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侗族,共有161万余人,主要分布于湘桂黔毗连地区及鄂西南一带。侗族属古百越民族的一个支系,有其悠久的历史,其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侗族文化艺术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一批文章和学术论文,有的是颇有见地的。然而在诸多的文章中,涉及侗族民间织绣工艺者不多,可说,几乎空白。为此,本文拟就侗族民间织绣工艺的艺术美及其所反映的审美意识,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3日晚,一台充满侗族风情的原生态歌舞诗、新版《坐夜》隆重上演,向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献礼。来自全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宾客观看了演出,无不被其绚丽多姿的舞台魅力折服。《坐夜》堪称一台侗族文化的视听盛宴。《坐夜》是三江侗族自治县重点推出的一台大型"室内实景演出",意欲打造成  相似文献   

3.
侗族《玩山歌》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玩山歌》是侗族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情歌。分为《初相会》、《请坐歌》、《齐会歌》、《久伴歌》、《送别歌》、《苦情歌》、《失恋歌》、《逃婚歌》、《伴嫁歌》等等。从形式上看,多半是四句一首的;但有的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几十甚至上百句为一首的。一般一句歌7个字,但也有9个、11个、13个字为一句的。它们从爱情的角度,真实地再现了侗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反映了他们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愤懑,对自己婚姻的强烈追求。侗族民间不少优秀的“玩山歌”经久不衰,至今唱传,实为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4.
蒋烨 《求索》2008,(1):80-81
本文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特有的风雨廊桥作为研究对象,就形式美、功能美和环境协调美三个方面论述其“技术美”特征。这些桥梁是古代桥梁发展史的鲜活例证,且形式多样,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同时,并借此文呼吁桥梁设计师们更多地关注保护和修复侗族廊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苗族古歌》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民间文学组整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一个新收获。引起了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的注意。在1983年全国民族民间文学出版评奖会上,荣获一等奖,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喜事。 《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的壮丽史诗,它记录了苗族关于人类祖先的传说;保留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表现了苗族人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民族性格;也表现了苗族、汉族和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洪流中血肉相连的思想感情。内容极其丰富,对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哲学、美学以及语言学的研究,都很有价值。这里我们发表几篇对《古歌》研究的文章,以飨读者,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作者、读者关注,写出更多更有分量的研究文章,深入一步探讨有关问题。这对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民族团结,将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我们也寄希望于广大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继续把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古老而优秀的作品发掘整理出来,加强研究,让更多的民族民间文学奇花,开放出鲜艳瑰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侗族“萨岁”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岁”是侗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内容极为丰富、表现形式又极为特殊,并具有浓厚特点的民族文化现象。“萨岁”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它的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也随着侗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原有的内容逐渐淡化,新的内容同时产生,陆续增添;特别是到了晚期,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掺进了一些汉族文化的因素,使“萨岁”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特别复杂的情况,这就增添了我们今天认识“萨岁”的产生、性质、意义以及它的演变过程的困难,所以,对“萨岁”的讨论,虽然有了较长的时间,但至今还不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关于侗族的来源和形成问题,不仅是侗族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侗学研究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之一,对此,很多研究者都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但由于他们在课题项目的择重点上各有不同,强调的面也不一样,角度不同,用材不同,必然带来一些不足的因素,结果是结论各异,分歧较大。这种分歧至今也仍未能在认识上得到统一。笔者由于教学、科研的关系,接触、学习了一些关于民族来源、形成的理论;涉猎了有关侗族的史料;与部份侗族历史研究专家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并学到了一定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也试对侗族的来源和形成谈谈自己的看法,是否有当,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张世珊和杨昌嗣同志编著的《侗族文化概论》(以上简称《概论》)于1992年6月与读者见面了。《概论》以其特有的视角和风格,系统、深湛地向读者展示了侗族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图景。《概论》的问世,是侗族发展史上一件大喜事。《概论》不仅是侗族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某些突破性进展,也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研究新的充实和丰富,具有启迪性。《概论》对于弘扬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处于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千里侗乡素有“歌海明珠” 之誉,侗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深沉的情感,含蓄的格调,绚烂的风姿,优美的旋律扣开了人们的心扉,深入侗族人民的心田,成为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侗族人民唱道:“唱得欢,有吃无吃歌不断”。“饿饭饿得眼昏花,还要唱首歌来调节胃肠”。侗族民歌与侗族人民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哪里有侗家,那里便有歌声。有首“老人歌”唱道。  相似文献   

