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青年人口众多 ,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青年人力资源 ,培养大批青年人才 ,不但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制定人才政策 ,建立与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识别、吸引、使用、聚集人才的重要依据。共青团组织应从激活、聚集、培养、培植、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 ,加快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顶尖青年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未来.以国家级顶尖青年人才计划项目为基础,分析高校顶尖青年人才的分布,结果表明:顶尖青年人才集聚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区域之间、高校之间差异较大,但同时也存在“弯道超车”现象,部分地区和高校的聚集能力较为突出.聚集高校顶尖青年人才,既要从观念上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也要在制度安排上实施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顶尖青年人才项目,更要在具体实践中完善顶尖青年人才成长多样化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苏桂荣 《人事天地》2013,(11):63-63
正日前,《关于建设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自治区级"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将对防城港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和高层次人才聚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意见》提出,要围绕东兴试验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新兴领域,突出实施"3个5"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4.
晋一 《人事天地》2006,(4):33-33
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是2004年8月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厅批准为首批1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之一。载体是依托广西大学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一年多来,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坚决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方针,充分发挥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产业优势,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发展,谱写着一支新歌。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城市创新与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源泉,对经济建设、科技繁荣、社会进步、管理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产业的振兴关键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长沙市将建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创新创意、交通物流三大中心,现代化管理是必备条件,软件人才是核心要素。近年来长沙通过四大人才引进政策聚集了一批软件精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产业生态不完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限、产业配套服务不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文中从长沙市软件服务业的现状入手,总结了长沙市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软件人才聚集的五大优势,提出了软件人才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从环境建设、政策设计、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六条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昭平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近年来,该县突破现有体制障碍,实施"人才小平台"工程,为全县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使人才抱团发展、组团发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搭建"小平台",汇才聚智谋发展昭平县围绕全县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分"刚性""柔性"两类建设14个人才小平台。刚性人才小平台,聚集行业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脱离原工作岗位,专职推进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柔性人才小平台,引导不同行业  相似文献   

7.
<正>"平台优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快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成为广西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人才小高地工程,打造"小而精""小而优""小而高""小而强"的吸引、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区"。转眼10年过去了,广西已建设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50个,各市、自治区各部门人才小高地100多个,这些人才小高地,正由点连成线,由线扩成面,逐步构  相似文献   

8.
搞好西部大开发,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文章认为要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思路,依靠政策聚集人才,重视对人才的继续教育,使人才的开发、管理、利用进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管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高校管理机制创新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高校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创新:创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机制、公开公平的校务运行机制、诚实守信的道德约束机制、流动开放的人才聚集机制、充满活力的创新发展机制、安定有序的校园稳定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不断向我们昭示:“盖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对一种政权、一项事业,人才都是最重要、最宝贵、最可持续的第一资源。要留住人才、聚集人才、使用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拴心留人、引才聚力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谢兆东 《人事天地》2016,(10):14-15
上海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做法是继成功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后所打造的第五个国际级中心,是上海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聚集人才大举措,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国具有重大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一、上海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做法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就是在全球知识体系、产业体系、创新创业体系、城市体系中扮演节点和枢纽角色,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竞争合作。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困境与突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存在的困境:一是旧体制的惰性;二是制度供给滞后;三是激励失衡.突破欠发达地区人才聚集困境的路径:一是建立以行业(或研究领域)为基础的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二是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创建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各类人才发挥潜能的生活成长环境;三是增强自身造血的功能,构建以事业为导引的人才发展模式;四是建立富有个性化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五是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建立一个有利于区域发展的人才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新变化,为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而提出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高校是人才聚集、知识聚集的地方,是生产、传授、转移和创新知识的基地,已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动力源。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我国统一战线人才的主要来源,高校民主党派组织比较齐全,民主党派成员数量相对较多。通过拓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广泛吸收人才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工作,可以发挥高校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可以增强党的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力量。但是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出现了人才聚集和开发不得力,高新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化市场,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人才国际化是率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国际化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动力机制,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是新一轮发展的一项政策选择。江苏人才效能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领先性,但在国际上的水平还比较低。这表现为人才培训国际化水平不断上升,人才交往国际化初具规模,但人才创新国际化水平较低,国际制造业基地人才紧缺。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需要从三个层次进行深化与推进:一是价值层次,明确人才国际化的科学内涵;二是技术层次,建立人才国际化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三是制度层次,加快本土人才国际化进程,营造国外人才的生态栖息地,拓宽国际化人才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6.
《人事天地》2010,(24):20-20
2006年以来,自治区教育厅通过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打造高校高层次人才聚集和培养的战略高地,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一、整合资源,严格选拔,组建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一)立足高等学校实际,明确团  相似文献   

17.
公安决策咨询是各级公安机关对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问题实施决策时征询专设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或咨询公司建议的一种活动和过程。只有强化公安决策咨询,建立完善的咨询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公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公安决策咨询系统建设,应从具有问题分析功能、政策设计功能、政策革新功能、公益表达功能、聚集人才功能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四川省“主干”城市和国内外人才的核心集聚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各类人才近年来向成都呈加速聚集态势,但仍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文章在定性分析基础上,从八个维度搜集成都市人才发展影响因素数据,再运用单变量多因素线性模型(GLM-Univariate)对影响成都市人才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和分析,并提出成都市人才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作为一种政治组织,较之于别的政治组织有什么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归纳了三点,这就是:包容各界、联系广泛,人才聚集。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最特殊的因素,是生产力的核心。人才资源对企业中的物质资源具有聚合作用。人才资源聚集到哪里,物质资源就会流向哪里,只有通过人才资源的最优组合,才能发挥物质资源的最大效用。因此,企业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