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处处充满奇迹的地方。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了一场网络地震,受到了全国网民的关注,并带来了别样的惊喜和快乐,它就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相似文献   

2.
“恶搞”(KUSO)最初由日本传入台湾,再经网络传到香港、继而扩散至内地。恶搞一族利用PhotoShop等技术,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那么,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人对于这样的“恶搞”乐此不疲呢?  相似文献   

3.
【事件】《报刊文摘》载:韩国为惩治腐败,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其中最核心、最管用的有:“家庭财产登记申报制”和“金融实名制”。1993年,总统金泳三把“金融实名制”作为经济与社会改革的首选项目。规定自实名制颁布之日起,凡没有进行实名确认的任何金融资产不能提取;过去没有按实名开户的金融财产,必须在两个月内转为实名。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中国的网络生活中,“恶搞”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雷锋、李宇春、郭德纲、赵本山、葛优、潘冬子以及铁道队员,全部都通过“恶搞”这道工序成为网民娱乐的调味品。到了8月,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互联网的视频上传的许可证、立法禁止向未成年人传播“恶搞”等的消息成为一根针对恶搞的大棒,“以后还有没有‘馒头’?”成为中国当下的热门话题。如果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让中国人突然发现了“恶搞”带来的创意和欢乐,那么当这股旋风刮到“红色经典”的大厦时,终于出现声讨它的强大阵营——起码,中国互联网协会理…  相似文献   

5.
“强大弱势群体”的“被”后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构造了一种颠覆式的句式:前面是一个强大的抽象权力意象,后面是一个弱小的具体个体形象;前者在强大中被戏谑性地弱化;后者在无奈中表达着一丝柔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6.
7.
2006年“馒头血案”风行以来,恶搞就已经成疯。如今无论是“不打酱油了,来躲猫猫”的热炒,还是《康熙来了》的劲爆,或湖南卫视的“娱乐至死”,恶搞已从最早的电影娱乐领域扩大成为一种现代大众传播现象。这股恶搞旋风不仅流行于各种论坛、贴吧、聊天室等网络社区,也层出不穷反映在各种报纸、杂志、电视等传播媒介上。恶搞现象的流行正在引发着传媒的话语革命。  相似文献   

8.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国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中国一些专家学者却在肆意“恶搞”。对此,香港《大公报》20日刊出署名“唐虞”的文章指出。优秀的历史文化包括历史名人,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恶搞”  相似文献   

9.
“恶搞”是当前网络上流行的,以文字、图片和动画为手段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完全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说白了,就是不好好说话.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厘头表达来解构所谓“正常”,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传播和电影作为一门"传播"的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大众传播时代,电影最重要的特质,与其说是"艺术性"的,还不如说是"传媒性"的。换句话讲,如果说电影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它就是一门"传媒"的艺术。电影固然是一种"艺术"的形式,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媒介"的形式。当代电影,尤其是对企图强化"类型"的中国电影而言,既需要在类型上进一步地学习西方的有益经验,更需要在大众传播的视域下进行有效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恶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善意的“恶搞”,无可厚非;恶意的“恶搞”,应当严格监管“恶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2006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恶搞”,从既有的种种现象来看,可以看成是过度地搞,极端地搞,极其夸张地搞;也可看成是恶劣地搞,恶俗地搞  相似文献   

12.
邱仁富 《桂海论丛》2008,24(1):83-86
民族影视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文化的题中要义。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文化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影视文化的优势,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精神动力;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影视文化发展,规范影视文化市场准入,营造良好气氛引导民族影视文化参与东南亚影视文化交流与互动;积极整合非政府组织的资源,推进民族影视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的缺失导致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出现社会道德的下滑,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公平、不公正,缺少利益共享机制和畅通的利益表达途径,使得社会不同群体对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猜疑、隔膜和不信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社会墙。这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用有效的思路来解决。要拆除社会墙,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大力发展社会资本,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公正,构建社会利益共享和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同时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你好。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热。确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村官”,但大学生“村官”目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5.
易志学 《传承》2014,(1):124-125
时下网络流行"恶搞"。"杜甫很忙"的各类涂鸦漫画是"恶搞"现象的代表。本着包容的态度来审视和解读当前网络恶搞之现状,网络恶搞文化的发展还需加以疏导,其理想发展方向应该是对世俗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6.
汪金友 《人民公安》2011,(14):61-61
高大全"这个人,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因为他的原型出现在30多年以前。那时候有一本很流行的小说,其主人公就叫"高大泉"。这个人的特点,就是"高尚"、"伟大"、"周全"。浑身上下十全十美,没有一点毛病。而当时提倡的文艺政策,就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7.
黄敏 《政策瞭望》2017,(8):20-21
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文化是形象和品牌,文化又是创意,当文化与现代经济相融合,文化就是生产力。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这对东阳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东阳是浙江省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歌山画水'之美称,又以'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影视名城'(三乡一城)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8.
"语言任意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其象似性则一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语言形式和其所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的象似性特别是句法的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的双重品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秋平 《求索》2007,(1):195-196
影视文化的繁荣是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标志,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生产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在西方已经兴盛数十年,好莱坞的电影和格莱美的音乐就是西方大众文化的典范。追求刺激而且美女加英雄的电影模式使人陷人影片创造的虚幻场景中而暂时得以放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部分学者对大众文化都持否定态度。马尔库塞认为:在技术理性占主体的社会中,完全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的是人们的虚假的需要,并使社会逐渐失去了批判向度,成为单面人。在大众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这不是危言耸听,但在中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杨静 《理论月刊》2005,(1):113-114
“语言任意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其象似性则一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语言形式和其所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的象似性特别是句法的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