10.
张京华 《湖湘论坛》2007,20(3):24-25,42
20世纪末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提出"以德治国"和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思想.中国古称礼仪之邦,"和谐"的思想具有深厚的学理渊源,源于古代礼乐文明,特别是乐学、乐教传统.乐学、乐教传统中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和"."和"起源于音乐术语,发展而为哲学概念.研究周敦颐的"和"的思想,对于加深"和谐社会"的认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侗族民居建筑的群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区和湖北省西部部分县境内的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出土文物看,这个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时期已形成较大的民居村落。由于侗族居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它的历史条件,因而使其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突出的群体意识。本文拟从建筑格局、造型特点和功能等方面探讨其民族特征和群体意识,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从《祭祖歌》探讨侗族的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祖国历史悠久民族之。分布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聚居在天柱、锦屏、黎平、榕江、从江、新晃、通道、三江、龙胜等县,共有一百一十万余人①。在侗族聚居境内,也杂居有汉、苗、壮、水、瑶等兄弟民族。侗族,有南北两部方言②:在南部地区的侗族自称为“干”(kgm~(55)),或“金”  相似文献   

13.
继《布依族简史》和《苗族简史》讨论会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至二十二日又举行了《侗族简史》讨论会。来自京、湘、桂、川、黔五个省、市、自治区的侗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干部和民族学、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一百六十多人,欢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城,对《侗族简史》(征求意见稿)展开了认真地讨论。在讨论  相似文献   

14.
艾思奇《大众哲学》历史意义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哲学》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代表作之一,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之先河。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广大老百姓起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作用,它反映着、代表着时代精神,使那个时代的广大青年抱着对《大众哲学》的良好忆念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革命道路。迄今为止,艾思奇《大众哲学》仍具有十分强大的学术影响与历史价值,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研究与改革哲学的指南针;时代呼唤着新的《大众哲学》再次奏出新的时代精神的和谐强音。  相似文献   

15.
款词,有人说它是侗族的一种口头法律,也有人说它是侗族文学的一种形式。这两种说法都对,但都有片面性。款词,由于至今还没有人把它完整地、科学地挖掘整理,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往往是见枝说枝,见叶说叶。近年来,笔者对款词作了一些搜集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性的研究,借此文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侗族的迁徙史诗,统称“祖公歌”(al ong sbux),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反映部分侗族祖先由梧州等地沿浔江、黔江、柳江、都江逆水而上,来到今黔、湘、桂边界安家落户的情况;二、反映另一部分侗族祖先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等地迁到今黔、湘、桂边界定居的情况;三、反映黔、湘、桂边界侗族各姓氏、各宗支内部搬迁的情况。第一部分内容,一般称之为《祖公上河》(《ongs bux qak nyal》);第二和第三部分内  相似文献   

17.
覃丽丹 《传承》2011,(21):60-61
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尤其以鼓楼为代表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独秀,体现了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侗族鼓楼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同时又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历史编纂学、史学概论、史学批评、史学史、史料学和目录学等学科,内容极其丰富,颇多精当之论,予后人以极大启示,爰至晚清,尚无全面超越之作,不少观点迄今还被史学理论类著作所沿用。不过,此书虽然主观上想作分门别类的论述,但仍呈现多学科内容混杂之特点,反映了古代学术不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丰富多彩的侗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有一种特殊的反映乡规侗理的文体——“款词”。它是侗族人民历史经验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侗族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过去,它对侗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学、道德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现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亦将在各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过对侗族款词这样一宗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目前研究界从社会、历史、法律方面去探讨者居多,从民间文学角度去研究探讨的尚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百越”,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经碳素测定有七千年左右的历史,遗址中出土的籼型栽培稻、干栏式建筑、造船遗物和玉、石、陶、木等制成的工艺精品,显示了“百越”在当时就已有了相当发达的原始工、农业和文化艺术,因此,探讨“百越”文化,将有助于人们研究我国伟大的古代文明。 由于“百越”本身没有文字,现能看到的“百越”资料,都出自汉文古籍,但记载甚少,特别是与”百越”语言有关的文献资料,由于汉、越语言差异较大,凭汉文难以窥其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