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上红裙子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因为在小学里参加文艺表演,必须要准备一套白衬衫和裙子。小小年纪的我已经知道,因为奶奶常年病魔缠身的缘故,父母的工资还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哪有闲钱给我做裙子?我只好主动对母亲说:“算了,节目我不演了,还是让老师换别的同学吧!”母亲说:“那怎么可以?我想办法吧!”  相似文献   

2.
傅丽萍 《世纪行》2008,(6):47-48
上个世纪60年代,在我孩提的时候,“爷爷”这个称谓,在我们家是忌讳莫深的——因为爷爷在台湾。  相似文献   

3.
常怀千岁忧     
本人忝列“学者”圈,以笔耕为业,实际上是半百以后才开始。前半生所写文字都是奉命之作,多为“内部”报告,偶然以他人名义公开发表,也多为应景文章,不值得追认。我笔归我有迄今不过三十载。前期主要是专业研究的学术著作。在“正业”之外兴之所至写点东西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然是与当时的开放形势分不开的。对我这个半生为驯服工具的人说来,发现原来这支笔还能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4.
高锡嘏 《春秋》2010,(3):42-44
老济南是指我所能记忆和听说的那个年代.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人们常说的看戏或听戏.指的都是京戏。看其他的戏则直称其名,如“看河南梆子”、“看蹦蹦(即评剧)”等。更老的人则把京戏称之为大戏.因为那时最大的戏院只演京戏,不演其他戏种。老济南对京戏的情结.虽比不上京、津、沪那么有名,但在各省中还是很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20年前,我曾是广西话剧团的一名小演员。我首次到北京时,在天安门前仅能“留个影”,因为当时的人民大会堂是不允许随便参观的。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绕着那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走了一圈,真的好想进去看一看那神圣的殿堂,想亲手摸一摸那高大的石柱。然而,在那“火红的年代”里,一个小小的愿望也只能悄悄地埋藏在心里,等待着春风的来临……1992年4月25日上午9时,我作为医学界的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一个中国农工民主党年轻的党员,终于迈步走进了曾在我梦中萦绕的人民大会堂。走上石阶,我轻轻地拍了拍当年那可望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6.
贾晓燕 《新东方》2000,(4):48-48
作为一个出色的教练,黄健当之无愧:50年代,他以“剪式”方法培养出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郑凤荣;60年代,他以“俯卧式”方法培养出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倪志钦;70-80年代,他以“背越式”方法培养出女子跳高亚洲纪录创造者郑达真、杨文琴…  相似文献   

7.
刘建国 《台声》2001,(10):25-26
青岛的“海尔”、“青啤”在祖国大陆是响当当的名牌,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也享有美誉。可是,在台湾了解认识它们的却还不是很多。“海尔”、“青啤”的产品至今还未登陆台湾岛,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不久前,台湾年代新闻台拍摄题为“中国一百强”的电视系列片,第一站便选择了青岛,确定拍摄“海尔”和“青啤”。“功课”做得细 7月16日,我们去流亭机场接摄制组的蒋雅淇小姐和王伟鉴先生。当交换过名片之后,蒋小姐就对我说:“刘先生,我知道你。”我有些不解,因为在这之前与台方联系工作的是另一位人士,与蒋小姐从未见过面、也未通过话…  相似文献   

8.
商鸣臣 《春秋》2012,(6):32-34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朱维铮先生于2012年3月1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6岁。先生曾做过我大学时代的班主任,讲授“中国历史文选”课一年.上世纪80年代,应山东大学历史系聘请,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如今,先生走了,回忆50年来对我的教育、指导和关爱,无比悲痛。先生的刻苦学习精神.教学中的高度责任心,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9.
如何推进政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群众》2013,(5):73-75
政府创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尤其是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进行了“重塑政府”(Reinventing Government)的行政改革运动;英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动。我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掀起了地方政府创新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2006年中国对外投资流出量和存量仅分别占全球对外投资的2.72%和0.85%;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也不到3%。企业“走出去”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1.
齐人 《春秋》2013,(3):4-8
上世纪70年代.“主席像”曾经是每个城市最常见的建筑。几乎每个广场、每个机关、丁厂、学校,都有一尊伟岸的毛泽东塑像。“主席像”成了那个时候的城市地标,以“主席像”为背景,摆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Pose,是那个年代留下的最多的合影。  相似文献   

12.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12-13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上世纪70年代,台湾诗人余光中于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的名作《乡愁》,道尽了无数台湾同胞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但“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不是中国走上这一道路的一开始就提出来的,它是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走了20多年以后提出来的。这说明,把“以人为本”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它是针对着原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2月初,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偃师实验中学的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因为他们终于有了崭新的教学大楼;走在刚刚竣工的“光上路”上,山化乡光明村支部书记张道仁十分激动:“对这条路,我就说两句话:第一,政府心里装着咱老百姓;第二,今后再不会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骑摩托、骑自行车再也不个白嘴啃泥了。”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9,(4):14-24
巍巍大别山,滚滚长江水,孕育了英雄的黄冈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黄冈人民舍生忘死,紧跟党走,贡献卓越;在新的历史时期,黄冈人民再谱新章,奋力推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发展速度跃居全省前列,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被称作“黄冈现象”。最近,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经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6.
为祖国募捐     
我从小就想能绕着地球走一圈。前年.知道中国旅行总社开始了这个旅游项目,我就报了名。中途屡经波折.原先说好了的伴儿,突然又反悔说不走了。人数太少,旅行社就不能组团,无法成行。后来,我就在自己家里“挖潜”,对儿子芦淼说,我帮你买一张船票,你给我当翻译.咱们一起出海吧。私下里想的是——自己家的人,“反水”的概率较低,这件事才有可能实施.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蚁族’使我不由得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的潘晓大讨论,巧合的是,和我接触的许多‘蚁族’,虽然表述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的呼号。上个世纪潘晓事件引发人生观、价值观大讨论时,‘蚁族’的大部分还未出生。两个世纪,同一种声音,个中的含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品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华 《求索》2007,(3):206-211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曾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一方是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主张复兴农村的“以农立国”论者,另一方是以吴景超为代表的主张繁荣都市的“以工立国”论者,除此也有人主张“第三条路”和“先农后工”,“发展农业资本主叉”。就争论的问题来看,其焦点在于是促进农业以引发工业,还是发展工业以救济农业,抑或先农后工?亦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走“农化”的道路,还是走“工化”的道路,或者走先“农化”后“工化”的道路的问题。尽管论战各方都缺乏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也没有搞清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辩证关系,但他们都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主张。因此,反思这场争论,不仅有其学术价值,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彩色情结     
大概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彩色胶片被可以出国的人悄然带回大陆,能够照上一张带“色”的照片足以表明身份尊贵。还有冲洗呢,如果你不想远涉重洋的话,最近的地方是尚未回归的香港,价格不菲。我还珍藏着我的第一张彩色照片,一帮大学同学傻呵呵地咧着嘴,我知道他们心里说:咱可也带色了。但现在看起来,那照片像素极低,色彩严重失真。  相似文献   

20.
詹志芳 《台声》2011,(3):58-59
我认识花俊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记得一天,廖秋忠从外面回来说:“明天去张昭庆家聚会,每家带一个菜,在联合国工作的朋友花俊雄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