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中美经贸关系及其走向--兼驳中国"经济威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经贸关系是世界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已形成相互依存深、互利双赢大的关系格局.美国散布"中国经济威胁论"和对华施压,既有悖于事实,又违背双方利益,是行不通的.双方只有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争端,才能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强;国际分工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增长与政治社会稳定是学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它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关系:全球化与经济增长、社会公正的关系;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与公民个体之间的关系。本文立足于历史视角,尝试探讨全球化之于国际、国内、政经社情等多方面的涵义、影响及未来趋势,指出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平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既能获得经济增长,又保持政治、政权与社会稳定。结论是,只有真正理解全球化,真正理解对外战略与国内政策的相关性,处理好长期政治目标与短期经济利益、社会公正与经济增长、发展速度与发展道路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在全球化时代走对路子,最终实现本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呈现出混合各种文化成分的混杂现象。但同时各种文化 之间的碰撞、竞争又会反映到人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中, 故而当今的文化认同问题主要体现为文化 身份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体现为与民族文化身份相关的认同危机。我们在文化上仍需保持开放的 心态, 开放性认同既能保持对本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与精神归属, 又对其他文化敞开心胸, 积极吸纳 其他文化中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既为建设本民族文化提供多元化的精神资源, 也为解决人类共 同体面临的各种危机提供符合时代特点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时代的信息伦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今天的全球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信息的全球化或全球的信息化。无孔不入的数字化信息 ,有力地推动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在越来越频繁的全球性信息交往活动中 ,信息伦理应当成为基本的道德共识。尽管各国依托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所建立的信息伦理体系具有相应的特殊性 ,但通过各个不同的信息伦理体系的整合 ,最终会倾向于形成一种作为全球性信息秩序之根据的“底线伦理” ,可以为全球性的信息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伦理指南。全球化进程中的信息伦理 ,提倡不同文化的伦理共鸣 ,以消解“信息帝国主义”的霸权话语 ;促进信息资源的分有与共享 ,以避免信息富有与信息贫穷的两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与美国"9.11"事件的发生,使得传统意义的敌人已经变成不可预测,此时国家安全也就面临着一种不可预期的危险-风险.如何对这种不可测的风险加以管理,确实是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老挝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 ,北邻中国 ,南接柬埔寨 ,东靠越南 ,西北和西南分别与缅甸和泰国毗邻 ,湄公河流经其西部。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 ,1999年人口统计为530万①。由于中国与老挝有500公里的边界线 ,自明朝开始 ,中国的广东、云南等地就有人移居老挝。目前老挝有华人1万多人 ,15%已加入老挝国籍 ,主要分布在万象、琅勃拉邦、会晒、北宾等湄公河沿岸城镇 ,川圹、丰沙里也散居有部分华侨华人②。另外还有少数从中国云南迁入老挝北部山区的苗族人。20世纪70年代初期老挝华人总数曾接近10万人 ,他们大多居住在老挝首都万象 ,一度占…  相似文献   

8.
泰国金融危机在东南亚地区迅速蔓延,继而扩展到东北亚,并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从亚洲金融风暴的兴起和发展来看,无论是推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还是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波澜,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尽管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某些偏差和失误,如果没有国际金融投机商的兴风作浪,这场风暴的势头不可能如此猛烈,影响范围也不可能波及全球。因此,对经济全球化应有全面评价,既应看到其积极面,也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亚7国向美国政府递交加入北约的相关文件,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10款之规定,上述7国即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北约成员国由19国骤增至26国,完成了北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 一、北约扩张的战略意图 按照美国及北约当权者的打算,北约须继续增肥,扩至全欧洲。美国总统布什曾表示:“所有期待和准备分担北约责任的欧洲民主国家应能加入联盟……过去行动谨慎,现在下决心的时候到了”。  相似文献   

10.
论全球化时代的非传统危机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球化时代 ,绝大多数危机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化 ,而大多数危机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所以这些危机需要全球化的管理。非传统的危机与危机管理则主要是指危机的类型、危机管理目标、危机管理的参与者与管理方式正在逐步超越传统的框架 ,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危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社会生活的日常管理机制 ,强化民众的心理素质和危机意识。它固然可以借助更多的科技手段和日常化的社会管理机制 ,但在全球化复杂背景下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其目标与效益。尽管全球化非传统危机管理时代已经来临 ,但危机管理中的国家特色不是在消退 ,而是在加强。这种特色也是对国际化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主权的制度与本质层次进行剖析 ,并从经济学角度对主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制度变迁的内在根源进行探究 ,从而揭开主权通过传统制度变迁方式在根本上得以强化的真相 ,实现对西方学界近年盛行的主权弱化论、过时论以及消亡论的有力驳斥。  相似文献   

12.
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今天,国际社会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问题,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全球环境、人口、粮食等问题的出现,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作用的加强等等,都对国家主权原则提出了挑战,是不是国家主权原则已经过时,国家主权可以分割转让了,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中心—外围”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的“中心—外围”理论 ,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 ,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前者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 ,后者则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这种结构性差异并不说明它们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体系 ,恰恰相反 ,它们是作为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两极存在的 ,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世界经济体系。一1949年 5月 ,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 (简称拉美经委会 )递交了一份题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有关主权问题的争论也日趋激烈,由此引发的国际斗争亦日趋尖锐.本文拟就知识经济时代对国家主权造成的冲击与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以便对如何坚持国家主权作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南海主权争端之所以越来越复杂,甚至是迷雾重重,是因为有些国家制造了解决主权争端的法理迷途。文章认为,走出南海主权争夺的法理迷途需要明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解决主权争端;"实际占有,有效控制"原则充满战争危机;旧金山《对日和约》涉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条款是违法条款。  相似文献   

16.
Recent post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 scholarship threatens to undermine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orts.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fundamentally about conserving and preserving nature. It involves safeguarding the quality of the earth's air, water, soil, and other species. Postmodern critics have shown, however, that "nature" is not simply a given, physical object but a social construction—an entity that assumes meaning within various cultural contexts and is fundamentally unknowable outside of human categories of understanding. This criticism rais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How can societies protect the nonhuman world if the very identity of that enterprise is cast into doubt? How can states cooperate to protect nature if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is socially and historically contingen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postmodern criticisms of "nature" do not undermine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orts—as many IR scholars suggest—but rather provide their own guidelines for practice. Postmodernists value the so-called "other"; they aim to give voice to the poor, oppressed, and otherwise disadvantaged in an attempt to limit hegemonic tendencies of the powerful. The article calls on postmodernist IR scholars to take their own concerns seriously and stand up for the paradigmatic "other," the nonhuman world in all its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It calls on postmodern IR scholars to extend their concern for the "other" to the realm of plants, animals, landscapes, and so forth, and work to protect the radical "otherness" of the so-called natural world. The article, in other words, uses postmodern criticism against itself to ground commitment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28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意大利罗马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因为该法律文件的形成过程带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功能超越了一般国际组织的章程,所以它具备主权国家宪法的一些属性。国内外学者对欧盟的性质认识不一,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欧盟是超国家组织,从而误解了欧盟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上台,以及以色列大选结束、强硬派人物内塔尼亚胡出任总理,巴以冲突问题的"两国论"解决方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方案可以在历史中得到回溯,但反映出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希望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大力推动"两国论"解决方案,反映出奥巴马在中东外交上的新思维."两国论"解决方案的前景,除了取决于巴以双方政策调整的愿望外,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从"辅助性原则"看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辅助性原则"作为欧盟(欧共体)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对欧盟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原则产生的经过、具体内容及影响,尤其是它所引发的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