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和谐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在论述司法和谐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探索司法和谐的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影响司法和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司法和谐的若干构想,以期有助于司法和谐之理论深化与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
杜瑞淼 《法制与社会》2010,(20):135-135
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司法和谐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司法活动中一心谋和谐,全力促和谐。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司法状况的分析,以期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和谐,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战略出发,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提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4.
柴建国  王燕霞 《河北法学》2006,24(8):122-126
法检不和谐直接影响到司法机关司法职能的发挥,进而部分弱化了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功能,其危害不可低估.但目前,各级法检机关领导干部甚或党委、人大的领导同志,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听之任之.针对我国一些地方存在的法院检察院两院关系不和谐现象,指出法检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法检关系的和谐,应当引起各级党委、人大、政法委、法院检察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论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民生司法的健全,需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文指出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坚持以人为本,走民生司法之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天津检察》2006,(6):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措施。刚刚闭幕的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就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天津作出了具体部署。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各项职能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检察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直接体现。我们要进一步认清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提高服务和谐的能力和司法保障的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凯亚 《法制与社会》2010,(16):192-19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更要抓住关键。《决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健在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抓住这个关键,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谈司法和谐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和谐社会内涵及司法的本质的解析。阐明了司法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发挥律师、公证、调解、仲裁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司法作为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其程序和结果的公正,不仅可以妥善化解争议和纠纷,而且将通过每个具体的公正裁判获得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的信任和尊重,最终树立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有助于社会矛盾在司法机制内得以平稳消化,直接保障经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和稳定局面。司法获得公信力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我们走向秩序、走向和谐社会的通道。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  相似文献   

11.
这次全国司法厅(局)长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发[2005]8号文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司法行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思考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举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谐主义民事诉讼模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在司法领域的反映,但是我国当前的民事诉讼模式有很多与和谐主义不协调的地方,在实践中需要加强。本文从案例出发指出目前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审判实践和工作实际,就建立和谐的民事诉讼模式的程序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晔 《中国律师》2008,(4):44-4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人民法院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更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目前,我国在和谐司法理念指导下的司法改革已将作为合意式解决争议、协调官民矛盾新机制的行政诉讼和解纳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和行政法治创新之中。当前我们必须针对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在寻求其正当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具体的制度构建和工作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备什么样的法律内涵?本文作者从法律"真"和"善"的角度对和谐社会主义的法律内涵进行了解析,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内涵是一个系统体系,对于法制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大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真"和"善"两个角度兼顾立法、执法、司法三大方面才能真正把握和谐社会法律内涵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今年2月份,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高检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专门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误读。从宪政主义的基本理念来看,社会和谐观念包含了短期与长期相统一的持久和谐观念、对立与妥协相统一的对立和谐观念、稳定与发展相统一的动态和谐观念以及相对和谐与至上人权相统一的理性和谐观念。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乌托邦”,我们应该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弃完美和谐的空想,树立宪政主义的社会和谐观念,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一种社会正义理念转化为现实而有效的制度安排,纳入到现代宪政与法治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和谐文化对社会和谐的作用、和谐文化的本质特征以及推动文化创新使人人享有发展成果的论述,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要求,官员公正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因而,寻求实现官员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陈明甫 《中国司法》2006,(11):36-3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指导纲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与司法行政工作密切相关。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力服务和保障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行政机关是依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民主、塑造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把握好工作方位,发挥好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服务,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