汉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武汉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周阳 《长江论坛》2020,(1):23-27
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发展目标以来,武汉市在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步伐明显加快。本文在梳理其主要举措和主要成绩基础上分析指出,武汉持续提升其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明晰战略定位,建设彰显特色的城市新地标,拓展国际大通道增强全球通达性,推进重点功能区率先垂范,促使全球资源加快落地。  相似文献   

9.
李和坤 《长江论坛》2003,(1):30-31,57
的中共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同志依据武汉城市经济区发展现实和整体发展需要,在总结教训、吸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圈三极发展构想”。这一构想内容深厚,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可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武汉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鄂东城市群发展、加强武汉与周边城市联合协作”和“依托全省发展武汉、发展武汉带动全省”的战略思想,有利于各城市从战略高度寻求合作的结合点,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发展武汉都市经济圈是湖北省委、省政  相似文献   

11.
去年第2期,本刊曾刊发了《聚焦武汉新世纪发展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文章;今年的人大、政协会上,“如何提升武汉的综合实力和地位”成为代表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刚刚召开的武汉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罗清泉在报告中强调,将努力增强武汉城市竞争力作为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面对东部城市率先发展,西部城市大力追赶的夹击之势,武汉如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确实是新世纪发展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要发展,信息化必先行。信息化已成为增强城市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迅速建设城市信息港,搭建区域信息枢纽平台,将成为完善和提升武汉区域经济信息枢纽功能的重要举措。一、信息港是城市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何伟 《长江论坛》2011,(3):40-44
武汉发展目标的国内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武汉应当勇于承担国家责任和国际责任,在完成中央赋予的国家战略使命的过程中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全面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建成国际性城市。  相似文献   

14.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区位地理、基础设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等方面。对于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城市,本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武汉具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利条件:文化资源丰富,地理条件独特;区域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发展增速,科技融合显著;文化战略重视,政策保障有力;创新理念驱动,多重机遇叠加。同时,武汉存在着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制约因素:文化资源整合与品味内涵不相适应;文化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市民文化素质与发展定位不相适应;文化传播力度与形象魅力不相适应的。武汉需要在认清发展优势、找准发展差距基础上,从加强战略规划、彰显城市特色,增强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服务,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城市影响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王立 《学习与实践》2009,(6):148-153
本文结合当前武汉城市建设的实际,认真分析总结了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武汉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明确了在新的形势下,武汉城市建设还承担着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提出了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及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些战略思考;按照“加快城市科学规划、有序建设、依法管理”的要求,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武汉解放前后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结构的演变,分析了武汉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结构的现状及特点,进而探讨了武汉建立合理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SWOT框架下观察,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五大优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水资源优势;三项劣势:腹地和城市圈支持不足、投资环境与沿海先进城市存有明显差距、服务业存在明显短板;四大机遇:国家扩内需战略转型、国家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市化发展、国家对武汉战略定位调整;一项威胁:宏观经济波动对城市经济发展可能造成较大冲击。总体判断: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过程或许比较艰难,不大可能在中短期内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9.
武汉建设中国中部地区最宜居、最宜创业城市的目标具有较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武汉宜居城市是众多发展目标的综合体,其中应突出适宜创业城市的特点。武汉市在中部地区建立宜居创业城市具有区位地理、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和科研实力等优势,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或基点。  相似文献   

20.
冯忠民 《学习与实践》2004,(1):45-47,53
精神是一个人的魂,是一个城市的魄。人无魂则难以自立,城市无魄则难以自强。武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承传楚风汉韵,九省通衢、连接东西南北,潜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